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邳州市四戶鎮石羊小學 趙 渺
?
構建愉悅氛圍,打造“悅讀”課堂
江蘇省邳州市四戶鎮石羊小學 趙 渺
【摘 要】
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文章從讓微笑在課堂綻放,營建寬松和諧的民主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閱讀以及表揚激趣等幾個方面,論述“悅讀”課堂的創建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悅讀課堂
興趣是指向學習成功的直接動力,閱讀興趣的培養是小學語文的首要任務。個性化閱讀,倡導閱讀體驗式閱讀是語文課程標準的主要理念之一。思維力、創造力的培養是改革的主要目標。因此,改革傳統的講解式閱讀教學,構建學生“閱讀”的課堂,具有實際意義。
有位教育家這樣說:“對自己有信心的老師總會面帶微笑,只有對自己的教學缺乏自信的老師才會對學生板著面孔,以疾聲厲色對待學生,企圖以嚴威而恐嚇學生”。因此,教師應微笑走進教師,微笑啟發、等待學生奇思妙想,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往往對正確、有想象力、符合標準的答案而報之以笑,給點掌聲和激勵性的表揚。而對于學生的不合實際、與標準答案有出入的答案,對離題的答案而毅然斷之,或一聲令下“再想想”,令學生望而卻步、欲言又止,緊張、局促的氛圍壓抑著學生,使他們永遠放下舉起的小手。
孔子說過“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旦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了,教學便會事半功倍。
在小學語文常態課堂上,一般是教師“收”得太緊,“統”得太死,學生該怎樣思考、怎樣回答、如何討論、討論什么、談論的結果等,都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不允許學生越雷池半步,否則被冠以“上課不認真聽講”之名,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性等都被牢牢限制,導致課堂氣氛平鋪直敘,氛圍緊張,缺少生機和活力,討論也失去了意義,合作、討論、探究都流于形式,沒法收到理想的效果。
再者,閱讀教學,大部分教師以識字、讀讀、背背為主要形式,對文章的主題、寫作方法和技巧等置之不理,致使學生缺乏對文章的情感體驗。如《鋤禾》的教學時,如果沿襲教教生字:鋤、當、午、汗、滴等一個個正音、組詞,然后帶學生讀讀、背背教學就告一段落的做法,顯然與閱讀教學相去甚遠。學生置于被動地位。
而如果教學中,教師改變一下策略,呈現鋤禾的情境,讓學生感受“日當午”的農民伯伯的不易和辛苦,才能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義。并且,對于生字,教師不是“教”,而是問“我們讀詩時,如果遇到生字怎么辦?”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讀拼音、請教問老師、問同學、聽讀、查詞表等學生們說出了這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再讓他們自己去用自己的方法去認字、識字。
這樣,寬松的“民主”課堂,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促使學生投入到快樂閱讀中。
“創新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主要理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貫徹“創新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創新閱讀、構建“悅讀”課堂無疑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不容忽視的環節。
對于考試中的閱讀題,我們都經常遇到過一個問題,參考可以不同,只要是符合要求的,都是正確的。那么,語文教學中,我們提出的問題,往往答案也不唯一,引導啟發學生說出千差萬別、豐富多彩的想法,這才是語文的魅力。如閱讀了《軍神》讓學生寫一段話:劉伯承爺爺,我想對您說:“_________”學生千差萬別,答案一定會因人而異,在組織學生說話、寫話時,應讓學生不能人云亦云,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寫下內心的真實感受,讓思維綻放。
讓學生的答案千差萬別、異彩紛呈,也就是學生的創造力的表現。因此,我們的閱讀教學中提出的問題,應讓學生放下“課課通”,引導他們不迷信于權威,敢說“我認為”。
如學習《燕子》時,在閱讀前,開展一個“課外知識大比拼”活動,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你對燕子了解多少?你對關于以燕子為素材的古詩詞有哪些?等等,學生的答案不可能“一刀切”,教師更不能將自己的“經驗”強加于給學生,應讓學生自由交流,為悅讀做好鋪墊。
再如,在閱讀了文章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這篇文章中的詞匯非常優美,用詞準確、精妙,你認為文章中,哪些詞語最好、最亮,說一說你的理解和看法。再讓學生自由交流“最喜歡的一段”,再讓學生以“我感覺小燕子____,因為____。”等都為學生們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提供了依據和平臺,讓他們真正走進文本,理解文本,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使閱讀不再是流于形式的即問即答,不再是解決生字詞、走馬觀花看一遍,重點段落背一背的傳統做法,而是為學生開啟了一扇通往“悅讀”的大門,打開閱讀的視野。
“天才是夸出來的”。兒童渴望被賞識、被表揚。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發現學生的思維的閃光點,適時給點贊賞“添加劑”,更會使學生品嘗到閱讀的喜悅、活躍課堂。
此外,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是向“悅讀”轉換的主要策略之一。激趣的方法很多,除了表揚激勵法,情境導讀、游戲的使用、競賽性質的運用等,都行之有效。如學習《燕子》前,讓學生猜謎語:小小姑娘穿黑襖,尾巴像把小剪刀,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蟲子本領高。讓學生猜一猜是什么動物。這樣,既活躍氣氛,濃厚閱讀氛圍,為悅讀奠定基礎。
再如,學生們初步讀了《燕子》后,教師再讓學生猜謎語“一身黑毛,一對翅膀,一個尾巴”,這個謎面指向不明,學生們可能說出除了燕子外的許多動物,包括各類鳥。此時,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如果答案唯一就是燕子的話,這個謎面應該怎么補充完整?于是烏黑發亮的羽毛、俊俏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等,看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看出孩子們的思維的綻放。
激發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實現“閱讀”到“悅讀”的轉變是我們的追求,我們應不吝嗇鼓勵和表揚,構建樂學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中。“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才能喜歡上閱讀,愛上語文,對語文、對閱讀愛不釋口、愛不釋口。
【參考文獻】
【1】沈紅王毅. 閱讀與悅讀——談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 時代教育,2013(12)
【2】張彬. 關于小學語文高段閱讀的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