葛秀華
摘 要:《電工學》課程內容較為復雜、原理較為抽象、實踐性較強,中職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興趣不高,以及教師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單一等原因,造成學生在《電工學》課程學習過程中遭遇了許多的困難,學習效果不佳。本文就當前中職學校汽車維修專業的學生如何提高《電工學》課程教學效果進行探討。
關鍵詞:電工學;汽車維修專業;中職學校;教學效果;教學方法
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在生產、服務、技術以及管理等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隨著電工電子技術的發展,其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寬,非電類專業與電工電子技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交叉、滲透和融合。本文根據《電工學》課程自身的特點,針對汽車維修專業的特點,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實踐環節等方面,應加大改革力度,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1 當前中職學校學生課堂教學現狀
1、學生學習電工沒有興趣,學習目的不明確。部分同學對學習電工沒有興趣,原因在于老師一味的強調對名詞的記憶,而沒有讓學生真正體會學習電工課程的樂趣和用途。而更有部分學生把學習作為應付考試為主要目的。
2、電工課堂教學隨意性大,課堂效率低下。電工課堂有著其規范的程序,不管是那種類型的教學方法,但其教學的核心要素不能缺乏。教學的重點、難點要突出。如教學隨意性較大,容易使得課堂效率嚴重下降。
3、教師教學內容偏多,未突出應用性教學。專業特色不突出電工課程所講授的是各專業領域所需的電工基礎理論知識,所涉及的內容多、覆蓋面廣,并且較難理解,導致學生學習強度大、對知識均是一知半解,甚至部分內容陳舊,不能適應現代科技的發展。另外,各專業講授電工知識內容相差不多,不能突出專業特色,導致學生學而不精,難以理解其對所學專業的意義。
2 中職學校如何提高《電工學》課程教學效果
1、教師要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突出“學以致用”的理念。《電工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的對象是非電類專業學生,其內容必須與后續專業課相符合,其基本理論,以必要夠用為度。減少數理論證,以掌握概念,突出應用培養技能為教學重點。如電路部分重點介紹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電機與控制及安全用電部分主要討論變壓器與異步電動機的外部特性,控制和使用及安全用電的基本常識;電子技術部分重點介紹電子器件的外部特性與功能及電子電路的定性分析與應用。而電子測量部分介紹常用電工測量儀表的基本原理和應用及實驗,可以放到實測中去講解和應用。另外課程的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怎樣應用所學的知識,這里所說的“應用”并不僅僅是會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題,而是要讓學生知道所學的知識有什么用處,如何在生產實踐中應用這些知識。在平時的教學內容選擇上,應注重將理論知識與工程技術上的應用相聯系起來。例如,在介紹二極管的特性曲線時,只單純介紹曲線的基本含義,而特性曲線有什么實際應用并不介紹,這種從概念到概念的灌輸,使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感到抽象和無用。只有注意了知識與工程應用的密切聯系,在介紹曲線的基本概念后,進一步聯系實際,說明二極管特性曲線可由晶體管圖示儀來測量獲得,利用特性曲線可以觀測二極管的主要參數和檢測性能的優劣,從中學生體會特性曲線的作用和應用。教學中還應注意通過“應用實例”使學生了解單元電路的功能和應用。選擇教學內容,突出“學以致用”理念。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教師精講,充分體現了教師課堂中的主導地位。“練”是訓練性的思維活動過程,只有多練,學生才會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電工學》課程定理和定律多,同時公式多且變化靈活,多數情況下學生能掌握這些定理、定律和公式的內容,但在解題過程中容易出現不知從何處下手、不會靈活運用的難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分析計算方法和與專業相關的實踐案例作為精講內容;同時學生通過多練來嘗試各種類型的解題方法,以達到訓練思維、深刻理解定理、定律和公式內容的目的。例如,講授串聯和并聯電路時,教師首先精講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特點,接著列出相關的計算公式,最后要求學生做精選的典型習題。在做習題過程中,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知識,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一題多解,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創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既能吸引學生,使之全神貫注,又能啟迪思維,使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而且能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意境。問題始于觀察,沒有對事物進行深入仔細地觀察,就不可能針對事物提出問題。學生如果養成了仔細觀察的習慣,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就能透過事物表象看本質,觀察得越仔細,提出的問題可能就越多。《電工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它與工業生產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電工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技術或實物模型演示生活現象,創設觀察情景,積累問題素材,讓學生積極參與觀察活動。在觀察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知覺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深入思考,產生問題意識。例如,對于“單相異步電動機工作原理”知識的學習,首先可創設讓學生觀察教室電風扇運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所學三相異步電動機知識進行遷移,進而產生疑問:教室里采用單相電,無三相交流電如何產生旋轉磁場?接著演示單相異步電動機轉動,讓學生觀察其轉動與電風扇轉動的不同,進而產生疑問:單相異步電動機為什么不能自行轉動?最后改變工作繞組接法,讓學生觀察電動機轉向,學生自然會產生疑問:電動機轉向為什么改變了?這樣,在一連串的觀察分析過程中,學生對各種現象都進行了積極深入地思考,自然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4、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電工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必須扭轉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以往學生上實驗課,都是由實驗教師講解后,按照給出的電路圖接線,規定的實驗步驟操作,畫好的表格填寫數據這樣一種老是依樣畫葫蘆的辦法進行,束縛了學生的手腳,所以,在講解一些實驗的共性問題時,比如針對實驗內容怎樣畫好電路圖、怎樣選擇儀表、如何操作、如何處理數據、如何書寫實驗報告之類問題進行介紹, 并且舉例示范。在以后的實驗課中,要求學生在課下根據實驗題目自己擬定實驗方法、實驗步驟以及所需使用的儀器設備。在上實驗課操作之前,教師先進行檢查,如發現問題和學生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然后學生進行獨立操作,測出實驗數據, 最后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這種辦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提高學生實際操作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3 小結
《電工學》課程內容集理論與實踐為一體,實踐性很強。許多內容看不見摸不著,只有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熟悉和理解相關內容。并通過教師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去激發和提高學生對電工學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獲取與轉化知識的能力,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 才能培養出高素質、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祁倩. 中等職業學校電工教學的現狀分析及改進對策[D]. 河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2010.
[2] 李界華. 提高電子電工教學效果有效途徑的探討[J]. 機電信息, 12, 2010, 147.
[3]曾慶榮.如何提高中職學校《電工學》課程教學效果新課程·中旬 2013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