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農業委員會
從規范文件入手 全面加強依法治農
江蘇省蘇州市農業委員會

近年來,江蘇省蘇州市農業委員會以提升部門法制建設水平為目標,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切實明確規范性文件制定主體與程序,不斷完善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持續強化對規范性文件的日常管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為全市現代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十二五”期間,蘇州市共制定部門規范性文件11件,配合市法制辦起草政府規范性文件6件,幾乎涉及了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
一是強化部門協調支持。積極與市財政部門溝通,針對事先列出的農業具體事項進行前期調研,經過論證篩選,于2011年制定了《蘇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認定和財政扶持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對符合條件的市級(含)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予以扶持;2013年、2015年又分別制定了《蘇州市水稻良種補貼項目考核獎勵辦法》和《蘇州市水稻良種補貼項目實施管理辦法》,對全市購買符合相關要求品種種子的農戶進行補貼。財政扶持資金的實施,推動了農業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是推進特色農業發展。2011年制定的《蘇州市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項目及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把水八仙、太湖豬、地方家蠶等十余種優質種質資源列入保護范圍,通過保護項目的實施,對蘇州優質種質資源的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有效推動了蘇州特色現代農業的發展。2012年制定的《蘇州市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極大地推動了《蘇州市濕地保護條例》的貫徹執行和濕地公園的加快發展,到目前為止,全市已建成國家級濕地公園4個、濕地公園試點2個,市級以上濕地公園達到20個。2014年制定實施的《關于蘇州市“智慧農業”示范基地認定辦法》,促進了信息技術在現代農業更大領域的創新應用,提升了智能農業發展水平。
三是規范農業項目管理。在充分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的基礎上,2013年制定了《蘇州市農業委員會農業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和《蘇州市農村綠化項目管理辦法》,明確了農業項目管理職責、申報程序、管理內容、督查和驗收制度等內容,為規范農業項目資金管理、提升項目資金使用效率和實施績效提供了保證。
四是加大改革創新理念。近年來,積極協助市政府制定了生態補償、耕地保護、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水稻田永久性保護、農業擔保和農業保險、職業農民培育等一批規范性文件,既為蘇州現代農業在全省的諸多率先奠定了基礎,也為蘇州現代農業不斷邁上新臺階提供了可能。
堅持法律與制度的有機統一,注重實效從制度機制入手,扎實措施,強化管理,不斷提高規范性文件的制定質量與執行效力。
一是完善審查機制。文件起草部門,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廣泛征求各相關單位和群眾代表的意見建議后,修改形成的文件草案首先由辦公室進行初步審查,提出初審意見;再由法制部門進行重復審查,提出復審意見;然后上交起草部門分管領導進行審查;最后提交委黨政聯席會討論通過。逐級審查把關的文件審查制度的嚴格實行,大大提升了規范性文件制定的準確性,保證了規范性文件的質量與效力。
二是明確審查標準。蘇州市農委法制部門對待每一份規范性文件都從制定的主體是否合法;是否超越法定權限,限制或者剝奪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義務;是否與憲法、法律、法規等相抵觸;是否符合相關法定程序;同級別規范性文件對同一事項的規范是否一致等五個方面嚴格標準,認真審查,從根本上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三是規范備案格式。根據市政府法制辦規范性文件備案的相關要求,嚴格規范備案格式,對規范性文件實施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符合發文條件的規范性文件由委辦公室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為蘇市農規或蘇市林規,并將規范性文件的制定說明和制定依據一并報市政府法制辦備案。
四是落實公開原則。通過蘇州市農業信息網站平臺,在規范性文件發布的第一時間進行公開,并在網站上建立文件數據庫,完善網上檢索系統,隨時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進一步強化了規范性文件的公信力。
2015年,蘇州市農委對現行的規范性文件進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共清理文件17件,其中,繼續有效的9件,宣布失效的1件,廢止的5件,修改的2件。
一是加強領導,統一組織。成立了以分管領導為組長,相關業務處室、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清理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委政策法規處具體負責。清理工作采取“分級負責,誰主管誰清理,逐級報審”的原則進行。
二是布置任務,抓好落實。根據市政府對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專門召開了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會議,下發了《關于開展市農委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將清理任務分解落實到相關處室和事業單位,保證了清理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
三是把握標準,認真清理。在清理過程中,各處室采取“開門清理、一部一議”、在網站上公開征求意見、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每一個規范性文件做到仔細研究,認真查找存在明顯不適應全面深化改革決策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與上位法不一致、規范性文件之間不協調等問題,并分別作出失效、廢止、修改、繼續施行等結論,確保了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與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