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 馬艷春
(中共張家口市委黨?!『颖薄埣铱凇?75000)
毛澤東的“趕考”思想及對權力監督的啟示
李勇馬艷春
(中共張家口市委黨校河北張家口075000)
隨著由革命黨到執政黨歷史方位的轉型,中國共產黨開始對執政規律和應對執政考驗的探索。從延安毛澤東提出“民主新路”,到西柏坡提出“兩個務必”、“進京趕考”,毛澤東的“趕考”思想引領我們黨經受住了“糖衣炮彈”的進攻和權力腐蝕的考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節點,我們黨要進一步解答好“歷史周期率”命題,需要進一步拓展毛澤東“民主新路”加強民主監督,進一步弘揚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加強權力的制約監督,“把權力關進籠子”,對于我們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歷史周期率趕考“兩個務必” 權力制約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關節點。以此為起點,中國共產黨實現了由革命黨向執政黨歷史方位的轉變、由革命到建設的歷史任務的轉型、由農村到城市的工作重心的轉移,啟動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探索和發展的引擎。從革命的洗禮中一路走來的中國共產黨,在和平氛圍中克服懈怠、城市環境中抵制誘惑、建設目標下順利轉型,是全新的課題和巨大的考驗。為此,毛澤東提出了“兩個務必”、“進京趕考”的著名論斷,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和應有的精神狀態。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和外部環境等四大考驗,面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和消極腐敗四大危險。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是我們黨鞏固執政地位、實現執政使命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重溫“兩個務必”、“進京趕考”,以毛澤東的“趕考”思想觀照現實,找到與現實的結合點和著力點具有重大的意義。
1945年抗戰勝利在即,愛國民主人士黃炎培和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在延安進行了著名的“窯洞對”,黃炎培誠懇地提出“歷史周期率”的命題,形象地分析了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由聚精會神到精神懈怠的演進過程,最后得出“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榮取辱”都源于沒能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歷史結論。他希望中國共產黨能夠找出一條跳出周期率支配的新路。毛澤東深刻而自信地說中國共產黨跳出周期率的新路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人民群眾的外在監督是“周期率”命題的關鍵和著力點,也考驗著黨在直面這個命題時應該秉持的科學心態。
中國共產黨在西柏坡實現了中國革命的戰略決戰,促進了革命的重大轉折,即將進入從“打天下”到“坐天下”的轉型,面臨著新的執政起點。實際上從1948年的九月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我們黨就開始思考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了。在七屆二中全會上,黨中央對如何建設新中國進行了基礎性分析。七屆二中全會報告對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國情進行了綜合分析,作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移到城市的戰略決策,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并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毛澤東指出七屆二中全會就是“城市工作會議”,由城市到農村,再回到城市,這是中國的辯證法。隨著這個轉變的實現,我們黨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這種轉變是我們黨執政的發端,這種科學的分析也是黃炎培所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其興也勃焉”新氣象的發端。革命的洗禮把中國共產黨錘煉成為成熟的革命黨,而執政和建設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則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沒有經驗可循,沒有現成的路徑,革命的成功又會不可避免地對中國共產黨人的心理產生影響?!爸芷诼手畣枴庇衫碚搶用娴奶接懽兂闪爽F實的課題。直面這個課題,除了毛澤東提出的“民主”方略,中國共產黨還必須具備一種內在的心理特質:用什么樣的心態來直面新的挑戰?為此,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了著名的“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1949年3月,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毛澤東把“進京”譽為“趕考”。毛澤東把進京執政當作“進京趕考”,旨在提醒全黨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要始終堅持“兩個務必”,始終保持黨的本色。這是我們黨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長期執政的內在動因。由“一個民主”到“兩個務必”,構成了中國共產黨從革命黨到執政黨轉型中的“趕考心態”,對“周期率之問”的回答又深入了一步。
當執政問題已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提到黨中央的議事日程時,共產黨人會不會變成李自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的革命戰爭會不會變成另一次農民戰爭那樣一種結局?會不會陷入“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怪圈?中國共產黨人要“趕考”,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去“迎考”?這是毛澤東等黨的領袖反復考慮的問題。因為隨著由革命黨向執政黨歷史方位的轉型,中國共產黨將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和考驗。從形勢和任務看,“用鄉村包圍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這樣一種工作方式的時期現在已經完結。從現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并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移到了城市?!保?](P1426-1427)中國革命在全國勝利后,我們要迅速恢復和發展生產,對付國外的帝國主義,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國家轉變為社會主義國家。為此,黨的七屆二中全會規定了黨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從黨的自身狀況看,“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因為勝利,人民感謝我們,資產階級也會出來捧場。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赡苡羞@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保?](P1438)因此,毛澤東提出堅持“兩個務必”,不單純指能否鞏固勝利,它還關系到黨選定的社會主義目標能否實現,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能否走下去,這是執政黨能否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政治保證。
黨提出這個問題是很敏銳的,也是有戰略眼光的。毛澤東提出防止“糖衣炮彈”的攻擊,向全黨敲響了警鐘,使黨的廣大干部比較順利地闖過了第一關,抵制了資產階級的腐蝕,取得了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我們黨執政60多年來,正是對“兩個務必”的堅守,才成功地應對了一個個“大考”;而且只有繼續“兩個務必”的堅守,才能真正跳出周期率的“魔咒”。
從西柏坡到北京,我們黨以“兩個務必”的作風和精神狀態成功“應考”,但考試并未完結。對于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歷史周期率實質上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黨執政后會不會改變顏色;再一個是,國家富裕了,還能不能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保證社會主義的方向?黨執政以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30年,成就巨大但也歷經曲折,使我們認識到了貧窮和發展太慢都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保?](P373)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能夠堅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偉大成就的基礎上,領導人民努力改變國家的貧困狀態,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但富裕之后,還能不能堅持“兩個務必”,始終用“趕考心態”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這是一個新的考驗。拜金主義、驕奢淫逸、消極腐敗等丑惡現象的滋生和社會主義的價值觀是相悖的,這也是“周期率”的一種體現。黨風問題關系到我們黨的生死存亡。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語重心長地指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 “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保?](P379-380)這是對全黨的政治囑托,也預示著中國共產黨將面臨長期的考驗。
跳出“周期率”,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解決好權力腐蝕和金錢腐蝕這兩個問題。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糖衣炮彈”升級、執政考驗更為嚴峻,權力腐蝕對黨的威脅和危害更大。許多干部忘掉了“兩個務必”,因權力腐蝕而蛻化變質,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鄧小平說:“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保?](P380)跳出周期率必須堅持不懈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不能有絲毫的松懈。毛澤東斷言民主是跳出“周期率”的新路,實質是讓人民監督權力。鄧小平強調加強制度建設,實現“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監督,擴大了民主監督的外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致力于“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又是一個新的拓展。其核心要義是:一方面我們要加強思想建設讓共產黨人堅守精神家園,始終保持和發揚“兩個務必”的優良作風;另一方面必須用“把權力關進籠子”的理念引領實踐,通過制度建設“打造籠子”而且真正把權力“關進籠子”,發揮好民主法治監督“管好籠子”,真正解決好權力腐蝕和金錢腐蝕問題,這可能就是跳出“周期率”的治本之道。
[1]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A84
A
1007-9106(2016)07-0021-03
李勇(1973—),男,中共張家口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黨史黨建;馬艷春(1968—)女,中共張家口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