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地花
(麗水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麗水 323000)
·理論探索與創新·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多維解析
吳地花
(麗水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麗水323000)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內涵深厚,意蘊深邃,表現出了理論上的新度、高度、廣度、深度和力度。
四個全面新度高度廣度深度力度
起筆落墨之際,前進航標已然確立。從黨的十八大開始,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最后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通過不斷地科學規劃和頂層設計,“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輪廓日漸成形。“四個全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基于新的時代背景和發展使命,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的戰略布局,致力于將整個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帶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在我國治國理論日益發展的歷史蒼穹下,“四個全面”透析出了習近平在治國理政理論上的新度、高度、廣度、深度和力度。
新度決定理論是否具有鮮活力。“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是基于中國和世界的實踐新認知提出來的,“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提出首先是基于對國內發展態勢的重大判斷,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我國國內形勢進入了發展的新常態。[1]“四個全面”是習近平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次理論概述、一種新內涵的注入,是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執政體系過程中的新的理論突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
在十八大之前的官方文件里,曾反復出現過小康社會、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等字眼,但把它們都貫以“全面”二字,緊密結合在一起,是歷史性的第一次。第一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賦予小康內涵新坐標——小康夢與中國夢相激蕩;賦予小康特征新升級——覆蓋的人群是全面的,涉及的領域是全面的;小康本質新提升——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次將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第一次為全面從嚴治黨標定路徑。[2]“全面”二字,并非輕描淡寫,可有可無,而是深思熟慮,水到渠成。每一個“全面”,都是新常態背景下的創新思維,“四個全面”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它既是繼往開來——共和國前四代領導集體治國理政優良傳統的繼承傳與發揚,又是戰略性飛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
發展迄今,中國的社會主義大國發展之路已無具體經驗可循,今后的發展之路要靠自己去摸索、去設計,“四個全面”正好體現了新時期中國發展路徑的新設計,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對治國理政理論的新探索、新認識、新創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賦予新的內涵和注入新的血液。“四個全面”立足新常態,打造新亮點,力求新作為,開創新風貌,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全新布局,代表了新時期中國領導班子的治國理念和治國方向。
高度決定理論走向和發展格局,只有擁有了足夠的理論高度,理論才會更有滲透力和散發力。“四個全面”立足于新時期國家發展大局,表現出了足夠的發展高度。
一方面,“四個全面”體現出了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四個全面”牽引于“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立足中國的發展現實,立意中國的發展未來,體現了前瞻性、全局性的發展視野和時代性、戰略性的發展高度,具有統領全局的地位和作用。在“四個全面”中,既有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有致力實踐的戰略部署,充分展現了新時期中國的政治目標與戰略布局,助力于中國夢的實現,立意高遠。習近平提出的“四個全面”,是其治國理政方略的頂層設計,是新一代領導集體的政治宣言,其本質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宏大的戰略布局,反映了致力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戰略意圖和宏大政治意義。
另一方面,“四個全面”體現出了實踐行動的權威綱要高度。“四個全面”是行動綱領,是新一代領導集體指引中國未來發展的權威指導方針,設定了我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國家治理的發展方向、重點領域和主攻目標。這四個方面中的每一條都與一系列互有交叉的具體目標和實踐舉措聯系在一起,成為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與實踐的行動指南。
廣度決定理論是否全面,展現理論的系統性、全局性與完整性。“四個全面”的廣度體現在“全面”二字,“全面”就是覆蓋面更廣,立體化,不留死角。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是“初步實現”,也不是“局部實現”,而是“全面實現”,不僅意味著人群的全覆蓋,也意味著領域的全覆蓋,體現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全面深化改革,強調并非零敲碎打、碎片化修補式的改良,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領域的連動和集成。全面依法治國,強調依法治國是一項法治系統工程,強調法治建設不設盲區,體現了全民守法的思想廣度。全面從嚴治黨包含兩個層面的廣度,一是內容無死角,涵蓋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各個領域。二是主體全覆蓋,從嚴管黨治黨不僅是黨中央的責任,黨的各級組織都必須貫徹從嚴治黨要求。[3]“四個全面”相互融合,其內容涉及到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方方面面,突出了國家發展和國家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四個全面”的廣度還體現在發展視域上,“四個全面”著眼于世界發展大勢和國際格局變化,統籌兼顧了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在突出中國特色的同時,也考慮到了中國與世界呈現的新格局關系,體現了中國與世界的互動共進,切合了世界發展潮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為世界發展新格局下未來中國的發展提出了整體方案,推動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等全面建設,引領中國崛起為世界社會主義強國。
深度決定理論的發展持續力,展現理論的內涵和底蘊。“四個全面”在認知和內涵兩個方面,都表現出了應有的深度。
“四個全面”具有認知深度。“四個全面”是對新常態背景下國家發展方略的本質認識,有著深厚的認識論、方法論基礎。正如習近平所說,“四個全面”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是從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表明了“四個全面”理論有根有源,有理有據,體現了中國新領導班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更深層次認識,意識到在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達到一定程度后,既不能單打一,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實施全面發展和重點發展相結合,體現了系統全面的辯證思維。“四個全面”的四個方面不是簡單地羅列在一起,而是按內涵邏輯結合在一起,它將“中國夢”條理化、清晰化、具體化,展現了對中國夢及新時期中國發展的深層次認識和把握,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現實基礎和對未來科學研判的積淀,表明新一代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總體框架日臻完善和成熟,勾勒出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發展藍圖。
“四個全面”具有內涵深度。在“四個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其它三個方面是戰略舉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以前所提的“建設”換為“建成”,雖是一字之差,但意義深遠,再加以“全面”二字,其內涵和意義得到了極大地豐富和發展;“全面深化改革”突出了改革的整體性和統籌性,表明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成果積淀中,對深化改革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全面依法治國”體現了從單一的依法治國向全面依法治國推進,突出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強調了更高法治建設目標,把法治中國建設進一步推向前進;“全面從嚴治黨”不局限于當前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運動,而是向更深層次推進,強調用法治化思維來建設黨,用制度化建設來管理黨。四個方面的內容,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進入到一定階段后,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已沒有具體參考經驗與模式的背景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國理政思想的自我深入發掘。“四個全面”既兼顧全局又突出重點,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其核心追求是謀求國家的進步、民族的復興和人民的福祉,思想深刻,意蘊深遠。
美國著名行政學者G·艾利森指出:“在實現政策目標的過程中,方案確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決于有效的執行。”[4]理論的價值并非停留于思辨,而是力行實踐。
過去在政策文件里,常常用“進一步”、“大力推進”,但此次用“全面”,表明了對國家治理的信心與決心。“四個全面”不是一時的政治口號,它是共和國國家治理的心路歷程和時代宣言,是基于國際、國內新格局發展下的時代號召,其力度主要表現在不讓思想理論流于空談,止于文案,而是讓理論落地,付諸實踐,不僅在說,更是在做,強調執行力度。譬如,今天在一批貪腐高官紛紛落馬之后談依法治國和從嚴治黨,與以往相比,在力度上是完全不一樣的。“四個全面”強調依法治國、深入推進反腐斗爭,堅持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的反腐方式,倡導反腐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即使腐敗份子逃至國外,也極力將之追回繩之以法,構建反腐“天網”,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社會環境,強化法治的力量與權威,把依法治國、從嚴治黨常態化、制度化。“四個全面”強調求實、務實、落實,追求實績,強調“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拒絕模棱兩可,注重劃“硬杠杠”,強調改革必須于法有據,必須集中火力瞄準要害,必須要讓老百姓看到效果。“四個全面”向世人展示一種堅強務實的姿態:不唯上、不唯權,而是強化法治的引領與規范;不唯形式、不唯虛功,而是強化百姓的認可與滿意。其理論不流于表面形式,而是虛功實做、擲地有聲。在實踐執行中,強調既要有銳氣、有勇氣跑出“最先一公里”,也要堅韌不拔、堅持不懈地跑好“最后一公里”,要勁頭不松懈,讓治國理論落生根地,表現出國家治理的力度與韌勁。
[1]劉洋,李洋.“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哲學釋析[J].理論建設,2015(2):17.
[2]人民日報首次權威定義習近平“四個全面”[EB].人民網.2015年2月24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 0224/c10-01-26591248.html.
[3]習總書記首談“四個全面”意味著什么[EB].新華網. 2014年12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17/c_127310842.htm.
[4]王福生.政策學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167.
D61
A
1007-9106(2016)07-0013-03
*本文為2015年度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四個全面'視域下‘五水共治'的戰略地位及其邏輯機理研究”成果。
*
吳地花(1976—),女,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