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敬●
江蘇省寶應縣射陽湖鎮水泗初級中學(225800)
?
以研究性學習推進初中數學教育的創新
周曉敬●
江蘇省寶應縣射陽湖鎮水泗初級中學(225800)
在研究型學習模式下,能夠有效鍛煉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同時應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文章主要分析了研究性學習推進初中數學教育的策略.
研究性學習;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鍛煉學生實踐的能力.同時對于優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
對于開展研究性學習來說,最有效的教學方式莫過于創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在情境中的情感體驗.情境不會自己出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巧妙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輕松進入情境進行體驗.在情境中開展教學,那么就相當于打開了學生智慧的大門.因為情境可以當成研究性學習的主題,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數學問題.同時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一種問題情境:“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軸對稱圖形?”通過設置這樣的問題情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通過共同的研究,找到更多的符合要求的圖形.這樣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問題回答的過程中,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激發.學生在尋找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也是學生對于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性質和特點進行思考的過程.學生找到了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也就是學生對于軸對稱圖形的知識熟練掌握的標志.
在設定了教學情境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然后對于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可以選出有代表性的的問題作為研究的課題,從而有效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效率.教師在引導學生確定課題的時候,應該保證學生通過課題的研究,既能夠熟練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對于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有較好的理解.這樣可以使研究性學習很好地發揮作用,學生綜合能力會快速提升.
例如,針對上面的問題,教師讓學生們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軸對稱圖形,然后學生通過思考會說多許多軸對稱圖形.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選出一個或者兩個作為研究的課題.比如,有的學生會說飛機是軸對稱圖形,機身有一條對稱軸.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研究為什么飛機會是軸對稱圖形,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在學生對于這樣的課題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就能夠使學生對于軸對稱知識有更好的了解.這種方式既有效提高了初中數學教學效率,同時也是數學教學創新的一種表現.
對于研究性學習來說,核心當屬研究的過程.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時候,應該科學有效布置研究的任務,合理安排研究性學習的時間,努力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效率.例如,對于一些簡單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課上利用一部分時間讓學生進行研究,有效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效率.在課上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討論,使學生能夠加深對于問題的理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于一些復雜的課題,教師應該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逐步組織學生進行研究.這樣既能夠提高研究的效率,同時還能夠保證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有效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效率,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對于初中生來說,想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研究性學習中.這就需要教師緊密聯系生活和數學問題,使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開展研究學習,提高研究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三角形的應用,并且解釋應用的原因.經過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有的學生會提出“高壓線電桿的支架就是三角形”.通過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實踐性探究,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對于三角形的性質和特點等有更好的了解,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進行成果展示,開展有效的總結和評價
在各個小組開展了研究性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下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通過展示的過程,可以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教師可以進行總結和評價,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還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保證數學教學的效率.
例如,通過分享成果,不同小組的學生可以知道更多的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可以了解更多的三角形的實際應用.通過經過分析論證的過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教師通過有效的評價,可以鼓勵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研究性學習中,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綜合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能夠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教育教學的創新.所以,這就需要教師針對教學實際情況開展研究性學習,使學生能夠在研究性學習中有更加豐富的收獲.
[1]師秀俠.初中數學教育中的興趣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1)
[2]孫俊紅.中學數學教育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學周刊,2011(05)
[3]沈瑜瑛.散數學之魅力,引學生入勝境——論初中數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J].學周刊, 2011(20)
G632
B
1008-0333(2016)35-00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