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根 陳五湖 /江蘇省揚州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服務家庭農場
陳家根 陳五湖 /江蘇省揚州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江蘇省揚州市家庭農場發展迅猛,有力地促進了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實踐中,家庭農場也遇到了一些困難,特別是去年秋糧增產價格低、農民減收賣糧難,部分秋熟作物滯收期間因不利天氣遭遇到了一定的損失,個別家庭農場損失比較重。家庭農場是現代農業的生力軍,理應是農業保險的重點服務對象,也只有把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好,農業保險才能實現市場化和可持續的發展目標。近年來,揚州市農業保險在服務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方面,服務重心持續下移、服務關口不斷前移,目前正在多措并舉、多策同施,探索為家庭農場提供VIP服務模式,努力實現精準服務家庭農場目標,促進家庭農場和農業保險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
目前,農業保險一般采取以村為單位集中參加保險、集中理賠的方式運行。揚州市農業保險工作堅持把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重點對象,做到上門宣傳政策、上門答疑解惑、上門承保送單。通過考核、通報、服務質量評價等方式,推進家庭農場單獨出單、實地驗標,目前全市主要種植業市級名錄范圍內的家庭農場和其他從事高效農業的家庭農場,已實現100%單獨出單,出單時一次性告知財政補貼、報災方式、理賠門檻和理賠時效等。下一步,在實現精準承保方面,要進一步創新承保方式,優化承保服務,努力提供多樣化承保手段,如上門投保、電話投保、網絡投保、微信投保等;要建立健全家庭農場客服經理制度,為參加農業保險的新型經營主體提供農業保險VIP直通車服務;同時,要創新保險產品,為家庭農場主提供農業保險、財產保險、健康保險、意外保險、農產品責任保險以及貸款保證保險等系列化、個性化、綜合性保險服務。“十三五”期間,逐步實現縣級名錄內家庭農場全部單獨出單、實地驗標、“一站式”服務。
防災減損是農業保險社會“穩定器”功能的重要體現。揚州市堅持把防災減損工作納入農業保險工作的重點,持之以恒、加大投入、強化預警,努力保障家庭農場等參保對象農業生產順利進行。依據農業產業分類建立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承保人清冊,協調氣象、農業、經辦公司等部門、單位,通過提供災害預警信息、組織防災培訓、提供防災經費、組織動員抗災等方式,實現減災減損,變災后理賠為災前預防,減少社會財富損失。在2013年“2.19”雪災中,揚州市部分地區通過組織蔬菜大棚參保人及時清理棚上積雪,極大地減少了暴雪災害損失。2015年,揚州市為近1500個新型經營主體發送災害性天氣預警短信近3萬條,組織包含防災減損專題在內的各類培訓近20余場次、參訓人員達1700多人次。下一步,在精準防災方面,要進一步推動農業技術、氣象災害、動物疫情等防災防損信息實現家庭農場全覆蓋,強化防災工作體系建設和指導培訓,并推動經辦機構防災經費向新型經營主體傾斜,著力提高家庭農場防災防損意識和防災技術水平。
理賠質量是檢驗農業保險服務成效的主要參考指標。近年來,揚州市圍繞優化家庭農場保險理賠服務,通過提供便捷報災、獨立核災、科學定損、快速理賠、限期回訪等服務,著力提升賠付水平、理賠時效和家庭農場主的滿意度,實現了精準理賠。報災方面,提供站點報災、電話報災、客服報災等服務;核災方面,對家庭農場等進行單獨核災,不納入村統一抽樣核災范圍;定損方面,組織農業專家到災害現場勘查定損,并當場簽字確認;理賠方面,適度向家庭農場主傾斜,主要種植業定損后20天內、養殖業報災后10天內、高效設施農業定損后7天內理賠到位;回訪方面,重點回訪家庭農場主對農業保險理賠的及時性、足額性和服務滿意度。下一步,在推進家庭農場精準理賠方面,努力實現單獨核災全覆蓋,繼續推進快速理賠和直賠到戶,強化理賠信息化管理,探索微信報災新手段,建立第三方跟蹤理賠進度機制,努力實現家庭農場賠付質量優于一般農戶。
政策是農業保險的生命線。近年來,揚州市在優化農業保險政策方面,努力突出服務新型經營主體。在財政補貼政策方面,為家庭農場等“開小灶”,建立了連保無賠優待政策,連續兩年參保未獲理賠的新型經營主體,保險費率下浮20%。在承保理賠政策方面,堅持最高保障水平,連續下調保險費率,不斷降低理賠門檻,鼓勵各地和經辦機構在堅持公平原則下,適度向家庭農場等傾斜,僅2015年秋熟水稻,就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1060萬元賠款。在保險品種覆蓋方面,圍繞新型經營主體需求和農業產業特色,自主牽頭開發了揚州肉用仔鵝、蛋(肉)用鴨、水生荷藕、羅氏沼蝦、淡水養魚、茶葉、苗木等7個新險種,累計開辦59個險種,基本實現了農業優勢產業、主要風險責任和各類經營主體“三個”基本全覆蓋。在防災保障政策方面,在全省率先推動經辦機構依據保費收入規模設立防災減損資金,專項用于防災減損工作。此外,將家庭農場主納入農業保險政策培訓范圍,定期發放農業保險宣傳監督卡等資料,把簡要的政策、簡化的條款、簡明的理賠要求告知到家庭農場等參保農戶。實施項目扶持政策,市級財政對農業保險進行項目化以獎代補,重點支持服務體系建設、保險品種開發、高效農業補貼等方面,“十二五”期間市縣兩級財政農業保險累計投入2.7億元。下一步,在進一步優化保險政策的同時,重點圍繞服務新型經營主體,加強調查研究和探索創新,探索實施主要種植業附加保險政策、保險費率浮動政策、收入保險政策以及貸款保證保險與農業保險融合政策等,進一步體現農業保險的政策性、保障性和惠農性。

農業保險是新生事物。近年來,揚州市堅持推進服務創新,著力構建農業保險工作組織領導體系、指導服務體系、政策保障體系、宣傳培訓體系和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在服務新型經營主體方面,實現了“零距離”承保、“面對面”查災、“限時制”理賠、“立體式”宣傳和“實打實”服務。完善農險工作網絡,成立市、縣、鄉三級農業保險工作領導小組,健全市縣鄉村四級農業保險服務體系,依托市縣兩級農經部門設立農業保險工作機構,明確專人專職從事農業保險工作。推動市縣兩級經辦機構加強體系建設和人才配置,各縣(市、區)建成農業保險服務大廳,為農戶提供承保出單、政策咨詢、信息查詢等“一站式”服務,并推動經辦機構在全市設立22個“三農”保險中心鄉鎮服務機構,每個平均覆蓋3-5個鄉鎮;全市建成77個鄉鎮“三農”保險服務站,實現了鄉鎮和涉農街道全覆蓋;在全市行政村建立了1102個村農業保險服務點,在部分村民小組設立了農業保險信息指導員。完善農險人員配備,明確4萬人以上鄉鎮配備不少于3名、一般鄉鎮配備不少于2名專兼職農業保險員,全市共配備207人,鎮均2.7人,并且每年參加農業保險專項培訓和考試,連續兩年考試不達標的予以調整。成立并實際運作市縣鄉三級農業保險核災定損專家組,為參保農戶提供政策培訓、防災指導、定損理賠、矛盾調處、糾紛仲裁等服務。在全省率先推進縣級經辦機構服務質量評價,重點關注新型經營主體等參保比例、理賠質量、滿意水平等指標,并探索建立第三方評價機制。下一步,在圍繞精準服務家庭農場方面,堅持以家庭農場為重點服務對象,主動向家庭農場問計問策問需,進一步下沉服務重心、前移服務關口、細化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效果,重點推動經辦機構進一步加強專業人才配備,強化從業人員培訓和素質提升,加大基層服務網點經費投入,完善第三方評價服務質量機制,建立家庭農場專人服務制度,努力做到家庭農場有單必保、有險必出、有求必應,全力提升農業保險精準服務水平和家庭農場主的滿意度。實踐表明,揚州市農業保險的精準服務,有力地促進和保障了家庭農場的健康有序發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村家庭農場趨于加快發展,農業保險的精準服務仍需在探索中繼續前行、精準發力、互促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