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華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愛好的興趣對癥下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和他們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結合;生活實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075-01
數學與各個學科都有必要的聯系,是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小學數學學習對于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乃至一生都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學和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在現實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學生卻沒有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覺得數學枯燥乏味。因此,教師要利用生活情境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改變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作用
1、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果
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通過運用多種小學數學教學方式,變換教學模式,尋找適合學生的方式,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由過去的教與學的方式轉換為相互學習的方式,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情境設置,引入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做為例子講解,使學生感知生活,通過自己的實踐生活經驗主動聯想,找出異同,解決問題。這樣,可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使小學生輕松掌握數學知識,學會用聯想、舉例來解決實際問題,學會主動學習,營造了一種和諧、自由的學習氣氛,使小學學生具有發散性思維,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提高了能力,使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得到不斷提升。
2、激發學生求知興趣
小學生本身的生理特點就是自我控制能力較弱,而且數學本身所具有枯燥乏味的特點,學生對小學數學的學習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完成任務的狀態,造成了心里負擔。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通過在課堂上設置不同環節吸引學生注意力,通過提問、相互討論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讓學生改變以往在數學學習中的態度,消除心里負擔,使學生能參與到課堂活動環節的互動中,感受到自身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自主、積極的學習能力。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積極探索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在學習數學以及其他課程的邏輯思維、創新能力、學習效率,使小學生在娛樂中輕松理解、掌握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更加有益于完成教學任務,減輕學生厭學的現象。
3、豐富了教學內容,有益于完成教學目標
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教師通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導入、引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輔助教學,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活動,改變傳統數學課堂中嚴肅、拘束、呆板的氛圍。在數學教學中引入生活情境與小學生天性活潑、愛玩相結合,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改變了傳統數學課堂中死讀課本、大量做練習題的狀況,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還有益于完成教學目標,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這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很大的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也體現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二、如何改進
1、在情景創設中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老師在教學時要對教材本身的信息進行探究,這樣才能夠充分運用所教授的知識來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計算”的時候,老師可以先進行提問,在提問的過程中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和思考,還要鼓勵學生運用工具對梯形的面積進行計算。我們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鼓勵學生運用各種工具,通過各種方法來進行學習。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剪或者拼的方式把梯形剪切成他們喜歡的圖形,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動手進行實踐。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學習的時候,可以得到如下幾個方案:可以用兩個完全相等的梯形拼湊成一個四邊形,還有就是沿著等腰梯形的對稱軸來拼成一個長方形,還有其他幾種可行的辦法。在教學時讓學生通過自己不斷的探究能夠發現很多種學習方法,老師也可以體會到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這樣學生可以在現實生活中不斷進行發現,不斷進行空間的組合。學生在進行知識學習的時候,也是一個再創造、再加工的過程,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不斷提高,創新思維也會不斷增強。
2、在生活實踐中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創設生活情景,還要鼓勵學生在生活情景中對數學進行充分運用,這樣能夠啟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在進行“統計概念”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實踐教育,在活動開展的時候可以把班級的活動人數、學生數量以及班級在進行活動時所用的物品進行統計,老師在旁邊進行指導,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樂此不疲的數學知識體驗,學生在統計的過程中可以體驗到數學本身的魅力。
3、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展生活實際教學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引入生活實例,讓學生自己根據所學的內容引入生活實際。在講解完利率的運算規則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想象,想象一下在平時的生活中什么時候能用到利率,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會勤加思考。有的學生說:在平時的生活中會聽見大人說銀行的利息和存款,這時就會涉及利率。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來計算,如果我們有一萬塊錢,分別存三年期和五年期,平均每年的利息是多少?還有就是現在網絡出現的各個“寶”,可以讓學生來計算利息,這樣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會因為實際生活的引入更加有興趣。在進行例題講解的時候,也可以引入生活案例:某校辦工廠去年原計劃平均每月生產文具盒3190個,實際生產11個月就完成了全年的計劃任務。實際比原計劃平均每月多生產多少個文具盒?通過這些實際問題的引入,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不斷提高,對數學的理解也會進一步加深。學生在豐富的生活情景中進行數學學習,更加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樣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可以更加輕松和高效。
把數學和生活實際進行結合,通過特定的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學習,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在新的課堂教學環境下能夠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吸收,學習才會高效。
參考文獻:
[1] 孫萍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中外企業家,2013(22):3-5.
[2] 高連奎.淺談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10-11.
[3] 趙 明.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