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峰●
江西省宜春市萬載中學(336100)
?
運用信息技術提升高中化學教學
辛 峰●
江西省宜春市萬載中學(336100)
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分析了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的聯系點,并與具體的特點相聯系,提出了可行的應用方法.
信息技術;化學教學;運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與進步,高中課程改革也應當與信息時代進行更深層次的結合.化學教育的信息化,是帶動化學教育實現升級發展的必要手段.然而,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將信息技術和化學教學相結合,共同來完成高中化學的教學任務.但是,怎樣把化學教育的信息化和高中的化學教學相結合的實際問題迫切地需要得到解決.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分析了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的聯系點,并與具體的特點相聯系,提出了可行的應用方法.
信息資源的來源,具體包括電視、報紙以及互聯網等媒介.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跳出教材的限制,通過多種渠道去了解與化學相關的新聞,以這種方式來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現象、深入思考以及得出結論的能力.例如,“手機生產車間中毒事件”中,產生毒性的物是烷烴家族中的“正己烷”.
帶領學生了解物質的毒性,幫助他們樹立綠色化學的概念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此外,還可以關注每年的物理和化學等諾貝爾獎.2010年的物理諾貝爾獎頒給了石墨烯的發現者.結合這一點,引導學生從微觀的角度來了解石墨烯的光、電、磁等物理性質,并指導學生運用想象力和化學方法,對石墨烯加以改造.例如,石墨烯與氫氣可以發生部分加成反應,形成半導體;氟化石墨烯,使它失去導電性等.
互聯網包含的信息數之不盡,從微觀角度到宏觀視角,從靜態文字到動態變化,從化學史到先進的技術,從教材中的實驗到實際的現象等,都在為學生展示著多姿多彩的化學魅力.例如,點燃的鎂條會在集滿CO2的集氣瓶中劇烈地燃燒.這是高中課本中的一項演示實驗.通過互聯網進行搜索,可以找到在兩塊干冰之間點燃鎂條,并關燈,在黑暗中,會出現強烈的發光發熱現象這種令人驚訝的實驗.通過觀看實驗視頻,可以增加化學的趣味性,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但僅依靠搜索引擎,會產生盲目和單一的問題.若僅瀏覽主題網站以及網絡課件,內容又顯得比較單薄,不能迎合實際教學的需要.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信息豐富并且針對性強的資源平臺,并且需要新的教學形式使化學資源信息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即重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使用豐富的信息資源,結合互聯網技術,經過完整的探究過程,來解決教學中的問題,達到化學課程目標.
1.關聯化學名詞,提供具體的數據
通過具體的媒介,迅速了解時事新聞中有關化學的事件,再聯系高中化學知識,提出問題,并圍繞該問題進行學習.
此外,信息資源還提供了多種物質在微觀角度的結構式、晶胞以及比例模型,還配有豐富的色彩和樣式,是課件可以使用的好素材.
資源平臺還會包括物質的物理、化學方面的數據,方便查閱的師生進行直接引用,為用戶提供了下結論所需的嚴謹依據.
2.與生活和社會聯系緊密
資源平臺實際地體現著化學知識和具體的生產生活之間的的緊密聯系,把化學原理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可以使使用者更好地體會到學以致用的理念.
3.實驗視頻的趣味性
資源平臺所提供的實驗錄像,大多是通過巧妙而合理的視角,開發觀看者的想象力,是在課本之外一項很好的實驗補充,同時也是將化學實驗和實踐結合一個優秀的啟蒙老師.
1.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與化學相關的社會新聞,常常被教師用來設置教學情境,它們還可以作為化學命題的素材.同時,了解這類新聞也是每個人提升自身生活品質的要求,是進行自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一種體現.
日本發生地震海嘯,引發一系列大量購買含碘食鹽的現象,造成了缺鹽的局面,造成社會恐慌.從化學角度看,含碘食鹽中的碘元素太少,無法滿足飽和狀態.而攝入過量的碘元素也會引發不良反應.學生可以從這個經驗中體會到化學知識的力量,引發學習興趣.
2.利用網絡特點,收集學習資源
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資源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可以在資源平臺上收集備化學專業知識,豐富教學的內容.然而,以任務驅動和解決問題作為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活動,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進行《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一課時,教師可收集大量的金屬化合物有關的知識,在課堂上進行介紹和知識拓展,豐富課堂的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深度,使學生熟悉通過互聯網進行的學習.
3.升級教學策略,體驗學習過程
信息技術有利,也有弊.大多數情況下,學生會在大量的知識面前產生困惑,導致解決問題的效率低下.因此,教師進行適度的引導十分重要.學生在教學信息的指導之下,也會主動配合、積極進行學習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能力.
高中化學作為高中階段一門重要的科目,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因而,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的高中化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高中化學教師的應把握好時代變化的方向,及時對現代科技進行學習,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為學生提供更好更高效的教學和指導,使學生成為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人才,促進他們進行全面的發展和進步,在未來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為社會作出一份自己的貢獻.
G632
B
1008-0333(2016)24-0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