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男
(天津社會科學院 天津 300191)
文化視閾下的圖書館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研究
張雅男
(天津社會科學院天津30019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是時代命題,屬文化范疇。圖書館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文化二重性,既作為文化系統中的一個元素實行著社會教育等功能,也對文化進行著能動性建構。本文從文化視角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路徑與圖書館的文化性相結合,從優秀傳統文化、公民道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眾化”和信息來源等方面闡述了圖書館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
文化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圖書館
黨的十八大報告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公民層面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命題。價值理念、價值取向等價值觀問題屬于文化的精神內容[1]。圖書館是人類文化發展的產物,具有文化二重性。從文化視角闡述圖書館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可以為圖書館在此方面的功能提供理論支撐和合理內核。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價值觀體系中位于核心和主導地位,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價值觀的基本面貌,為社會成員所普遍認同和忠實踐行[2]。中共十八大提出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表達闡述了我國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追求。從國家層面來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體現的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的總體目標;從社會層面來看,沒有社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國家的富強和公民的幸福就沒有保障,而這四個方面的倡導,也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屬性,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追求;從個人層面來看,個人是價值觀實現的最終主體,“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反映了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追求和社會底線倫理[3]。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質是對人的道德規范和倫理教化,屬于文化的范疇。在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內涵的四個支點——社會主義本質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和時代精神之中,“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獨立性”問題是重點和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守我們的價值體系,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必須發揮文化的作用[4]。他還提出,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是中華文化的基本價值觀[5]。由此可見,價值觀與文化關系密切。
圖書館是文化的物理呈現。一方面,從工具論角度來看,圖書館是文化中的圖書館,即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一個因素,發揮著社會教育、信息噴發、知識積累、休閑娛樂和開發智力等功能;另一方面,以人類文化基因和文化符號——文獻資料為存在對象的圖書館,在伴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幾千年中構成了一種文化現象,加之其以文獻為工作內容,使得圖書館對文化有了反向建構能力,即圖書館對文化的能動性。筆者稱此為圖書館的文化二重性。
(一)文化中的圖書館
謝拉指出圖書館是構成對任何社會和文化有實質意義的交流系統的一環,是一種社會裝置,是社會交流系統的一種重要力量。德國圖書館學家卡爾斯泰特認為“圖書館是使人類文化的創造和延傳成為可能的社會組織”[6](P41)。二者都從工具論視角,把圖書館定義為文化系統中的一個功能性角色。
在我國,清朝末年,梁啟超明確把圖書館視為一種教育設施,把圖書館定位于開啟民智的教育機構,他在《論圖書館與開進文化一大機關》一文中,明確指出圖書館的文化功能:一、圖書館使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年可以補充必要的知識。二、圖書館使沒能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年可以獲取知識。三、圖書館可以使學者查閱參考資料。四、圖書館可以使人們自由研究各種事物。五、圖書館可以使人們方便查詢獲取到各種知識。六、圖書館可以使任何人利用到貴重的圖書資料。七、圖書館能讓人們快速了解世界各國的情況。八、圖書館可以在不經意間培育出人才。[7](P78)以開民智為主要內容的圖書館社會教育功能開始形成并發展[7](P90)。在當代社會,圖書館特別是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出社會教育、文化傳播、培育信息素養、培養閱讀興趣、促進社會和諧等功能[8](P11),成為大眾教育和文化活動的重要機構。
圖書館作為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一部分發揮著社會功能,體現著圖書館哲學中的工具性思想,是西方圖書館學及我國現代圖書館學的主流思想,也是人們對圖書館與文化之關系的主要認識。
(二)圖書館對文化的能動建構
相較于圖書館的文化工具性,人們對圖書館的文化能動建構性則探討不多。實際上,在我國,縱觀圖書館發展史,圖書館對文化的建構作用不容忽視。
藏書樓是中國古代的圖書館,藏書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對文化的反向建構作用首先體現在“藏書樓”與“文化”的關系上。中國古代藏書樓在建筑本身的背后,蘊藏著“藏書有道”、“敬惜字紙”的人文精神,與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不無相關[9],即便在今天,圖書館在大眾的普遍心理中依舊標志著一定的文化底蘊。
圖書館對文化的建構作用還體現在目錄學思想對文獻的選擇上。從目錄學角度來看,文獻是一個民族文化的主要物理呈現,目錄學家根據自己的認識與經驗將文獻按照一定的思想和原則加以整理,實質是對文化進行了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史書記載孔子把上千篇詩,“去其重,取可施于禮儀”,得三百零五篇而成《詩經》[7](P60),體現的便是目錄學思想對文化的作用。這種選擇的結果是形成了追求真、善、美的價值取向,也決定了中華民族特定的精神風貌。在現代,這種選擇則體現為圖書館員主體借助文獻工作干預文獻信息的生產傳播、接受理解,創造出合乎需要的理想觀念,體現的正是圖書館之于文獻和文化的反向能動作用。
將圖書館的文化功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踐行路徑進行文化視角下的對照分析,可以從理論上對圖書館的這一功能加以解釋,指出其合理內核。
(一)圖書館——優秀傳統文化的物理載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共同體的文化遺存、文化密碼和文化基因[10]。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價值觀的集成,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理論基礎,并內在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成為公民個人的道德訴求[11]。
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表現之一便是圖書等文獻資料,而圖書館起源于文獻的收集、整理、傳播和利用,與生俱來的第一使命就是保存和利用千年流傳的各種文化。沒有圖書館,記載著中華文明的浩瀚文獻將無法綿延有序地存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將難以世代流傳。從古代藏書樓到現代圖書館,圖書館承擔著對傳統文化的物理傳承。在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圖書館對卷帙浩繁地傳統文獻資料的保存及其對傳統文化的弘揚,是對價值觀培植的重要支撐,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圖書館——公民道德建設的大課堂
公民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實踐路徑之一。公民個人道德的發展一般會經歷兒童、青少年和成人三個階段,與之相對應的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分別承擔著不同道德發展階段的價值觀教育重任[10]。而學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等圖書館則在這三個教育階段都扮演著重要的道德教育角色。學校圖書館在提供教學輔助資料的同時,普遍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的導向作用,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教育機構,對更廣泛的社會公眾的思想道德教育進行潤物無聲地引導。因此,圖書館從圖書采購、新書通報乃至架位排列等技術操作方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圖書文獻資料進行能動性地處理,以實現對社會公眾的道德建設,從而推動全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弘揚。
(三)圖書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陣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關鍵是社會公眾從內心認同,繼而內化為個體信念,最終外化為個體行動。而其前提是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表達的大眾化傳播[12]。已有研究表明,多數公眾是通過圖書、報刊、廣播、網絡和電視等接觸和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其中,圖書、報紙和雜志的主要集散地之一便是圖書館。圖書館依靠其深厚的文化和知識符號深入人心,其開放性、公益性、服務性和不斷與時俱進的多元都市性,使得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選擇去圖書館,在輕松、自由、開放、包容和優雅安靜的環境中,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于此同時,圖書館借助各種類型的文獻資料和知識呈現形式,為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文化背景的公眾提供不同深度的價值觀內涵解釋,發揮著重要的價值觀“大眾化”陣地作用。
(四)圖書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信息源
圖書館的文化工具性,使得圖書館成為了價值觀培育的主要信息源。一方面,從文獻收集角度來說,各級各類圖書館收藏有大量的種類各異的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文獻資料,既有傳統紙質文獻,又有數字型文獻,滿足著社會大眾對價值觀培植的研究型或通識型需求;另一方面,從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功能來說,圖書館的公益性和知識性,提升著公眾整體的科學文化素質,為價值觀深刻內涵的傳播提供了可能。
(五)圖書館——文化符號特征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植
前文提到,與文化相生相伴的圖書館,如今在人們的普遍心理中已成為一定文化底蘊的標志,成為一種文化符號。這種文化標志對社會公眾形成一種無形的吸引力,使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走進圖書館,主動感受知識和文化。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來說,除了大眾媒體的宣傳,更主要的是通過一種途徑讓公眾能接觸、體會、了解并內化其深刻內涵。圖書館的文化符號特征在此方面發揮著作用,圖書館深入人心的文化符號角色使人們愿意積極主動走進圖書館,進而有可能不同程度地接觸和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圖書館文化符號性對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特殊功用。
從文化視角來看,具有文化二重性的圖書館對全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表現在圖書館是文化的物理載體、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大課堂、是核心價值觀的主要信息源及以文化符號的形式助推價值觀的培植等多個方面。圖書館應當清楚認識,加強行動,更好地發揮在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
[1]曾建平.核心價值觀:中國文化大發展的關鍵[J].道德與文明,2011(6):6.
[2]姚紅艷.人民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特征[J].道德與文明,2012(6):99.
[3]夏旻越.試論中共十八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增刊,2012(12):5-6.
[4]陳澤環.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自主性與根基性[J].道德與文明,2014(5):17.
[5]孫蘭英.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處理好的關系[J].道德與文明,2014(4):13.
[6]吳慰慈,邵巍.圖書館學概論[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85.
[7]黃建銘.圖書館文化研究[M].福州:海風出版社,2007.
[8]柯平等.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功能——在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9]李滿花.圖書館的文化本質和圖書館研究的文化選擇[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9(3):5.
[10]田海艦.“筑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基”學術研討會綜述[J].道德與文明,2014(5).
[11]蘇寶梅.“信念倫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術研討會綜述[J].道德與文明,2015(2):153.
[12]熊富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個體內化圖式[J].道德與文明,2014(3):106.
G250
A
1007-9106(2016)07-0033-03
*本文為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中心資助項目“圖書館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研究”(項目編號:HXJZG2015-B012)的研究成果。
*
張雅男(1988—),女,天津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