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訪談·
立己達人 仁者其心
——對話曹慧
本刊編輯部: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江蘇省特級教師”“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這么多年的豐富教育教學經歷積累下來,您對教師工作一定有了深刻的理解。那么,您是怎么看待教師這一職業的,能和我們具體談談嗎?
曹慧:于漪先生說:“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蔽易隽私杲處?,也常有同感,對所從事的教育工作始終懷有敬畏之心。敬畏,來自對每天面對的兒童——一個個獨特生命的尊重;敬畏,來自對韓愈《師說》的認同——“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敬畏,更來自對古老、崇高的尊稱——先生——的神往。先生,不只是一個稱謂,更是一種修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任何時候,任何場合,我都不忘自己“教書先生”這一身份,將“為人師表”作為自己的言行準則。
心存敬畏,行有所向。盡管孩子們在問候時常會省略我的姓,直喚“數學老師好”,但,我很清醒:兒童眼里的我是一個“全部”的人,而非僅是知識傳授的“教學工作者”。因此,我提醒自己不僅要用自己的學識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德育人,直至成為學生生命中的貴人。于是,我嘗試跳出學科本位,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千方百計通過數學課和自己的言行示范,幫助學生養成嚴謹謙遜的優秀品質。如今,當初的那些孩子大多已走上各自的工作崗位,逢年過節,靠得近的總會結伴來探望,一波又一波;離得遠的,則不忘通過賀卡、短信、微信捎來問候和祝福。每念及此,內心便幸福滿滿:能有這么多學生掛牽,作為教師,夫復何求?!
心存敬畏,身體力行。走上校長崗位后,我和同事們一道將對教師的職責和使命提煉成崇明小學教師誓詞:“我是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很自豪/我是崇明園的播種人,我很驕傲/我是兒童世界的文化使者,我很重要/在此,我莊嚴宣誓/我將/用真情筑起精神的愛巢/用責任架起成長的引橋/用人格喚醒生命的自覺/用智慧點燃創新的火苗/把整個心靈獻給崇明園的孩子/用整個生命/為他們鋪就通向幸福未來的跑道?!逼谕源藥痈嗟慕處煛x書育人,不僅要有扎實學識,做好“經師”,更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仁愛之心,做好“人師”。
本刊編輯部:“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苯處熢谌魏我粋€時代都擔當著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但是在今天這個“互聯網+”的時代,教育內容以及方式方法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您如何看待這種變化?為了應對這種變化,青年教師又該如何去做?對此您有什么建議嗎?
曹慧:信息技術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改進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我親歷了課堂教學從幻燈片時代,到實物投影、電腦課件,再到電子白板、觸摸一體機的發展過程。每次嘗試都有新的體驗: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為教育的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性,也帶來了新挑戰。面對新技術,我們既要與時俱進,讓現代技術更好地服務教育,又不能盲從,為技術而技術。
“互聯網+”時代,教師如何實現自我發展?我認為:第一,喚醒自覺,找回精氣神。擺脫平庸,先要自救,因為別人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教師們可以通過制定成長規劃喚醒內在自覺,重塑教育信仰。建議做短期規劃,“小步走,不停走”,不知不覺走向遠方。當我們內心充滿成長意愿時,行動就會充滿熱情,整個人也就有了精氣神。第二,尋找生長點,做最好的自己。我常對教師們說:“沒有不好,只有不同!”每個人的才能都各有特點各有限度,只有找到自己的優勢,只有根據自己的優勢確定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才能更快修成正果。如,同為班主任,音樂教師可嘗試以“班歌嘹亮”為班級文化建設突破口,信息技術教師可通過建立“電子班史”形成班級文化。如此,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第三,耐住寂寞,淡化成長的功利性。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靜下心來,像大樹那樣把“根”扎深,“根”深方能“葉”茂。各級各類骨干教師稱號的獲得,是成長的標志,是對我們用心工作的褒獎。做好一名教師,教好每一個學生,榮譽和稱號自然實至名歸。
本刊編輯部:對于青年教師來說,他們的成長之路確實需要在教育教學方法和教育思想上不斷地提升自己。這個提升一方面依賴于教師的自覺意識,一方面也依賴于外界的推動。曹校長,您既是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首批培養對象,又是崇明小學的一校之長,您在具體工作中是怎樣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青年教師成長的呢?
曹慧:《論語·雍也》有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弊鳛槊麕煟辛⒓哼_人的情懷。立己,就是要有高尚的人格,成為師德之楷模、學習之典范。教師要有境界的高度、視野的寬度、思想的深度。這需要名師把教育當作人生來充實和完善。徜徉于哲學和教育學,吸納百家思想,形成自身的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我在實踐中的具體做法是:
邀約一群人一起走。在學校里,我總是引導同一個學科、同一個教研組、同一個備課組的教師們形成團隊意識,互相協作,資源共享。為了讓更多的人結伴而行,我領銜了鎮江市名教師工作室、句容市鄉村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培育站。在各類研修活動中,我講述自己的專業成長故事,給更多的教師以激勵和啟迪;執教公開課、觀摩課,在教學改革的前沿作示范引領;做專題講座和名師講壇,與同伴們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及思考。在這過程中,我付出很多,但也收獲很多。因為有了責任擔當,就沒有停步的理由。不知不覺,我發現自己也在助推別人的過程中不斷地成長,教師們向上的熱情和青春的能量鼓舞著我,激蕩著我,向著更大的希望前行。
拉著他的手慢慢走。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個性。集體性的通識培訓不能解決具體問題,具體問題必須具體對待。因此,無論多忙,每周聽課,我從不間斷。發現優點,及時肯定,并有意放大;發現不足,一起探討,共同尋找對策。有時,為了徹底地解決一些問題,我會采取跟蹤聽課的方式,對同一個人的同一節課,我有時甚至能連續聽上七八次。厚厚的聽課本,一本又一本,記錄著教師們進步的足跡,也記載著我的光陰的故事。
與學校同往深處走。創辦崇明小學的幾年來,“包容差異,和生共長,和諧發展”——我的“致和”主張得到了全校師生的認同,并逐漸成為大家的共識。寒來暑往之際,我和崇明師生“認定方向,便只顧風雨兼程”:打造課內外結合的“致和課堂”,構建以“自重”“責任”教育為主題的系列化德育課程,開發以“激活”“喚醒”學生個性潛質為價值取向的校本課程,推行多元化的評價改革,打造“崇明系列”教師發展品牌項目……
本刊編輯部:兩位特級教師、四十多名市縣級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崇明小學能夠擁有現在這樣一個優秀教師群體,跟曹校長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您的帶領下,崇明小學的未來也會更加光明。在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改善學校辦學質量的同時,我想請問曹校長,您是如何解決當前中老年教師當中出現的教師職業倦怠問題呢?
曹慧:教師之所以產生職業倦怠,有職業壓力、個人性格、師生關系、專業發展瓶頸、角色沖突等等多種原因。職業倦怠所帶來的不僅是職業熱情的消磨,甚至還有教師的道德底線的下降。它既是教師的個人事業危機,也是教育的危機。
如何緩解這個日益突出的問題?物質待遇等層面的因素之外,校長應該關注職業倦怠的核心成分:情感衰竭、去個性化、個人成就感降低。解決教師的情感歸宿需求和實現自我的需求,方能有的放矢。
我校教師會上有個固定的欄目叫 “崇明故事”,每次兩三人,講述校園里的所見所聞。講述者有行政人員,有普通教師,有食堂人員,身份不一;講述的內容是師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等點滴小事。沒有故事點評,一言一語字里行間,使聆聽者自己發現故事背后的意義。久而久之,聽者通過他人的故事來完成自我審視,再擇善而行。
學校每年都有“感動崇明·校園人物”評選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五屆。他們中有課堂一線的教師,有支持工作的教師家屬,有學生,有家長,有學科教師團隊,甚至還有清潔工。那位清潔工阿姨打掃干凈學生洗手間后,有個低年級的孩子上洗手間時滑倒了。這位阿姨立刻上前扶起,急忙說:“是我的責任,我馬上再拖一遍地,保證地面不滑?!痹谠u選期間,這位清潔工阿姨高票當選。因為大家都認為,當選者可以不是全能,但他(她)一定是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中樹立了履行責任的典范。這種不求“高大上”的評比激勵方式,催生了個體與群體共生的“責任情懷”,提高了教師的履責能力,喚醒了他們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自覺,也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懈怠危機。
作為教師,并非人人都能成為教育家或者特級教師,但,人人皆有所長?!吧鸀閻奂赫邔W,師為賞己者教”。發現教師的長處,讓教師尋覓到屬于自己的專業生長點,獲得一種自我實現的內心需求,也是校長緩解教師職業倦怠的突破口。學校有位費老師,碩士生,她曾為自己不能在各級教學比賽中獲獎而自卑沮喪。我通過日常觀察了解到費老師對推廣兒童閱讀有極大的熱情:她網購了許多童書帶孩子們一起閱讀;假期里,還將自己的車庫騰出來,辦了一個小型圖書室,向小區孩子免費開放。于是,大會小會上,我講費老師推廣閱讀的故事,并向語文教育教研的專家推薦,懇請專家給予費老師指導、提供展示平臺。如今,費老師已成為鎮江市骨干教師、句容市特級后備人才、鎮江市兒童閱讀聯盟的知名教師,并多次對外推廣經驗。
類似這樣的教師還有不少,學校根據教師各自的發展領域,推薦他們或主持論文撰寫的校本培訓,或開辦“社團詩社”活動,或登上“崇明講壇”,或通過民主推選當選為級部自主管理的負責人等,讓教師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實現自我價值。
學校還有諸如 “崇明書架”“崇明講壇”“崇明誓詞”“心理體操”等做法,在此不一一贅述。作為校長,不可能全面消解教師們的職業倦怠,這個問題畢竟關涉到更廣大的社會原因。但在校園里,校長需要窮盡一切可能之法,讓教師重新認識自我,感悟自己的存在,提升自己的價值,喚醒生命自覺——最終,開發自己的潛能,展現自己的生命風景,以期實現人生意義與境界的升華。如此,方有對教育事業源源不絕的愛,方有對教育事業的不懈追求,方有尋得桃源、豁然洞開的專業發展幸福與動力,才能真正展現出新時代的教師用身心印證教育之道的實有的生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