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山
摘 要: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和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學會透過文字的表層意思體會到蘊含在字里行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觀點看法。而比較閱讀是一種行之有效,不可或缺的閱讀方法。本文結合教學實例,初步分析了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是如何應用的。
關鍵詞:比較閱讀;初中語文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384-01
比較是一種常用的思維方法,我們正是通過它來認識和辨別周圍的世界。在各門學科的學習中,比較都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當它用于語文閱讀時,就產生了比較閱讀法。具體來說,比較閱讀就是把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lián)系的作品或將同一作品中相同或相關的語段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比較理解、比較分析 ,學生通過閱讀、分析和研究,能夠辨析異同,快速而準確準地提取信息,從而對作品有更加深入的認識。比較越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得十分廣泛。
一、通過同一題材作品的比較,體會不同作者的思想感情,內心世界
作家由于生活閱歷、思想觀念的不同,即使寫同一題材的作品也會在立意、選材、情感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同樣是寫秋的詩詞,杜甫看到的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那種蒼涼大氣的秋色,而毛澤東筆下的卻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這種雄偉壯觀,充滿著豪情壯志的秋境。等到柳永寫的時候,卻是極盡悲涼、凄苦之情。目之所及,是“寒蟬凄切”是“驟雨初歇”,是“楊柳岸曉風殘月”。真是一樣的秋色,不一樣的情感!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就體現不出特色。當學生分析一篇描寫秋天的詩歌或散文時,比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時,如果讓他們直接體會蘊含在文章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學生往往無從下手。但是如果把同樣題材不同文體風格的作品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時,學生就會立刻感受到郁達夫筆下那清凈悲涼又帶著點淡淡哀愁和壓抑之情的秋。通過比較,學生就能了解到無生命的客觀事物在進入作者眼中時會隨著作者情感的變化而涂上了各種主觀情感,在閱讀中,要通過事物的表象體會隱藏在下面的更深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入作家的內心世界。
二、通過同一作家不同時期作品的比較,全面了解作家的性格和創(chuàng)作風格
通過對同一作家不同時期作品的比較,可以看到他曲折豐富的心路歷程,他的寫作技巧,作品風格以及思想觀念的發(fā)展轉變過程,從而對作家的了解更為全面,深刻。教師如果僅僅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就作品研究作品,就不能讓學生對作家進行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也不會對作家作品的風格形成整體的印象。
比如,魯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一生寫了很多小說和雜文,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魯迅先生的不同側面?!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表現了作者對自由生活、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同時也流露出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懷念?!短僖跋壬穭t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老師藤野先生的愛戴和懷念,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飽受摧殘的祖國真摯而深沉的愛。
文學作品浩如煙海,一個人終其一生讀到的也只是滄海一粟,如果對某位作家性格和作品風格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以后再遇到他的文章理解起來就容易得多。
三、通過比較同一作品的內容,更深刻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和內涵
比較閱讀法也可以用在對同一篇文章的閱讀中。比如莫泊桑的《項鏈》一文,就處處采用了對比。文章開篇就對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窮困的現實生活和她夢想的奢侈生活進行了對比,從而反映出19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崇尚奢華、艷羨虛榮的時代特征。文章還把瑪蒂爾德借項鏈前和還清債務后的生活、思想和言行進行比較,從而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性格和生活發(fā)生的巨大反差,感嘆命運弄人,虛榮害人。馬蒂爾德愛慕虛榮,又單純誠實,崇尚奢侈生活,在困境中又能吃苦。通過對比,學生就能對人物形象性格有更為全面的認識,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題。
四、通過比較同一體裁的作品,學習寫作方法和技巧
在學習同一體裁的作品時,既可以通過比較抓住它們的相同點,了解一種文體的特點,寫作技巧和方法。也可以比較它們的不同點,從而更全面地了解這種文體,在閱讀中就能做到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比如議論文最基本的就是要有論點、論據和論證。但是不同的議論文寫作方法又各有千秋。有的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有的采用隨筆的寫法順手拈來,由事及理,從事實到寓言,無不當意;還有的先破后立,用具體概括的事例作論據,充分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
通過比較閱讀,可以讓學生更加充分把握議論文的各種結構和論證方法,更加熟練地掌握議論文的寫作技巧。議論文如此,其他文體,比如小說,記敘文,說明文、散文、詩歌等等也是如此。
五、結語
比較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它架起了新知和舊知之間的橋梁,把課內和課外聯(lián)系起來,真正做到了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和知識面,讓學生在比較中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倩文,比較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文學教育,135
[2] 魏調萍,例談比較閱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語文學刊,2012(2)104-105
[3] 鄧曙芬,淺析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及運用,閱讀教學,105-107
[4] 鄭桂華.語文有效教學:觀念·策略·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5] 代蕊華.課堂設計與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6] 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王卉娟,淺談比較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科技信息,2010年第7期,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