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成洲●
江蘇省南京市南化第二中學(210037)
?
初中物理解題方法之我見
包成洲●
江蘇省南京市南化第二中學(210037)
初中物理練習題類型多種多樣,參考書籍五花八門,學生面對眾多物理試題經常無從下手.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初中物理教學也隨之逐步改進,許多教師在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培養其分析能力、解決問題、數理推理以及發散思維的能力.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部分教師的教學目標仍然停留在提高學生分數的層面上,對學生的評價也只是成績好壞與否,導致學生學習物理僅停留在書本內容上,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解題技巧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那么下面我就以我的教學經驗,來談談初中生應如何提高物理解題技巧.
初中物理;解題方法
1.畫示意圖幫助理解
審題,即要求在做題過程中明確題干中所考察的是哪一方面的物理知識,以及其中的物理現象和本質,分析物理量之間有的內在聯系.我們在解題時可以通過畫出符合提議的簡介示意圖,以便更快速地分析其中的物理量,判斷其中的物理關系,就好比在學習電學時,解題過程中逐步畫出相關的電路圖,對分析問題和得出答案起著尤為關鍵的作用.
2.分析題干暗示的已知條件
做題時,根據題干給出的條件判斷物理現象,并列出說明這一物理現象的概念或公式,在分析題干中已知量和為未知量的同時,要重視對未知量的分析,并善于發現題目中隱含的的已知條件.比如,若題干中有“有一并聯電路...”這一條件時,這就能夠得出電路兩端的電壓相等,各支路上電流強度之和等于干路上的電流強度,各支路上的電流強度與支路的電阻成反比等信息.
3.列出關系式
在找出題干中給出的條件之后,需要根據概念和公式,分析已知量與求知量之間的物理關系,也就是列出兩者的數量的關系式,關系式可以是某一物理概念的定義,也可以是物理定律的表達公式.
4.逆向思維方法
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喜歡從題目中條件或者原因的角度分析結論和結果,這是正向思維的模式,而做題目更多的是要發展自己的逆向思維,在常規思路的基礎上加以反向思考,也就是從得出的結論和結果逆向分析這一問題產生的條件與原因.逆向思維是培養學生的一種創造性思維,將這一思維模式運用于解答物理題目,就需要學生能夠靈活地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改變頭腦中固定的思維方式.
5.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解答某一物理題目時,不能夠或者難以直接理解而采用與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形象來替代的方法.例如蘇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的《光現象》這一章,學生在做這一章節的某一題目時,知道光線是直的且有方向的,但要把光線直觀地表示出來卻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可以使用一條帶箭頭的假想曲線來表示磁場的方向和分析情況,這樣直觀形象地等效替代,更有利于快速分析和解答.
要做好選擇題,學生需要總結出選擇題的特點,由于選擇題所考察的范圍較廣泛,因而能夠較好地考查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記憶、理解、分析以及綜合運用能力.學生解答選擇題的依據是物理概念和公式,以及物理知識的綜合運用,因此解答過程中要求學生有條理地分析題干中的信息和設問,切不可胡亂猜測,解題過程中還要善于把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練習起來,綜合多種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和拓展,以便快速得出正確答案.
1.正反比例解題方法
初中階段的物理概念和公式一般都是反映幾個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而這些物理量之間都存在著正比和反比的關系,因而運用比例法解題,不僅能夠清晰解題過程中的思維,還能夠加強對物理概念和公式的綜合運用能力.在運用過程中,解題步驟可以分為列出表達式、理清比例關系并簡化和代入數據計算,這一解題方法在初中物理中運用相對較多,學生也容易掌握.比如,在解答蘇教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四章中《電阻》相關的題目時,寫出電阻的表達式和關系式,然后列出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先控制材料的電阻率大小不變,然后代入導線長度與導線橫截面積的數據,采用同樣的方法換算另外兩個因素的關系式得出答案.類似的還可以運用于電功大小、浮力大小以及液體內部壓強等題目的解答中.
2.列方程式解題方法
物理解題過程中,經常需要用到列方程式來解答,比如解答力學中力的平衡及熱學中的熱平衡都需要列方程式,運用這一解題方法的基本步驟包括有找等量關系、列方程和求解.在解答力的平衡問題時,只要抓住給出的平衡條件就能列出相應的方程式,如電學中當電路的連接情況發生改變導致部分電流、電壓發生改變時,題型中抓住對某一用電器而言,其電阻不變,或整個電路的電源電壓不變,也能列出方程進行解答.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是一門難度相對較大的學科,其解題方法也是多種多樣,這就需要多方面的培養學習興趣和解題技巧,注意學習方法的運用以及規律的總結,這樣是完全可以提高解題效率和質量并學好初中物理的.
[1] 雒亞妮.如何實施初中物理有效教學[J]. 數理化學習 2014年05期
[2] 王雄.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研究[J]. 新課程(上) 2014年08期
[3] 謝飛.優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式[J]. 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 2015年08期
G
B
1008-0333(2016)35-00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