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順行
摘 要: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于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成效有著積極的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以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為基礎,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這樣才能保證朗讀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對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進行深入探究,希望對相關教育人員能夠有所啟示,促進我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有效性;發展
語文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學科,學科開展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從某種層次上講就是學生課堂語言實踐過程,對此教學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提升重視程度。積極主動地找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應用有效的措施進行改善,保障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成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發展。下面就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初讀,讓學生在初步閱讀的過程中將自身不懂的字詞進行標注,將自己所喜愛的話語用橫線標記,要求學生對文章整體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對文章初步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糾正和規范學生的發音,并且使學生正確地理解詞語的含義。同時,讓學生理清文章結構,為學生布置一些朗讀任務,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完成教師所交代的任務,在實際探索過程中學習語言知識。教師需要將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并且讓學生讀準、讀熟文章。學生在朗讀文章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的內涵。例如,教師在講述《大海中的燈塔》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提問: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內容是什么,哪些話讓你印象深刻?并且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在學生朗讀完成后,小組之間相互評價。教師也要對學生錯誤的發音進行糾正,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規范。
二、品讀文章,尊重情感體驗的個性化
品讀文章指的就是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更深層次地挖掘文章中的內涵,去感受作者豐富的情感世界,從而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產生情感交流,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感悟,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在講解《鳥的天堂》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詢問學生他們眼中“鳥的天堂”是什么樣子的,引出課堂教學內容。教師讓學生朗讀文章后,要求學生將課本合上,拿出一張空白紙,在教師朗讀文章的過程中,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自己認為的鳥的天堂畫在紙上。在教師朗讀后提問:“同學們,在老師朗讀文章的過程中,你們是否感受到了‘鳥的天堂的美麗,下面就拿著你畫的《鳥的天堂》對文章進行朗讀,細細地去品味文章的魅力所在。”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通過朗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素材,增強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應用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朗讀教學活動實踐中,要引導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感知,并且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更深層次的品讀,尊重學生對文章情感的個性化體驗,從而保證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成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單小蘭.語文朗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成才之路,2015(14):8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