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新
(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太原 030021)
黨校專題課教學要做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梁玉新
(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太原 030021)
黨校專題課教學要做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一是黨校專題課教學不能離開科研;二是黨校專題課教學過程本身就是科研過程;三是黨校專題課教學與科研應相互促進、教研相長。通過專題課教學成果與科研成果的不斷轉化,相互促進,就能使黨校教師專題課的教學與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共同進步。
專題課;教學;科研
在黨校專題課的教學中,教學和科研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二者緊密聯系,缺一不可。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認識二者的關系,把二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專題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進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2月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即,“只有把一些重大問題從思想理論上搞清楚、弄明白了,黨校教育培訓才能真正做好。”
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內,科研工作完全可以離開教學工作而單獨進行,如各類研究院、研究所、研究中心完全可以單獨從事科研工作,而不從事教學工作。但是黨校專題課的教學,絕對不可以脫離開科研工作而單獨運行。為什么黨校專題課的教學不能離開科研呢?這是因為:
(一)這是由黨校的教學特點所決定的
我們知道,黨校專題課的教學對象大部分是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黨員干部,他們在不同領域、不同崗位工作多年,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分析判斷能力,黨校專題課的教學內容是有關該專題的最新最前沿的科學研究成果和內容。所以,各級黨校的教師所面對的是較高素質的教學對象以及比較高深的教學內容,作為黨校專題課的教師,不僅要把所要講授的本專題的知識傳授給學員,而且還應該把該專題以外的相關知識學深學透,弄懂弄清。現在許多黨校專題課的教學提倡采用2+X教學模式,“2”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只用兩個小時的時間進行講授,“X”就是指要給學員留有一定的提問時間,讓教師解答。如果教師沒有這樣的知識儲備和科研成果,就不能從容應對和準確回答學員提出的各種問題。所以,作為黨校教師,在專題課教學的同時,必須同時承擔相應的科研任務。
(二)這是由黨校的性質和作用所決定的
地市級以上的黨校完全不同于一般的高等院校,它的教學對象不是普通的大學生,而是在職的黨員和各級領導干部。黨校的學員,絕大部分具有大專以上學歷,都有一定的工作閱歷和工作經驗,分析判斷能力和理論水平都比較高,特別是現在的年輕的領導干部學歷學位就更高了,不少人都是碩士和博士。面對如此高素質的學員,黨校教師決不能只滿足于本專題知識的傳授,而必須從本專題之外尋找和探索與本專題有關的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這樣才能適應這些高素質學員的需求。可以說地市級以上的黨校是更高層次的特殊高校。大家知道,黨校是“三個陣地一個熔爐”,作為黨校教師不僅要進行教學,而且也要進行科研,二者要同時并重,不可偏廢。
(三)這是由專題課教學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
黨校專題課的教學不同于一般基礎學科的教學,它教學的層次更高。黨校專題課教學的最根本特點是進行理論的創新,教師必須要在研究大量的基礎理論和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工作,從而研究出新的科研產品,這就是教師的科研工作。所以,黨校的專題課教學必須要以教師扎實的科研作支撐。就一所黨校教師群體而言,有的屬于偏重教學型的教師,有的屬于偏重科研型的教師,有的屬于教學和科研水平均高的綜合型教師。每位教師的素質不同和自身努力不同,就決定了他們所處的類型不同。但無論如何,作為一個黨校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不然的話就不能稱得上是一個稱職的黨校教師。黨校專題課的教學必須要和科研緊密結合。
黨校的專題課的教學全過程,可以說就是一篇科研論文的寫作全過程,專題課的選題、備課、講課就是論文寫作的選題、撰寫和發表。
(一)選題
選擇專題課的題目,是黨校專題課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能不能選擇好題目,對于專題課教學效果的好壞和教學質量的優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應如何選定專題課的教學題目呢?筆者認為,題目的選定,首先應該是當前各級黨校的培訓所必需的,必須緊跟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和黨中央的要求,其次,選定專題課的題目,必須注意要理論聯系實際,在理論方面要強調前沿性,在實踐方面要突出針對性和時效性。所以,應把專題課題目的選定過程,作為科研課題的選定過程。
(二)備課
專題課的題目選好之后,就要進行備課。首先,要對收集到的與本專題有關的所有資料進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學深學透,最后寫出詳細的講稿。所以,黨校教師專題課的備課過程,其實就是一篇科研論文的寫作過程。當然,教師的講稿不能等同于科研論文,但是講稿和論文均具有創新性和創造性。
(三)講課
專題課教學的講課階段,就好比科研論文的發表階段。筆者認為,講課不是教師簡單地對講稿進行宣讀,而是要對講稿進行再創造再創新,就好比演員根據劇本演戲一樣。講課這一環節比備課更重要,需要黨校教師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和很厚實的科研功底。
教師在授課時教師是拿著早已撰寫好的講稿授課的,但是講授時不可以簡單地在講臺上念講稿,照本宣科,而是應在課堂上靈活地運用講稿授課。針對不同班級的學員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講法,如在給處干班授課時候,因為處干班的學員大都是本科以上學歷,授課時教師就多講一些理論性較深的一些內容,盡量能起到發人深思的效果。當給新黨員班授課,因為新黨員班的學員,學歷參差不齊,理論層次高低相差較大,授課時理論性就不宜太深、太強,把所舉的事例盡量講得具體一些,動聽一些。總的來說,教師授課時一定要針對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員,對講稿進行再創造,靈活運用。
綜上所述,黨校教學中把專題課的教學和科研緊密結合,是從多年來的黨校專題課教學的實踐中探索出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投入少產出多的做法和經驗,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繼續堅持并不斷改進。
黨校專題課的教學應該和科研緊密結合,可以起到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教研相長的效果。
(一)科研能促進教學
這些年來,筆者在教學中非常注重以科研促進教學,通過對黨的建設理論、領導學和公共管理學等幾個學科刻苦的科研攻關,得出的深切感受是,原來不很懂的疑難問題現在都弄懂弄通了,原來講課時有些講不明白的問題現在都能講得很明白了,原來大腦里認識不深的理論觀點現在都認識深刻了,原來需要看講稿講的問題現在可以變成自己的語言通俗地講了。從而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比以前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
(二)教學能促進科研
教學實踐催化了科研成果的產生,可以說專題課的教學實踐之成效性與科研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教師在專題課的教學中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和現實問題,能極大地激發和調動起他們搞科研的興趣和積極性,不斷使其產生搞科研、寫論文的動力;其次,專題課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科研活動。通過不斷的專題課的教學,可以很好地檢驗自己的科研水平的高低、科研能力的強弱和科研成果的好壞。最后,經過多次的專題課教學經驗的不斷總結提煉和升華,就會不斷形成一些好的科研成果。
責任編輯:郭麗娟
D261.41
A
1674-1676(2016)05-0052-02
梁玉新(1962-),男,山西太原人,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公共管理和領導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黨建理論、領導學與公共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