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軍●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高級中學(211900)
?
淺談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蔡 軍●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高級中學(211900)
在21世紀的今天,數學文化的價值不斷得到更進一步的重視和關注.我國在高中數學領域不斷推進基礎課程教育改革,學生數學文化的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學者和教師重點關注和探討的問題.本文將圍繞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這一問題進行淺析,以實踐性的指導措施來為同行工作者提供參考意見.
高中數學;數學文化;滲透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中,數學文化的意義和價值被完全忽視.教師往往投入大量的精力對理論知識進行細致的講解,而對數學文化知識一筆帶過.但是,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發展,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對數學文化進行滲透的教育價值和思想意義日益凸現.
對于數學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數學文化中學習數學家的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孜孜不倦對于真理的追求的科研精神,以數學家為學生提供激發學習興趣、提供學習經驗、學習崇高品質的榜樣.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于理論和知識產生的背景、過程、發展乃至完善的整個發展脈絡有一定的了解和概念,引導學生樹立起對于社會和數學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展現數學的實用價值,彰顯數學的魅力.甚至,教師可以對數學知識進行拓展,將數學在其它領域的廣泛應用進行簡單的介紹,改變學生對于數學的固化印象,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現實意義和使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如何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進行探討分析,旨在推動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滲透和發展.
數學是一門學習前人總結歸納出來的經驗和結論的學科.而在數學史上,每一個理論或者結論的出現都是在一定背景之下所作出的探討和思考的結果.甚至,這一理論的最終確定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完善才得以出現.
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時,教師應該再現理論生成的過程,從源頭來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滲透.在21世紀的今天,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已經逐漸成為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高低的重要標準,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對于學生學習和發展能力的培養.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將知識的生成過程再現,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理論產生的背景、探究論證的過程和思路、追尋真理的困難和樂趣等,進而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學習發展的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所需要具備的品質都可以在數學真理的生成過程中得以體現.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該對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理論得以證明的思路和探究方法、理論探究過程中所遇到的阻礙或困難等,使得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單一的冷冰冰的結論,而是接觸到一個知識產生的完整的過程脈絡,接觸到數學的內部結構和建構體系.
這樣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以及數學和社會的密切聯系.數學本身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數學發展的原動力,逐步形成正確的數學觀.這也正是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所要達到的目的之一.
例如,筆者在進行幾何教學時,在教學中對數學文化進行滲透.教師并沒有直接進入正題,對學生進行幾何知識的講解,而是先全方面系統地向學生介紹了歐幾里得建立公理體系的背景、過程以及這一思想體系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數學文化不僅僅包含數學理論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也包含著數學這一學科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也回歸于生活.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現在各個領域,在日常的生活、勞動、計算過程中,數學的運用可以幫助人們進行數據的處理、統計和概括;而對于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的預測也離不開數學模型的利用,“ 從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藝術之美,化工之巧,火箭之速無不與數學有關 ”.由此可見,數學的運用范圍之廣,運用價值之大.因此,在教師的實際教學課程中,應當注重對學生進行數學還原生活的思維的培養,彰顯出數學的實際意義和價值.
在筆者對學生講解函數時,學生往往會覺得函數是離生活很遙遠而沒有意義的一種知識.因此,筆者在講解函數時會進行生活常識的滲透,以生活中常見的實例來引入函數的概念,解釋函數的意義,展示函數運用的價值和意義.在講解到一元一次函數時,筆者就將乘坐公交車的時候距離隨著時間的不斷增加而增加這一實例來引入一元一次函數的概念,將速度設定為恒定不變的常數,時間為變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使得學生對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認識到學生在生活中廣泛的應用價值.這樣的數學文化滲透,能夠引導學生自主的去尋找、探究生活中的數學的應用規律.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數學史的每一次進步和發展都與人類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數學史不僅僅是對于數學的發展進步的忠實記錄和評價,也是一種在歷史的長河里與人類的其它文化史相融合的一種文化.對于數學史的了解和探究,能夠從思想上給予學生以文化底蘊的熏陶和感染,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和進步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教師在對數學教學進行數學文化滲透時,不可避免地應該要對數學文化歷史進行介紹,讓學生因此能夠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和成就,增加自身的數學文化底蘊,并得到精神上的洗禮和感染.
筆者在具體的知識講解時,會介紹與數學知識相關的歷史文化,以豐富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在講解負數時,筆者向學生介紹中國是最早使用負數的國家,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歐洲早一千多年;而在講解圓周率時,筆者向同學們介紹祖沖之運用劉徽的“割圓術”,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七位,領先歐洲一千多年.
數學歷史文化的滲透教學,不僅能為邏輯嚴肅的教學內容增添一絲人文趣味,也能讓學生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數學這一學科嚴密的知識體系和豐富的人文底蘊并存.
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教育已經成為數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數學文化是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思想和文化的承載者.數學教學不再滿足于數學理論的教育,而應該讓學生接觸到數學學科的本質和內涵,讓數學文化的價值得以彰顯.
[1]孫宏安.“數學素質”界定我見[J].數學教育學報,1996.
[2]鄭毓信,王憲昌,蔡仲.數學文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390).
G632
B
1008-0333(2016)24-0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