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文 /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踐行發展新理念 增創三農新優勢
衛國文 /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今年以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聚焦農經重點,以土地規范有序流轉、集體資金集中管理、資產資源規范處置、提升農經服務水平為抓手,踐行發展新理念,努力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提升農經綜合服務、新農村建設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推動農經工作邁上新臺階。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需要創新理念,在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上下功夫,厚植發展優勢,激發“三農”活力。一是提升農業信息服務。把經營主體作為類似“法人”性質的市場主體來管理和引導,以全區確權登記數據為基礎,分土地家庭經營和土地流轉經營兩大信息模塊,全面實現家庭農場、合作社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經營信息登記管理,提升管理與服務的針對性。近期,已選擇武堅鎮黃思村開展土地流轉信息采集錄入工作,爭取在6月份前進行全區推廣。二是推廣土地托管服務。在開展以土地股份合作,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的同時,制訂規范的服務合同文本和農田作業服務標準,強化服務能力和技術資質審查、登記備案工作,在先行試點的基礎上,推廣農田托管模式,今年托管土地的面積力爭突破1萬畝。三是創新村集體增收長效機制。出臺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政策意見,以村組干部為主體,以土地合作、生產服務為載體,優先扶持20個經濟薄弱村加強倉儲、烘干等基礎設施建設,組建農機等生產服務合作社,加快構建村級集體增收長效機制。今年,確保所有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50萬元以上。四是全面完成確權登記頒證。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加大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力度,嚴格執行政策標準,按照“真入戶、真公示、真簽字”的要求,抓好掃尾完善工作,確保今年全面完成。
落實發展新理念,需要在構建新型經營體系、強化要素保障、優化農經服務上下功夫,補短板,推動農村協調發展。一是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重點培育本地人從事糧食規模種植的家庭農場、合作組織,繼續扶持發展村股份合作制集體農場,對規范流轉土地的村給予10元/畝補助。在各鎮開展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創建活動,集中優勢資源向示范典型傾斜,年底創成一批有影響力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確保新增家庭農場100家以上,集中規模經營面積3.5萬畝。二是強化要素投入。規范交易程序和環節,完善發包監管機制,落實鎮村責任,確保農村產權市場交易額達1億元。大力推進“兩權”抵質押貸款擴面增量,全年完成272個村整村授信工作,確保新增農戶貸款3億元以上。三是推進資金集中管理。按照“區監管、鎮審核、村核算”的思路,創新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完善提升村級財務和資產資源網絡信息化管理,實現村組集體資金聯網管理,設立農村集體代管資金專門賬戶,打造集體資金“蓄水池”,實行集體資金規模經營。四是提升農經綜合服務。按照“優選項目、集中民智、村民參與”的要求,擴大農民群眾在項目選擇和實施上的參與度和話語權,切實增強農民群眾的滿意度;在穩定主要種植業保險基礎上,繼續深挖農業保險保源,強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進一步提升高效設施農業保險水平。
以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幫扶低收入農戶脫貧為著力點,優化農民持續增收機制,加快共同富裕步伐。一是優化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在壯大農民增收優勢產業,增加家庭經營性收入,提高工資性收入的同時,重點培育財產性收入的“增長點”,推動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今年,確保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達9%。二是深化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以規范“核實收益、擬訂方案、嚴格審核”的分紅程序為抓手,探索推進“量化到人、固化到戶”的新型管理模式,重點培育20個村經濟合作社示范典型,規范集體收益分配,切實維護農民群眾集體財產權益,今年爭取12%以上的村實現現金分紅。三是啟動實施新一輪低收入農戶脫貧工程。構建掛鉤幫扶“1+N+N”聯動機制,即1個區直部門(單位)掛鉤1-3個重點企業幫扶低收入農戶,精確確定扶貧對象,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積極引導低收入農戶以承包地、幫扶資金入股到合作社、集體農場,享受分紅收益,年底確保25%的建檔立卡農戶收入達到6000元的脫貧標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