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張學河,楊芳,胡燏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a.電子信息系;b財經管理系;c.公共基礎部,四川 樂山 614000)
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性研究
劉忠a,張學河b,楊芳c,胡燏a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a.電子信息系;b財經管理系;c.公共基礎部,四川 樂山 614000)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傳統教育也因此受到巨大的沖擊,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的應用也隨之不斷推行,但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過程中的針對性、有效性一直成為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應用中的一個瓶頸。本課題通過深入校園利用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取教師、學生關注的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的第一手資料,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深入分析,用真實的數據資料研究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性。
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
大數據是繼云計算、物聯網之后IT產業的新一輪顛覆性的技術變革,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大數據給各行各業的發展模式和決策帶來前所未有的革新與挑戰,大數據不僅應用在傳統IT行業,而且迅速覆蓋到政府,金融,保險,醫療,能源,軍工等重要領域。在教育領域,大數據帶來新一輪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已悄然隨著硬件的高速革新和軟件的高度智能展現在我們面前。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運用云計算、物聯網、多媒體和信息網絡等技術,促進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適應信息化社會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根據教育部的定義,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素包括:基礎設施、數字化資源、智能化應用、管理信息化和可持續發展。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發展的高度。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中,明確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隨著近年來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成熟,ICT融合的趨勢帶來全新的業務模式,可以說技術的發展和業務模式的創新為實現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對于教學有效性,首先需要明確:教學有效性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其內涵實質是一個逐漸豐富、與時俱進的過程。早期的教學有效性僅僅采用教學結果的好壞和效果的有無作為判斷依據,并不考慮“投入”與“產出”之間的聯系,這是當時生產方式相對落后情況下對教學有效性的認識。隨著人類生產方式的不斷發展,教學有效性的概念也隨之發生改變,其實質是教學活動的目的性,其前提是教學活動的規律性,教學活動是一種不同于普通物質生產部門的獨特的生產活動,即育人活動,更應當實事求是,尊重教學規律。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傳統教育受到巨大的沖擊,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的應用也不斷推行,但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過程中的針對性、有效性一直成為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應用中的一個瓶頸。為了讓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更有效地得以應用,開展了相應的教學研究,通過深入校園利用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取教師、學生關注的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的第一手資料,并利用SPSS統計分析的方法,用實際的數據研究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性。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數據整理和分析,我們可以將教學過程中相關的信息技術設備的投入狀況、信息化教學系統的投入狀況、信息化教學技能的獲取情況等等通過直觀的圖例方式加以展示。如圖1為信息技術設備投入狀況一覽表;圖2為信息化教學系統投入狀況一覽表;圖3為信息化教學技能獲取情況一覽表。

圖1 為信息技術設備投入狀況一覽表

圖2 為信息化教學系統投入狀況一覽表

圖3 為信息化教學技能獲取情況一覽表
以上圖例信息僅僅是整個研究過程對數據分析的第一步,也是最簡單的一步,僅僅局限于對原始數據的簡單的抽取整理,這樣的圖例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還有很多,在這里就不一一羅列。
在對原始數據進行簡單分析抽取的基礎上,研究進一步向更深層次邁進,將相應的數據進行了分類統計以及交叉分析,從中獲得了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性研究具有指導性價值的信息。在這里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僅羅列其中幾種交叉分析的圖例以供大家參考。圖4為不同職稱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技能獲取途徑一覽表;圖5不同職稱教師在信息化教學中所使用的技術、環境和資源一覽表;圖6為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計算機機房一覽表。
通過對數據的深入分析,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職稱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技能獲取途徑的不同,不同職稱教師在信息化教學中所使用的技術、環境和資源的不同,已經不同專業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計算機機房的頻率等等。通過這些數據的深層次的挖掘,我們整理出相應的報告,指導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性的實施。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首先對教學過程中廣泛應用的信息技術進行了相應的分類,并將匯總的信息技術內容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呈現,同時通過教師調查問卷和學生調查問卷的反饋,獲得對各類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性的量化評價指標,通過對獲得的量化評價指標進行深入分析,明確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實現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性研究。

圖4 不同職稱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技能獲取途徑一覽表


圖6 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計算機機房一覽表
[1]程紅.論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 1998(5):85-88.
[2]周美容.構建高職院校開放性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3):77-78..
[3]錢柳松.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13(5):118-120.
[4]胡曉玲.信息化教學有效性解讀[J].中國電化教育,2012 (5):33-37.
[5]王平.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與實踐[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0.
[6]張永生.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評價研究與實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責任編輯:張隆輝
TP391
A
1672-2094(2016)06-0146-03
2016-09-28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14年課題: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性研究(編號2014MOOCs47)。
劉忠(1968-),男,四川丹棱人,樂山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員,博士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相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