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對話
讓班主任生活充滿歡心
本刊編輯部
班主任角色;管理創新;專業發展
編輯部:李老師,作為“連續任職時間最長班主任”,您對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是什么?您認為班主任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李庾南:對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實際上就是對班主任角色意義的理解。我贊同加拿大學者馬克斯·范梅南的一個著名觀點:教師是學生在學校里的“替代父母”。一般學科教師和班主任還是有區別的,我們不能奢望所有教師都像班主任,在學校教育中幾乎無時無處不“卷入”學生生活。我認為,只有班主任最需要也最適合擔起學生“替代父母”的角色。
作為“替代父母”,班主任要對學生無微不至地關愛。有些老師可能會說,班主任要做得“灑脫”。殊不知,真正的“灑脫”是很難達到的境界,如果達到了,也一定是因為他曾經嘔心瀝血,讓每一個學生都走進他(班主任)的心靈世界,進而又讓自己(班主任)無比深刻地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那時,即便班主任不在場,班主任的“非制度性權威”、人格魅力、學術思想等也能影響、熏陶、誘導著學生。沒有班主任日復一日的呵護、陪伴、攙扶、引領,就沒有此后的放心、放手與放膽。
如果說“替代父母”與“法定父母”有不同,彼此之差異則在于:班主任要有比學生父母更多一份專業水準,更多一份價值引領,更多一份理想召喚,更多一份社會責任,在一定意義上,他還是“法定父母”的“師者”。班主任,這個天下最小的“主任”,真心不好當!
順著前面的話,我想說:把不好當的角色當好了,進而對學生發揮較為久遠的“人師”價值與影響,這就是班主任最大的成功。
編輯部:現在的班主任工作中,大家往往會熱衷于班級管理模式創新,追求新技巧和新花樣。您認為班主任工作應該堅持的根本是什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李庾南:首先,我是倡導、贊同、支持并“躬行”班級管理模式創新,以及一些新技巧乃至一點新花樣的。只說一點原因,每接的一屆學生都是新的,這些學生所面臨的世界以及這個世界給予他的影響、帶給他的改變、賦予他的精神與氣質等都是新的,班主任確實不能“刻舟求劍”,不能故步自封,不能拿著一張舊船票,就要登上今天學生思想發展的新客船。雖然我早已年逾古稀,是一個年歲很大的班主任,但是我也在改變,也在創新,也在努力做到與學生“唱同一首歌”。
當然,創新與守正并不相悖,也不矛盾。任何一個時期的班主任,都要有“立根不移”的意志、精神和韌勁,堅持“根本”不能變。根本或關鍵因素說來說去就是那么一些,譬如對學生發自肺腑的師愛、悟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努力、“向兒童學習”的立場與熱情、與時俱進的自我成長,等等。沒有這些,任何創新都是消極的、落后的和負面的;而有了這些,即便形式上表現得好像有點傳統,卻能洋溢時代精神,彰顯創新氣質。當然,我相信這樣的班主任,他在形式上的創新也必定會生生不息,一個真心愛孩子、善于愛學生的班主任,不會只唱一首“古老的歌謠”。
編輯部:我們都知道,您在專業教學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績,那么您覺得班主任工作對教師個人的學科專業發展有哪些影響?
李庾南:任教學科和做班主任是兩件事,也是一件事,是“一而二”的,又是“二而一”的。我有幸成為“全國教書育人十大楷模”,對我而言,教書和育人是沒法分開的,當然也不應該分開。教師如果只教書不育人,教育于他而言至多只是謀生的飯碗,連職業都談不上,而我把教育當作事業,更把教育視為生命。我為什么做了59年教師,同時做了59年班主任,就是因為我沒有辦法把它們割裂開來。
至于說到班主任工作對教師個人學科專業發展有哪些影響,我感覺到,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以為這是有“負作用”的,所以把班主任推掉,專攻學科教學,后來也確實取得較大成績,這是他們的選擇,無可厚非。我做班主任,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如果把這些集中于學科教學,或許能建立更嚴謹、更有效的實踐與理論體系,這一點毋庸諱言。但班主任工作“反哺”于我學科教學的似乎更多,它真正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最喜歡上我的數學課,所謂“教得好”,其實是他們成就我的;還有,我更理解學生的方方面面,教學能“從兒童立場出發”。我肯定不是學科專家,但也忝列“學科教學專家”,我的數學知識很有限,但我用這些有限的學科知識服務并助推了學生的學科學習,我的教學比更多人、(可能)也比我不做班主任的情形下更成功……教學成功才是最大的專業成就,從一定意義上說,我的專業成就是學生優異學業成績“鑄成”的,這些成績的取得也源于師生情感、生命的合轍共振,說到根子上,是“拜班主任工作之所賜”。
編輯部:59年一直堅持教學、科研、帶班,您是如何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戰斗力和良好的職業幸福感的?面對今天一些出現職業倦怠的班主任,您的建議是?
李庾南:這與我們這一代人獨特的時代際遇有關,也與我的工作及生活經歷有關。我從小是一個苦孩子,是人民政府讓我讀完小學、初中和高中,我高中畢業后直接走上教育工作崗位,所以從做新教師那一天起,我就鉚足勁,不敢懈怠。后來遇到“文化大革命”,教育、教師都受到不小沖擊,十年浩劫,浪費了許多人一生中最寶貴的年華,自己只有發憤努力,彌補失去的一切,可以想見當時是怎樣的斗志昂揚。再后來是遇上改革開放,探索與創新漸漸擁有合法地位,我不甘落后,開始長達30多年的教改實踐,越是取得一點成績,越是感覺自身不足,所以動力變得日益強大,就像開足馬力的機器一樣停不下來。說實話,我比絕大多數同齡人以及絕大多數年輕人辛苦得多,但在嘗盡辛苦的日子里,我成就了一屆屆學生,也獲得自我專業的長足進步,又是很幸福的,這是多少金錢都無法買到、多少榮譽和地位都無法置換的,因為幸福我才“堅守”。這種“堅守”在常人看來要有非常意志支撐,但在我的情感世界中,不讓我“堅守”而回家享清福、享天倫,才需要一種反向意志力的驅動,“可惜”的是,我沒辦法使自己擁有這樣的意志力。
對有職業倦怠感的教師及班主任,我有很多心里話要說,但如果要建議,又不知道從什么地方說起。這里“勉強”建議一句:要有價值的追尋,也要有生活的歡心,這還是于丹說過的。我想,班主任工作其實就是一種生活,讓這種生活充滿歡心吧!
編輯部:您說過,“我一直堅信,不只是專家教授,每一個教師都可以憑自己的努力留下自己的印跡。”您覺得青年班主任在努力留下自己印跡的路上應該做哪些努力?
李庾南:首先,要努力愛班主任這一角色與崗位。班主任是觸及學生心靈的工作,人的心靈是一只黑箱,打開它非常不容易。現在教師不好做,班主任更難為,因為要面臨無數鮮活的個體生命,要“解讀”無數個不一樣的心靈世界,要和各種各樣的學生打交道,讓他走上你所希望和期待的那條成人成器的正道……這一切自然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幸福的日子你要愛,為這種幸福日子的到來而必須付出巨大代價的“艱難歲月”你也要愛,愛能使你走向深處,愛能讓你悟知規律,愛能讓你澄清眼界,所以班主任工作要從愛開始,這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主題。
其次,要努力成為一個心靈世界非常豐富的人。教書為了育人,育人就是涵養人的心靈,一個內心非常貧瘠的教師,拿什么去涵養學生的心靈?所以我們要樂于改造自己的“內心世界”,要讓自己的精神原野變得綠意盎然,這就要加強學習。我坦言自己多年來沒能系統學習有關德育、班主任等方面的優秀理論,雖說班主任工作經驗比較豐富,而理性智慧還較為膚淺,這是我的不足,它使我難以把豐富的德育實踐經驗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我希望大家趁著年輕,趁著精力充沛,彌補我們這一代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的這一缺陷,在學習特別便捷的當下,讓學習成為自己的第一需要。
最后,是希望大家努力學會放棄。人一輩子的精力真是太有限了,我現在到了“夕陽無限好”的人生晚年,要做的事太多,能做的事太少。年輕班主任年富力強,但再多的歲月最終總是短缺,這就要大家放棄一點希望,舍棄一些追求。“舍得,舍得”,唯有舍,才有得。對于你來說,也許和籌劃“我要做什么”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好好想想“還有什么我可以不做”。
G451
B
1005-6009(2016)42-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