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福娟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之中。”因此,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優越性,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
關鍵詞: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語文學科不僅是集工具、知識、能力、文學欣賞于一體,更重要的也是一門思想教育學科。它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拓寬,它不僅是人交際、思維、生活的工具,還是人認知世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工具,同時又有著強烈的人文因素,對學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對真、善、美的頌揚,或是對假、丑、惡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潔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寫照,或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熱情洋溢的贊美……無一不是作者某種思想感情的宣泄,其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內容。這是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教書育人的有利條件。
一、在教學內容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1.理解詞句之中浸透德育
在教學中,抓住最能表現課文思想內容的詞句,指點學生品評詞句的表達作用,從而領會詞句所包含著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感染,這也是寓德育于語文教學中很好的方式。如,在教學《假如》一文時,抓住作者想象“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畫……”從作者要給別人畫什么,體會作者有顆善良的心。“縮著身子,輕輕嘆息?!薄翱嗫嗟却I得哭泣?!睆淖髡咄槿跣?,體會作者有顆同情的心?!八僖膊粫蛔谖堇锿巴獾男浜惋w燕,而是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睕]有雙腿怎么辦?如果我們沒有腿我們會怎樣?從沒有雙腿會怎樣,體會作者有一顆體諒別人的心。抓住作者的這些善良品質,在理解詞句之中貫穿德育。
2.在閱讀訓練中滲透思想品質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文章可以通過閱讀訓練,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陶冶學生情操,如,在進行《小熊住山洞》的閱讀訓練時,讓學生從朗讀中感悟“美麗的森林”“長滿了綠葉”“開滿了花兒”“結滿了果子”“許多鳥兒”“一束束美麗的鮮花”,從而使學生想到我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動物。在朗讀中感悟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互相幫助,把德育在閱讀中滲透。
二、德育要體現在語文的教學活動中
1.在課堂導入中創設德育情境
“導入”是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好的導入能為學生學習語文創造前提條件,而要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導入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手段。如,在學習《稱贊》一文時,我先表揚了幾位學生的表現,接著我又問學生得到別人的稱贊時心情怎么樣?學生說:“很開心、很高興,心情很好!”我故作恍然大悟地說:“原來別人的稱贊可以使人心情愉悅!”有學生就說:“那我們要經常稱贊別人?!蔽揖椭牢业膶氤晒α?。
2.在課堂進程中適時進行德育感染
音樂、圖片、老師動情的朗誦或演講……這些方式在運用得好的情況下都可以感染學生,達到很好的德育效果。記得在學習《懷念母親》時,關于“作者第一次遠離故土,身居異國他鄉,心中無限思念祖國”這一部分,我采用的是配著音樂動情地朗誦的方式,讀到傷心處“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薄拔摇币呀浂昧四笎?,可我已經來不及了。“我”已淚流滿面,而很多學生也是這樣!接著我又給學生播放了滿文軍的歌曲《母親》,在這樣一種氛圍中,我知道他們對于“母親”“母愛”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三、通過語文課外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通過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是語文整體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語文課外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并注意有層次性和針對性。例如,低年級學生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獨立性與依賴性錯綜復雜,充滿矛盾的時期,他們的行為富有模仿性。所以,課外活動還要堅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優良品質、積極進取精神、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感。高年級學生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時期,無論是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已走向成熟,獨立判斷能力增強。教師要根據這些特點來組織語文課外活動,例如舉辦朗誦會、演講會、辯論會、故事會以及建立興趣小組、文學社團等,這些聽、說、讀、寫活動形式生動活潑,很受學生歡迎。通過這些活動滲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于語文課外活動中。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長久的工程,是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學習的同時進行心靈凈化的過程,教師應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點,充分了解學生,著眼于把思想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活動中去,使學生做到思想、知識雙豐收。
參考文獻: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