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塑造學生的創新品質,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關系到教育的未來,關系到青少年的未來,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
關鍵詞:教育體制;行動導向;學習興趣
一、教育體制機制的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制度保障
傳統的教育教學體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是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實際的,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教育發展體制。
傳統的教育教學體制對于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學生思想個性的解放,傳統教育教學體制中的部分要素已日漸成為束縛學生創新思維的枷鎖和羈絆。我們要求教師進行思維的創新,渴望學生思維的創新。在傳統考試制度下,教師創新的后果是校長不滿意、家長不滿意、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如意。沒有辦法,教師只有堅守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繼續穩扎穩打,采用爭分奪秒策略、采取題海戰術,陪著學生一起披星戴月,頭懸梁、錐刺股,最后取得中考或高考的好成績而一考定終身。只要成績好了,家長就滿意、校長就滿意、學生也被滿意了。學生童年的樂趣、青春的快樂被剝奪,對學習的愉悅體驗一點點消退。沒有了樂趣,學生的創新思維從何而來呢!好在教育教學體制機制改革已經啟動和開展,考試制度的改革也有了初步的頂層設計方案。教育教學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創新必然會從根本上推進教師教學的創新、推動學生思維的創新。
二、教師創新思維的“因”決定學生創新思維的“果”
教育創新,教師先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要求教師必須要有創新思維。教育的改革和教學的創新,離不開教師思想觀念的解放,離不開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在教育改革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實踐中,既是裁判員,更是運動員。教師在引領、檢驗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中,更要不斷地挖掘、探索、實踐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理念如何解放,為師者作為灌輸機和評判員的教育角色怎樣轉變,“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的師生關系如何實踐,直接關系到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能否有效實現。沒有以教師創新做前提和基礎的學生創新只能是水中撈月,徒勞無益。
三、科學有效踐行教育創新實踐,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核心思想是: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引領學生“在做中學”“在錯誤中成長”。在教學實踐中,師生關系不再是指揮員和機械兵的關系。教學模式不再是“我講你聽”“我說你記”的填鴨式、灌輸式模式。教師只是教學的引領者、參與者,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行動導向教學法采用頭腦風暴、思維導圖、角色扮演、交流互動、分組討論等教學方式充分釋放學生的創新思維,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挖掘自身的潛能、想象力及創造力。比如,在《三顧茅廬》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分角色扮演課文中的幾個人物: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學生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結合自身扮演的角色演繹三顧茅廬的故事情節。學生可以不完全拘泥于既定的故事情節,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開展人物的對話,演繹人物的性格,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結果學生把幾個歷史人物演繹得惟妙惟肖。扮演張飛的學生不拘泥于歷史故事情節,在三請諸葛亮中,不顧劉備的勸阻,每次對諸葛亮都發了脾氣,并說服劉備:“只有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去請諸葛亮才會有效果。”打破了原有的張飛對諸葛亮只發一次脾氣的故事模式。學生在故事情節上的適度創新,讓故事人物更有血有肉,使故事情節更生動飽滿,培養了學生的適度批判精神。在《趙州橋》一文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交流討論。學生結合趙州橋的建造歷史,啟動發散性思維,提出對趙州橋建造的觀點和看法。有的學生提出趙州橋沒有橋墩,一個大孔和四個小孔的建筑構造很了不起,是李春等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有的學生提出現在斜拉索橋梁上的斜拉索就起著和橋墩一樣的作用,而且加固、維修起來更方便、更節省費用,所以說古代人民很偉大,現代的科學技術更了不起。學生通過啟動發散性思維進行獨立開放式的思考和討論,充分拓展了想象空間、挖掘了創造潛能、培養了創新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面所取得的功效是傳統教學法難以實現的。傳統教學法的最大特點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是發音裝置,學生是收音裝置。教師把約定俗成的教學內容傳授灌輸給學生,學生照單全收,不得走樣。老師講的、書上寫的、本上記的、卷上考的,都是標準的、正確的,凡與之違背的都是錯誤的。以重復記憶和反復模仿為特征的傳統教學法抑制了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開發。而興趣是創新的不竭動力,體驗和參與是創新的源泉。行動導向教學法讓學生在做中學,學生參與和體驗學習的全過程,從被動地聽到主動地思考和想象,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從傳統教學的視聽疲勞中解放出來,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新特長,行動導向教學法允許學生在創新過程中犯錯誤,而且讓學生體驗從錯誤轉向成功帶給他們的快樂,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被接納的快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愉悅,進而增強了學習興趣,培養了創新思維。
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創造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參考文獻:
蔣靈鳳.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研究[J].科技信息,2011(1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