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的鹽城實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徐國均/江蘇省鹽城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
由解決溫飽向基本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精準扶貧的鹽城實踐
徐國均/江蘇省鹽城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

近年來,鹽城市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按照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精準鎖定低收入農戶和經濟薄弱村具體目標,堅持市縣鎮三級聯動,戶村片分類施策,扶幫促多措并舉,著力構建全方位立體式廣覆蓋的扶貧開發體制機制,確保不讓一個困難群眾在全面小康進程中掉隊,走出了一條東部沿海較發達地區解決相對貧困的有效路徑,實現了由解決溫飽向基本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鹽城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扶貧開發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難啃的“硬骨頭”,擺在突出位置,緊緊抓在手上。在組織領導上,形成“黨委統攬、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在標準確定上,根據各縣(市、區)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扶貧標準,“北四縣”按照省脫貧奔小康工程4000元標準確定,“南五縣”按照全面小康的目標,扶貧標準抬升到5000元。在效果提升上,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實行內源扶貧,增強“造血”功能,著力形成扶貧開發、增收致富的長效機制。在財力投入上,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主體作用,將經濟薄弱村扶持資金、后方單位幫扶資金、扶貧專項資金全部納入年度預算,建立逐年增長機制。在綜合保障上,采取做足政策文章、兜住扶貧底線,推進共建共享等手段,為扶貧開發取得進展和成效夯實基礎。在督查考核上,建立脫貧攻堅報告和督查制度,突出資金和項目到村到戶、突出幫扶對象、幫扶責任人和幫扶項目“三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檢查,確保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
鹽城市圍繞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經濟薄弱村加快發展、重點片區整體幫扶的重點任務,按照“工作到村、扶貧到戶、責任到人、措施到位”的工作要求,動員各方力量,充分集聚資源,形成精準發力、各方出力、共同給力的“大扶貧”格局。“十二五”期間,鹽城市每年組織近10萬名黨員干部與低收入農戶結對,捐贈幫扶資金1.59億元,落實幫扶項目13.7萬個,有力地促進了低收入農戶增收脫貧。實行“牽手致富”幫戶。發動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與低收入農戶開展結對幫扶,重點實施項目幫扶,幫助低收入農戶建立穩定的增收渠道,不脫貧、不解對。實行“三位一體”幫村。鹽城市在省定經濟薄弱村中組織實施第一書記駐點、單位掛鉤幫扶、民營企業結對的“三位一體”幫扶行動。2015年,全市從市直機關選派111名干部到經濟薄弱村任第一書記,安排249個市直部門、1200個規模企業與經濟薄弱村結對共建,確保結對村實現新“八有”目標。實行領導干部掛村幫扶。每年安排30名市四套班子領導掛鉤幫扶30個經濟薄弱村,市財政每村獎補50萬元,縣、鎮再配套不低于100萬元,各縣(市、區)也參照市里模式組織167名領導干部掛村幫扶,大力扶持經濟薄弱村發展集體經濟。實行工作隊駐鎮幫扶。在江蘇省委向濱海、響水兩縣派駐幫扶工作隊的基礎上,全市每兩年選派一輪市、縣幫扶工作隊駐鎮幫扶,幫助經濟薄弱村落實產業項目,同時為各后方單位牽線搭橋,做好黨員干部“牽手致富”的服務工作。實行行業職能幫扶。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文化、智力、衛生、教育等扶貧活動,幫扶農村傷殘、重癥、孤兒、失獨等弱勢群體,充分體現黨和政府的人文關懷。市扶貧協會積極協調對接,先后輸送156名優秀貧困學子到廣東國華中學免費就學。
鹽城市堅持開發式與救濟式并行,量身定制四種類型項目菜單:一是項目帶動型。積極推廣綜合服務社+基地+貧困農戶的多種生產經營模式,帶動貧困農戶就近就地打工增收。濱海縣、響水縣、阜寧縣等部分鎮村農戶和務工人員年收入凈增6000元以上,部分達到萬元以上。二是培訓就業型。四年來,全市共開設各類技能培訓班963期,培訓10.4萬人次,9.02萬人實現轉移就業,每戶每年人均增收3600元。三是創業致富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引導鼓勵有條件的貧困農戶發展設施大棚、經濟林果、畜禽養殖等高效設施農業,確保這部分人既脫貧又致富。四是惠民增收型。全面落實農業保險墊繳、農田機耕機收免費、村級“一事一議”個人籌資部分免繳等特惠政策,每年每戶減少支出近千元。
為了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鹽城市充分運用財政引導資金和后方單位幫扶資金,整合經濟薄弱村資源資產,因村制宜,創新“強村富民”發展模式,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穩定增收渠道,推動扶貧開發由“輸血”向“造血”轉變。一是資源開發型。阜寧縣羅橋鎮許何村通過疏通河塘,淤泥用來填充復墾廢棄溝塘的方式盤活水土資源,為村集體增加經營性收入2萬多元。鹽都區郭猛鎮利用土地復墾項目,發展花卉苗圃項目,帶動村集體增收。亭湖區黃尖鎮新洋港居委會依托丹頂鶴自然保護區,新建1478平方米集餐飲、住宿為一體的游客服務中心,每年為村集體增收25萬元。二是資產經營型。射陽縣合德鎮3個經濟薄弱村在市委幫扶工作隊幫扶下,新建600噸的農產品保鮮倉儲庫出租,每村年租金達9萬元以上。阜寧縣羅橋鎮張趙村標準廠房項目為市領導掛鉤幫扶項目,廠房建筑面積1420平方米,每年村集體獲得租金收入5.7萬元。三是合作共享型。濱海縣八巨鎮八巨村村干部帶頭領辦合作社,建設蔬菜連棟大棚50畝,每年滾動帶動50戶低收入農戶,低租或免費進入大棚承包經營,戶均年增收約1萬元,村集體年增收約4萬元。四是入股分紅型。濱海縣2013年組建利群農村小額貸款公司,為32個經濟薄弱村配股3780萬元,三年累計分紅1033萬元。今年又在立信擔保公司為28個經濟薄弱村配股4000萬元,每年按股本金10%保底分紅。五是化債增收型。東臺市采取清收債權化債、增收節支化債、部門幫扶化債、減輕負擔化債等措施,三年累計化解村級債務1.45億元,全市379個村實現村村無債務。
鹽城市始終把渠北片區和射陽河畔片區作為全市扶貧開發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方針,加快經濟薄弱地區發展步伐。一是改善區域基礎設施。積極推進黃河故道高亢地區灌溉水系改善、高標準良田建設和土壤改良“三大基礎工程”,為集體增積累、農民增收入搭建平臺。二是改良區域種植品種。利用高亢沙質土壤適合發展林果業的特點,規劃用三年時間,全力打造3萬畝經濟林果產業帶。積極策應國家“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大力推廣“旱糧+馬鈴薯+設施蔬菜”等高效栽培模式,新建10萬畝馬鈴薯種植基地。三是調優區域產業結構。加快技術改造,重點發展以深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業,努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推進農業“接二連三”工程。濱海縣的“四青”蔬菜特色產業,響水縣的林果產業和生態旅游產業,顯示出勃勃生機和巨大潛力。阜寧縣羊寨鎮蒲鳩村光伏電站項目是2015年利用省下達的3兆瓦扶貧光伏指標帶動群眾脫貧致富項目,每年新增幫扶村集體收入約27萬元,同時帶動4個村“一有三缺”戶120人脫貧致富,人均月收入1800元以上,2015年年底全鎮低收入農戶人均收入均超4000元,全部脫貧。新一輪脫貧奔小康工程實施以來,全市累計投入幫扶資金9.5億元、落實產業幫扶項目4776個、實現322個經濟薄弱村達標、全市52.02萬低收入人口全部脫貧。
“十三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期,也是扶貧開發“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鹽城市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江蘇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人民主體發展理念,樹立強烈的民生情懷,堅持“一把手”抓“一號工程”,著眼全局、凝心聚力,精準發力、苦干實干,堅決打贏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創業開放生態幸福厚德的美麗鹽城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