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河南,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質量強國建設綱要》
0 引言
河南省服裝產業經歷了近70年的發展歷程,已成為河南省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生產產業[1]。但由于產業結構落后、產能較低、創新力不足等原因,河南服裝產業發展速度減緩,陷入瓶頸,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逐漸弱化。因此探索河南省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對于新時期加快河南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023年2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作為指導我國質量工作中長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提出了推進質量強國建設的主要目標和具體要求,開啟了新時代建設質量強國的新篇章。本文將圍繞《綱要》的核心要義,以《綱要》為指南,立足提高河南省服裝產業質量效益,探索河南省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1 國內和河南省服裝產業發展背景和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紡織服裝業把握住了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借勢崛起,迅速發展成為我國的重要民生經濟產業之一。作為我國具有國際影響的優勢產業,服裝行業形成了從紗線生產、面輔料加工,到成衣制作一系列成熟的服裝生產產業鏈。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鏈條服裝產業取得進一步發展,產品質量水平顯著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進一步穩固了服裝在我國出口品類中的優勢地位。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于物質的需求不斷升級,服裝作為人們的形象展示載體和個人風格符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和機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成為拉動我國服裝行業發展的最大驅動力。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服裝行業如何加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成為新課題。
河南省地處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內陸地區的結合部,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由東向西的中間地帶,是我國內陸省份承接服裝產業轉移較早的地區。隨著服裝產業由沿海向內地轉移,河南服裝產業規模快速擴張,產業分布全省城鄉。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促進河南省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河南省服裝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綱要》,為河南省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 河南省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當前面臨的問題
2.1 服裝產業人力人才資源不足,用工成本增高
河南省紡織服裝產業規模居全國第6位,前五位的省份均為東南沿海省份。中部崛起以后,紡織服裝產業陸續由東部沿海地區向內陸轉移,河南雖然承接產業轉移,但是青壯勞動力外流現象十分突出[1],造成本土勞動力短缺、年齡結構偏大;區域經濟發展影響下平均工資上漲,造成用工成本顯著增高。
2.2 服裝產業專業人才不足,創新研發能力弱
相比起福建、廣東、浙江等地,河南的大部分服裝企業存在規模小、發展模式落后、盈利能力不足的情況,導致難以引進和留住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儲備不足。絕大多數企業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沒有高水平服裝設計師和開發團隊,生產工藝發展滯后,生產設備更新迭代不及時,自主創新意識欠缺,缺乏設計開發能力。
2.3 服裝企業質量管理水平落后,標準化建設不足
企業缺乏高技能管理人才,標準化管理和標準化建設意識欠缺,目前,河南省僅有部分紡織服裝企業和部門聯合省市場監管局、前省纖維檢驗局、河南省工程學院、中原工學院等參與制修訂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特色產品、專項產品的相關標準暫時空白,沒有形成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聯盟標準、企業標準為補充的全省紡織服裝標準體系[1]。
2.4 服裝品牌建設不突出,產品附加值低
河南省服裝產業缺乏高端本土品牌,行業內品牌影響力較弱。一方面,大多數企業以代加工生產為主,生產要素少,加工過程簡單,有些只負責產品的部分工序,出廠后還需進一步加工,產品價值低,不能形成自有品牌。企業的產業鏈不完整,產業價值處于中低端,資源分散難以形成合力,進一步擴大規模困難重重,產業結構亟待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由于企業技術落后,創新研發能力不足,難以產出高端優質產品和特色優勢產品,加大了躋身國內外高端市場的阻力。
2.5 企業數字化水平低,生產效率亟待提高
河南省部分服裝產業集群整體還處于家庭作坊模式,管理水平落后,標準化水平較低,缺乏應對新形勢、新機遇、新市場的競爭能力,難以脫穎而出。服裝企業的數字化、機械化、現代化、智能化水平低,仍以勞動密集型加工為主,人工依賴度高,生產效率低,間接增加了經營成本[2]。
3 立足《綱要》探索河南省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推動河南省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要牢牢把握《綱要》明確的主攻方向,具體可以概括為“三個體系”建設:一是建設更適配的質量供給體系,二是建設高水平的質量基礎設施體系,三是建設現代化的質量治理體系[3]。
3.1 建設更適配的質量供給體系
著力推動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推進落實《實施意見》提出的“三品”戰略,即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增強區域和產業質量競爭力。《綱要》強調,必須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等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優勢,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全方位推動質量升級,堅定不移推進質量強國建設。加快建設質量強國要著力推動“三個轉變”,即: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4]。
3.1.1 增強產業發展創新動能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河南省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首先必須大力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企業應明確人才戰略,包括人才招聘、培養、激勵和留任等方面的策略,明確企業發展目標,以目標為導向開展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通過市場方式解決人才引人難、留人難問題,建立人才激勵機制,通過薪酬激勵、股權激勵、職業發展激勵等方式吸引和留住高層次人才扎根企業。
引導企業強化創新意識,鼓勵企業積極探索管理經營模式,加大研發投入,從面料、款式、營銷、渠道等多方面、多角度開拓市場,增強河南省服裝產業競爭力、影響力。駐馬店防曬服基地的成功正是由于抓住防曬服這一新鮮事物,增加創新投入、潛心深耕,以其多元性、時尚性、獨特性脫穎而出,成功創造了當地服裝產業的新增長點,叫響全國。
3.1.2 推動產品質量邁向中高端
要發揮工業設計對河南省服裝產業質量提升的牽引作用,大力發展優質制造,強化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售后服務全過程質量控制[5]。服裝企業要在自己的經營范圍內深耕細研,把“嚴把質量關”當成品牌塑造的首要任務,從源頭全面設計、生產好產品,突出產品優勢,積累品牌口碑。
3.1.3 強化企業自主品牌意識
按照《綱要》要求,到2025年,我國的品牌培育、發展、壯大的促進機制和支持制度更加健全,品牌建設水平顯著提高,企業爭創品牌、大眾信賴品牌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品質卓越、特色鮮明的品牌領軍企業持續涌現,形成一大批質量過硬、優勢明顯的中國品牌。
質量和品牌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二者具有共通性和差異性。質量和品牌都是滿足需求的程度,不同的是,質量通常從供給側即服裝生產企業的視角來定義,品牌從需求側即消費者的視角來認知[6]。通過培育“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強化企業自主品牌意識,引導企業及時申請注冊商標,著力培育品牌文化,依托品牌的突圍擴大市場影響力。
3.2 建設高水平的質量基礎設施體系
著力強化質量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加快打造“一站式”質量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充分發揮質量基礎設施支撐引領民營企業提質增效升級作用。將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質量管理等資源有機融合,打造“一站式”集成服務基地,向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提供全鏈條、全方位、全過程的綜合服務[7]。
目前,河南省市場監管系統大力實施計量強基工程、檢驗檢測認證提質工程,制定《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通用指南(試行)》等3個地方標準,持續開展“質量基礎設施進十城入百園助千企”專項行動,建設“一站式”服務平臺106個、增長92.8%。鶴壁市在全省率先出臺《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管理規范》地方標準,更好釋放質量基礎設施服務效能。
3.3 建設現代化的質量治理體系
著力構建以政府為主導,消費者、社會團體、企業組織等質量主體共同參與的多元共治現代化質量治理體系。
(1)構建新型質量治理制度體系,加強質量領域的法律法規建設,強化執法監管,提升監管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注意加強質量法治宣傳教育。(2)優化質量技術服務,推動質量技術服務機構更深層次的市場化改革,緩解質量技術服務市場的不公平競爭問題[8],同時引導鼓勵第三方質量技術服務機構創新服務模式,完善與服裝企業的對接機制,更好滿足行業檢測需求[9]。(3)充分利用社會力量構建多元化質量治理體系,努力構建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質量共治新格局[10],支持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開展產品質量提升示范企業創建、質量宣傳教育等活動。
4 結語
實現河南省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等多方共同努力,抓實體、推項目、優政策、強服務是推動河南省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要以《綱要》為指引,以《實施意見》為依托,進一步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轉型,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從更長遠的戰略角度設計布置服裝產業生態鏈,打造更高效、更完備、更優質的產業集群,充分挖掘河南本土優勢和特色,形成地域產業優勢,推動河南從服裝制造大省向服裝制造強省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