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家慶
?
優化協同強化過程細化反饋——對“五四杯”課堂教學展評活動英語學科的點評
■滕家慶
來自全省各市的7位選手同課異構,同臺展示了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研究成果。盡管7位老師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形式各異,但是,仔細觀摩教學過程,透過具體的課堂活動可以發現,7位教師的英語寫作教學理念趨于一致,執教教師在優化協同效應、強化寫作過程、細化反饋方式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究。
協同決定語言學習效果,協同是第二語言能被習得的關鍵,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習者與學習的內容不斷協同,并將其融入自己的學習模式、策略等當中的過程。在本次的寫作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高度關注了以下兩個協同要點:
1.情感態度協同。教材提供了豐富的語言運用情境,每個單元中的話題語用情境都與社會現實和學生生活緊密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教材情境,實現了學生情感和語用情境的協同效應。本單元的話題是慶祝節日,學生喜歡過節,都曾有過過節的情感體驗。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展現了自己學校的節日活動,有的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了中西方節日的異同,有的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自己喜歡的節日。這些活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協同,學生覺得教材內容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自己也曾有過相似的經歷,也想表達類似的內容。這樣,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寫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入了“我要寫”的狀態。
2.語言結構協同。教材文本中出現了許多與慶祝節日相關的語言表達形式和內容,Useful expressions部分還將這類表達進行了歸納,這些與慶祝節日相關的語言表達既相對固定,在遇到更為具體的情境時又可以靈活變化、拓展。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圖片展現、文本解讀、語言歸納等多種形式模仿、再現、重復、運用了這些表達。這對于初中學生提高英語筆頭表達能力極為有益。同時,教材文本的篇章結構也給予了很明確的示范,執教者通過who、what、when、where、how等的提問充分關注了篇章結構。引導學生融入教材不同單元話題的語言情境,與單元中的語言表達和篇章結構協同,已經成為大多數執教者英語寫作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通過這樣的語言和篇章結構的協同活動,學生自然會覺得“我會寫、我能寫”慶祝節日這樣的話題了。這樣的協同既是語言和篇章結構的初步模仿,也與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關系密切。
學生的寫作能力形成于寫作教學的過程之中。關注寫作過程是本次教學展示的又一特點。關注寫作過程的教學強調對寫前、寫中兩個階段不同教學目標和要求的設計與實施。教學過程中,執教者高度關注了這兩個寫作教學階段的活動設計和不同階段的目標達成。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寫前階段激活“內存”。寫前階段努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內存,引導學生明確寫作目的,選擇有效的方法采集相關信息,為實施寫作做鋪墊。執教者通過頭腦風暴等活動形式,激活了學生已有的關于節日的知識內存,也使學生明確了本課“寫節日”的教學目標。同時,執教者還通過游戲等活動將有關節日的信息,如節日名稱、節日時間、節日活動等,通過口頭、筆頭表達出來,這為學生的后續寫作活動提供了信息來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選用相關的信息表達方式。這樣的寫前活動有效降低了學生寫“我喜歡的節日”的難度。
2.寫中階段逐步完善。這一階段是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落實到筆頭寫作的過程,讓學生把自己想要寫的內容寫下來,并努力豐富語言表達形式,使得寫作內容不斷趨于完善。執教者大多通過兩個途徑將這一寫作過程落到實處。一是解讀文本。值得稱道的是,大多數執教者的文本解讀并非教師講學生聽,而是教師引領學生探究。如:通過解讀Millie’swriting plan,學生發現寫Spring Festival需要回答“What is the Spring Festival?”和“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這樣的問題。通過解讀Millie’s article,學生了解了文章中的Para 1寫的是“What is it?”和“Who celebrate it?”,Para 2寫的是“When is it?”和“How do people celebrate it?”,Para 3寫的是“How do children celebrate it?”。教材文本提供了寫作路徑和寫作范本,恰當地解讀文本可以直接幫助學生從模仿寫作過渡到自主表達。二是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表達得準確而優美的句子。如:use some adjs(There isa great Spring Festival Gala on TV every year),use some advs(They are really wonderful),use some conjs(It is often cold at this time of year, but people are happy)。有意識地提醒學生關注這樣的形容詞、副詞和連詞,引導學生根據自己需要表達的內容,積極使用這樣的詞匯,不斷提高筆頭英語表達的準確性、生動性和連貫性。
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恰當反饋學生寫的內容,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執教者細化了反饋要求,關注了以下兩個方面:
1.豐富反饋形式。傳統的寫作反饋形式單一,大多是學生寫教師改,其弊端是師生間距離遠,反饋時間長,教師辛辛苦苦地改,學生馬馬虎虎地看。這樣的反饋很難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本次寫作教學反饋過程中,教師指導、自我評價、同伴討論、小組互評等形式隨處可見。學生參與評價糾錯,給出評價結果,這樣的反饋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在評價他人和接受他人評價的過程中取長補短、自我提高,學生自然會在多種評價反饋的過程中提高書面表達能力,掌握英語寫作技巧。
2.量化反饋標準。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反饋過程中,參照評分標準實施反饋。給分,給多少分,扣分,為什么扣分都有根有據。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是在自我評價,也是在評價他人的文章,更是對寫作要求的再認識,最終實現的是自我寫作能力的再提升。
本次教學展評亮點多多,但也存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如:有的課堂小組活動中存在明顯的勞逸不均的現象,有的課堂語言輸入性活動關聯不夠緊密,遞進缺乏梯度等。這些都有待我們進行不斷深入的實踐、探討、研究。
(作者為江蘇省初中英語特級教師、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揚州市邗江區初中英語教研員)
課堂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