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腔鏡檢查在復發性流產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辜定纖
(四川省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婦科, 四川 成都, 610091)
關鍵詞:宮腔鏡檢查; 復發性流產; 應用價值
復發性流產在臨床并不少見,而宮腔鏡作為在婦科中極為常見的檢查方式,其臨床認可程度較高,其在復發性流產患者檢查中的應用價值也得到肯定[1-3]。本研究探討宮腔鏡檢查在復發性流產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本院進行診治的120例復發性流產患者,根據檢查結果分為A組(正常宮腔組)、B組(先天性異常組)和C組(獲得性異常組)。A組40例患者中,年齡21~43歲,平均(31.1±7.3)歲,流產孕周5.2~11.7周,平均(9.8±1.1)周。B組40例患者中,年齡22~43歲,平均(31.3±7.1)歲,流產孕周5.1~11.8周,平均(9.7±1.0)周,均為子宮縱膈患者。C組40例患者中,年齡20~44歲,平均(31.2±7.2)歲,流產孕周5.0~11.8周,平均(9.6±1.2)周,其中宮腔粘連者18例,子宮內膜息肉14例,其他8例。3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3組患者均進行宮腔鏡檢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進行常規消毒,然后宮頸擴張,置入宮腔鏡,對宮腔進行全面細致的探查。分別于檢查前、檢查中、檢查后即刻對3組不適感程度及血流動力學、應激相關血清指標進行檢測,血流動力學指標為SBP、DBP及HR,應激相關血清指標為Cor、NE及ALD,血清指標檢測方法為ELISA法。不適感采用BCS標準進行評估,評分范圍為0~4分,分值越高表示不適感降低,舒適感升高。比較3組流產次數、不同時間的不適感程度、血流動力學及應激相關血清指標。
2結果
B組及C組的流產次數均顯著多于A組(P<0.05),見表1。檢查前3組BCS評分3~4分者比例均無顯著差異(P>0.05),而檢查中及檢查后即刻, B組及C組3~4分者比例均顯著低于A組(P<0.05),而C組顯著低于B組(P<0.05),見表2。

表1 3組流產次數比較[n(%)]
與A組比較, *P<0.05。

表2 3組不同時間的不適感程度構成比較[n(%)]
與A組比較, *P<0.05; 與C組比較, #P<0.05。
檢查前3組的SBP、DBP及HR均無顯著差異(P>0.05), 而檢查中及檢查后即刻, B組及C組均顯著高于A組(P<0.05), C組則顯著高于B組(P<0.05), 見表3。檢查前3組的血清Cor、NE及ALD均無顯著差異(P>0.05), 而檢查中及檢查后即刻, B組及C組均顯著高于A組,C組則顯著高于B組(P<0.05), 見表4。
3討論
宮腔鏡檢查是各類子宮疾病中極為常用的一類檢查方式,關于宮腔鏡在復發性流產患者診治中的研究也較為多見,但對于其綜合應用價值,尤其是應用過程中對機體造成的不適感及不良影響方面的研究卻相對不足。臨床研究[4-5]顯示,宮腔鏡檢查過程中,受緊張心理及檢查刺激等因素影響,機體呈現一定程度的應激性波動,而臨床中對應激反應敏感程度較高的指標中,血流動力學指標及應激激素指標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應激激素中Cor、NE及ALD在機體表現出應激性反應時,呈現一定程度的升高,而這種升高與其應激程度密切相關,因此對此類患者進行特定時間段的應激相關指標的檢測價值較高[6-8]。

表3 3組不同時間的血流動力學比較
與A組比較, *P<0.05; 與C組比較, #P<0.05。

表4 3組不同時間的應激相關血清指標比較
與A組比較, *P<0.05; 與C組比較, #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宮腔鏡檢查對于正常宮腔、先天性異常及獲得性異常者均有積極的作用,上述患者的流產次數構成存在一定差異,可能與其研究數量較少有關;另外,其對三類患者造成的應激存在一定差異,對正常宮腔造成的不良應激相對較小,先天性異常者次之,對于獲得性異常者造成的不良影響相對突出,主要表現為宮腔異常,尤其是獲得性宮腔異常患者的不適感程度相對明顯,血流動力學及應激相關血清指標升高幅度相對更大,提示對此類患者尤其是獲得性宮腔異常患者檢查過程中應重視對其不良應激的控制[9]。
參考文獻
[1]陳志文, 施錚錚, 曾小波, 等. 341例復發性流產患者的宮腔鏡檢查結果分析[J]. 溫州醫學院學報, 2015, 45(4): 298.
[2]馬紅霞. 子宮中隔畸形引起的復發性流產及不孕采用宮腔鏡子宮中隔切除術治療的臨床價值[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15): 109.
[3]李玉萍, 邱慧玲, 王玲玲. 宮腔鏡在宮腔病變所致復發性流產中的診斷價值[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4, 14(3): 223.
[4]梁廣智. 宮腔鏡檢查在復發性流產診斷中的應用[J]. 白求恩醫學雜志, 2014, 12(1): 86.
[5]Desjardins M K, Stephenson M D. “Information-rich” reproductive outcomes in carriers of a structural chromosome rearrangement ascertained on the basis of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J]. Fertil Steril, 2012, 97(4): 894.
[6]Manfredi G, Dell'Aera L, Liguori R. Overcoming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s in women suffering from IgG subclass deficiency: high efficiency of low 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 treatment[J]. Eur Ann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5, 47(3): 91.
[7]任秀朋, 張麗, 張艷明. 宮腔鏡檢查用于早期原因不明復發性流產的臨床價值[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13, 21(11): 763.
[8]李樹俠, 張弘, 陳昕, 等. 宮腔鏡檢查在復發性流產患者診治中的作用[J]. 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 2013, 5(5): 49.
[9]王丹, 李萍, 李利瓊, 等. 經陰道彩超和宮腔鏡檢查在診斷子宮內膜占位性病變中的應用比較[J].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 26(7): 1574.
中圖分類號:R 71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5-136-02
DOI:10.7619/jcmp.201605045
基金項目:四川省衛生廳資助基金(sc2182234)
收稿日期: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