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廷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101-01
一、閱讀章節標題,理解中心內容
標題,是課本章節內容的概括,指導學生閱讀章節標題,目的是使他們明確該章節學習的中心內容。如指導學生閱讀“除數是一位的除法”的單元標題時,要引導學生明確這一單元的中心內容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至于被除數是多少位數,聯系前面已學的知識可知,被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已在表內除法中學過,而教材只出現萬以內的數,所以這一單元所學除法的被除數至少是兩位數,最多是四位數;從細讀小標題可知,教材是從被除數中間沒有0到中間或末尾有0,從兩個數相除到幾個數相除等。這樣可使學生提綱挈領地理解全單元學習的內容,有利于他們掌握學習。
二、閱讀概念法則,注重理解記憶
概念,法則是數學知識的核心內容,是學生進行計算和思維的依據。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注重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記憶。一般可運用“復讀法”和“研讀法”進行閱讀?!皬妥x法”就是通過反復閱讀加深理解;“研讀法”是指邊讀邊研究,以掌握概念的本質屬性。如指導學生閱讀“自然數”這一概念時,通過反復閱讀“表示物體個數的0、1、2、3、4、5、6……叫自然數”,使學生理解自然數的產生,以及表示物體個數多少的實際意義,并理解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兩個相鄰自然數間的關系是1等。又如指導學生閱讀“分數除法的法則”時,通過邊讀邊研究,讓學生明確甲數除以乙數(0除外),等于甲數乘以乙的倒數。這里甲數由被除數變為被乘數,乙數的倒數變為乘數,“除以”變為“乘以”。在學生掌握了分數除法如何轉化為乘法進行計算后,再進一步研究甲數可以是自然數、小數、分數和0,乙數可以是自然數、小數、分數,乙數為什么不能為0?因為除數不能為0,0沒有倒數。最后研究這個法則是針對什么運算講的,是否適用于整數、小數、除法呢?讓學生明白一切除法如果計算需要,都可以轉化為乘法計算。這樣指導學生閱讀,可以一通百通,提高他們運用法則的能力。
三、閱讀計算例題,重視演變過程
數學課本中的計算例題,不管是豎式計算,脫式計算、解方程計算,都應重視計算的演變過程。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可采用“算讀法”,邊算邊讀,或先算后讀,或先讀后算,進行自我計算對照。也可采用“分步法”進行分步閱讀,每讀一步,要弄清每一步的計算依據、計算過程和結果,每一步變式的對應關系,每一步書寫的格式要求等。如指導學生閱讀下題時,可以讓學生思考:這是一道什么類型的計算題?應先計算什么?后計算什么?第一等號中23是哪一步計算的結果?第二等號中的148是哪一步計算結果?然后把每一步計算劃出來。這樣逐步閱讀,不僅易于學生掌握運算順序、計算方法,同時也掌握了規范的書寫格式。
750-345÷15×8+263
=750-23×8+263
=750-184+263
=566+263
=829
四、閱讀應用題,指導審題法
閱讀應用題,主要是審題。因此,應指導學生讀懂題目所敘述的事情概況,分清條件句、問題句,切實理解題目中有關術語及其數量關系。閱讀時可采用“逐句法”和“畫讀法”。甲乙兩人共有人民幣若干元,其中甲占70%,若乙給甲12元,則乙余下的錢占總數的25%,甲乙兩人各有人民幣多少?
用“逐句法”指導閱讀上題,可分兩步進行,第一步,重讀題中有關術語。第一句共有人民幣若干,理解帶點的“共”字地合并的意思,“若干”是數量代詞,即不知多少元;第二句,其甲占70%,“其中”是甲乙共有若干元之中;第三句,若乙給甲12元,“若”是假設的意思;第四句,則余下的錢占總數的25%,“余下”是指的是乙給甲12元后剩下的,“總數”是指若干元這個總數;第五句,甲乙各有多少元,“各”是指甲原來有多少元,乙原來有多少元。第二步,重讀數量間的關系句。乙余下的錢占總數的25%,是在什么情況下講的,(是假設乙給甲12元后講的)若乙沒有給甲12元,乙占總數的百分之幾,(占總數的30%)為什么?(因為甲占總數的70%)乙現在只占總數的25%,乙拿給甲百分之幾?(乙給甲5%)乙給甲12元,已知乙占總數的5%是12元,總數若干元可求,甲乙原各有多少元即可求出。
若用“畫讀法”指導學生閱讀,可邊讀邊畫,如圖:讀第一句,甲乙共有若干元,畫①;讀第二句,甲占總數的70%,畫②;讀第三句,若乙給甲12元,畫③;讀第四句,則乙余下的錢占總數的25%,畫④。這樣邊讀、邊畫、邊分析,便可找出解題方法。
五、閱讀數式題,弄清題涵義
數學式題是由數字和運算符號組成。式題中的每一數字和符合都具有特定的名稱,表示一定的意義。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弄清式題的涵義。可采用“直讀法”,按算式直接讀出題意;也可采用“名稱法”讀出算式各部分名稱;亦可采用“意義法”,讀出算式所表述的意義。如:24÷3=?用直讀法可讀作:24除以3等于多少,或3除24等于多少;用名稱讀法可讀作:被除數是24,除數是3,商是多少;用意義法可讀作:把24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多少,也可讀作:24里有多少個3。這樣指導學生閱讀,不僅可使學生全面理解算式的意思,而且有利于學生學習文字題和應用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