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臣
讓歷史成為學校的亮麗名片
■孫俊臣
2013年11月底,我調任豐縣順河初級中學校長。順河初中地處蘇魯兩省交界處,面對學校教職工年齡老化、學生有厭學情緒等問題,我與管理團隊的成員們幾經謀劃,決定從課程文化入手,著力打造具有歷史特色的校園文化,激發師生的熱情,進而實現“小學科先行,大學科跟進”的質量提升目標。此后三年,我們一方面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修訂實施方案,另一方面努力地實現既有構想,學校的歷史文化特色也逐步得以彰顯。
而今,置身校園,無論是在主干道上行走,抑或是在花園內漫步,再或者是從教學樓的走廊里穿過,不經意間看到的都是歷史場景和文史經典。如果更深入地與師生交談,則會感受到他們對學校變化的認同和融入,這讓我對這所承載著歷史特色文化的校園多多少少生發了一些感慨,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當初設定的關于校園特色創建的夢想。
在學?;▓@小徑130多米長的圍墻上,西邊鑲嵌了從1840年到1949年百年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的浮雕,百年恥辱,百年抗爭,古銅色的厚重,不禁讓人在悲憤中沉思;東邊鑲嵌了百年間歷史名人的書法真跡碑刻,包含清廷重臣、民國要員、抗戰將領等,最后以毛澤東主席的《沁園春·雪》收尾,“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鼓舞師生砥礪前行。噴水池周圍的仿圓明園十二生肖,時刻提醒師生勿忘國恥。廣場東側,中國古代九大思想學派的浮雕展現了先哲們璀璨的思想;西側,影響中國社會進程的九大歷史事件石刻,深刻地揭示了華夏歷史發展的曲折歷程。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每一層一個主題,諸如“千古帝王”“詩詞大家”“科技巨匠”“杏林妙手”等,關于150多位歷史人物的介紹,舉目可見。走進校門,右側8塊景觀石上刻著教育家的名言;左側,一直延伸到校園最東北的食堂,50塊卷軸式青石碑座上,鐫刻了《三字經》《寒窯賦》《朱子家訓》《論語》等經典。目力所及,學校就是一部可以觸碰的歷史,廣大師生在這里可以品讀燦爛的文明。
“一步一歷史,一言一史記”,我們讓每一個學生關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不給自己的歷史留下一絲不應有的遺憾。記錄自己的言行,就如同寫下自己的史記,留下自己的一份輝煌?!靶@功勞簿”,引導學生樹立優秀的道德品質,學校以歷史的名義,記錄下屬于師生個人與集體在當下的榮耀;“二十年后的我”的暢想,展現了學生未來的人生規劃;“敘寫家鄉風土人情,記錄村鎮世事變遷”,引導學生去探尋腳下這塊生養自己的村莊的來由與滄桑;“了解家族歷史傳承,撰寫親人生平傳記”,則是讓學生把歷史的鏡頭對準身邊的至親,了解他們曾經的苦難與幸福、頹喪與輝煌;“講述喜愛的歷史故事,分享美好的讀書時光”,要求學生從自己的愛好出發,品鑒歷史,傳播文化。
“西支河戰役”是發生在順河鎮的一場抗日戰役,多年來,人們僅僅是口口相傳,沒有任何文字記載。隨著親歷者的陸續離世,人們逐漸淡忘了這段歷史。為挖掘這段讓順河人民驕傲的歷史的真相,我們組織師生走進鄉村,走訪探尋,記錄整理,準備編寫一本翔實的“西支河戰役”讀本,以課程開發的形式為這段歷史留下應有的文字記錄。
正是在這種撰寫身邊歷史的活動中,學生既提升了寫作能力,又培養了愛家鄉、愛家人的情感,從而樹立了良好的歷史文化觀。
在我們蘇北平原,隨著經濟的發展,樓房逐漸替代了平房與土屋,現代化的家具和農具也替代了原有的生活工具。一些60、70、80年代的物品正逐漸地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或被棄置在旮旯,漸漸被遺忘。這些既成不了文物,又不再實用的老物件,放在家里是廢品,但收集起來,存放在學校,就會成為幾代人曾經記憶的留存和紀念。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向全體師生發放了《“鄉村記憶”藏品征集倡議書》,短短幾天時間,就收集到數百件頗有價值的各類物品,滿滿地擺放了4間屋。我們給這些物品拍攝照片,并配發了文字,在學校微信群發布后,立即被“豐縣論壇”轉發,兩天之內點擊量就超過了3萬。這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目前,老物件的征集工作以及“鄉村記憶館”的籌建工作都在有序進行,傳承歷史文化已經成為全體師生的共識。
順河初中教師隊伍整體老化,50歲以上的老教師占比近50%,由于近兩年生源劇增,教師課務繁重。如何激發老教師的工作熱情,保證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持續上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教育家的名言、校本教材的編寫、走課活動的開展等,都給學校的教學工作注入了活力和動力。而《徜徉》文集的征稿,也正是為了重新激發每一位老教師曾經根植于內心的斗志,希望他們能夠充分發揮余熱。一篇篇飽含深情的回憶文章,抒發了每一位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的豪情,表達了他們繼續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決心和信心。而今,全體師生汲取歷史沃土的豐富營養,秉承“順勢而導,和合相融”的教育理念,教學相長,一路高歌邁進。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我希望在順河初中的校園內,可以直面歷代的杰出人物,可以觸碰古往今來的重大事件,可以探究未知的歷史史實,可以譜寫自己的歷史故事……為著這一理想,我們構想著、實踐著。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歷史”一定會成為我校的一張亮麗名片!
(作者為江蘇省豐縣順河初級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