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華
摘 要:德育對于人的一生影響重大,而德育教育必須從小抓起。隨著國家對德育教育的重視,對德育的投資在不斷的增加,而是效果卻不甚明顯,這要求老師在進行德育的時候,出發點和方法必須正確,從而提高德育的效果。
關鍵詞:德育;教育;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077-01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說:“一切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形成品德”。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標是提高人的素質,因此要重視德育過程。德育所追求的下是陶行知所說的真教育。但是,現實工作中,經過多年的德育教育,學生進入社會后,其行為習慣距離國家、社會的要求水準仍有一定差距。如何提高當前小學德育的有效管理,筆者在此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當前學校德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1、德育管理無序化。(1)當前德育工作盲目性大,目標不夠明確,沒有詳盡的訓練序列。國家教育部門對小學的德育教育只有“八五”規劃以前制定的《小學德育綱要》。在德育目標上尚未做到分層遞進,在德育內容上尚未做到循序漸進。而且還沒有具體的指標,更沒有詳盡的訓練計劃,教師們尤其是年輕的教師心中沒底,德育工作常常東一榔頭西一棒,頭疼醫頭、腳痛醫腳。這種無明確目標、無良好計劃的教育很難奏效,甚至出現了對小學生進行共產主義理想教育,對大學生進行個人行為習慣教育這類本末倒置的現象。
(2)德育工作隨意性大,趕熱點、湊熱鬧的現象特別多。學科教學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教師往往容易把握,而德育工作變化多且快,今天一個口號,明天一個行動,有的教師為了追趕時髦或是為了迎合潮流,盲目地追蹤社會熱點,而不考慮學生的情感需求、生活實際和地方特色,看似轟轟烈烈,有聲有色,實際效果不佳。
(3)學校德育工作沒有建立起科學、簡明、便于操作的評價體系,沒有形成檢查、督導、評估德育質量的有效機制,因此也很難檢查評比。智育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依然存在?!罢f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情況難以得到根本轉變。
2、德育活動形式化。具體表現為重“包裝”,輕實效。德育工作是一項彈性工作,要求的是一些軟指標。因此,有些德育活動往往注重對外宣傳,注重社會效應,久而久之,學校德育也熱衷于制造轟動效應,而不屑于腳踏實地地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
3、德育評估表層化。正確合理地運用評估機制,可以積累經驗,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學校德育評估表層化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只聽匯報不看效果,或以表遮里,以偏概蓋全。由于管理部門下基層了解機會少,而且德育不像其他學科教學,有具體明確的量化指標,可以出張試卷考查一下,因此評估常常僅憑印象,有時一俊遮百丑,有時以一項工作完成的好壞作為整個德育工作的完成情況,以偏概全。這樣一來,使老師產生對上級不信任的情緒,從而削弱了工作積極性。
二、如何改進
1、教師要明確德育工作的內涵,特別要認清當前的新形勢、新變化,明確學校德育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師要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樹立正確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改善教育教學手段,為人師表,定好自己位。
2、校內校外教育結合,加強社會實踐活動。認真組織好社會實踐活動,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加強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并把實踐活動作為考評的依據之一。讓學生走出去,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學校只有開展好這些活動,才能減少學生接觸社會不良分子或受到不良的教育的機率。
3、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我們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但學生對于實際的意義不甚明確,我們不僅要從理論上對學生進行教育,而更應該教育學生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才算是愛國主義。要讓學生知道要愛國會主義,首先要愛家鄉、愛學校,讓他們從小事做起。教師要引導學生創建優美的校園環境,讓學校內的一草一木都成為我們教育學生的陣地,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只有教育的思想正確,把學校德育擺在重要位置,才能把學校真正辦成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基地。必須把育人看作是頭等重要的事情。因為一個人學業上的缺陷并不一定會影響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卻可能貽害他一輩子。德育在中小學生接受教育中有著非常特殊與重要的地位,任務更加艱巨。德育工作,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將會有更多的問題等待我們去探索。我們將繼續堅持走人文教育之路,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持之以恒地進行更深一層的探索、研究、實踐。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每一名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合格的建設者。
4、在課程設計上要發揮導入的激勵功能。發揮導入的激勵功能就是,要求我們在設計品德課堂導入時,要根據教材呈現的不同情景,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靈活多樣的導入方法,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學習的欲望,保持對學習主題的高度關注,積極主動學習。
(1)以“趣”入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薄皩W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睂W生對學習主題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探索知識的迫切愿望,并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是指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親身經歷,非常感興趣。這類課堂的導入,設計時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現潛在的教育導向意義,以“趣”入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自然的對教育主題感興趣。
(2)以“情”入境。情感在教學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或活動具有支配、指導作用,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能使教學主題的要求較為容易的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語言、情節感染學生,引起情感共鳴。如果課堂品德教育主題,主要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道德情感的體驗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導入時,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3)以“思”入境?!皩W而不思則罔”,從反面說明了思在學習中的作用。在導入時,結合內容,創設情景,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處于“心憤口悱”的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導入設計。提高認識,引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現行品德課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類課堂導入時,應更多的考慮,在導入環節中以“思”入境,引發學生對課堂教育主題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課堂主題教育進行的更為深刻。
參考文獻:
[1] 張海云.淺談增強小學德育針對性的有效方法[J].科技信息,2009,2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