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寧/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強化獎補管理 提高建設質量
徐海寧/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2009年以來,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以項目建設質量優良為核心,精心組織、強化管理、健全制度、規范操作,持續做好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深受村組干部和農民群眾好評。全區共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260個,累計投入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資金21205.68萬元。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區委、區政府領導十分重視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成立了以區長為組長,常務副區長、分管副區長為副組長,區農工辦、財政局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領導小組。在區財政局下設辦公室,抽調區農工辦、財政局工作人員具體承擔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組織協調、統籌安排等日常工作,并全力以赴推進這項工作。各鎮也相應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管領導直接抓,農經、財政等部門安排專門人員,拿好規劃,制訂實施方案,認真組織各村民主議事、項目申報、預算審核、招標議標、項目施工、質量管理、竣工驗收、項目臺賬、信息錄入等項工作。制定了《贛榆區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行辦法》等等一系列文件,為工作順利開展奠定政策依據。
二是重抓政策宣傳,夯實政策執行基礎。每年初,區政府專門召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動員大會,各鎮村也分別召開黨員干部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標語、宣傳車等形式大力宣傳省、市、區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有關方針政策,讓村民了解具體內容與目的,增強村民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自愿籌資籌勞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參與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同時,區農工辦、財政局多次組織鎮村相關工作人員采取會議、講座、現場觀摩等多種形式開展獎補業務和信息系統培訓,提高基層干部的業務水平和政策執行力。
一是強化項目籌資籌勞政策規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是實施財政獎補項目的基礎。財政獎補村籌資籌勞方案由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按民主議事程序進行討論表決后,由鄉鎮初審,區委農工辦復審。村民籌資籌勞嚴格控制在省規定的上限標準之內,即以村為單位:一事一議籌資每人每年不得超過20元,一事一議籌勞每個勞動力不超過8個工日。
二是強化項目規劃和立項審查工作。一是科學規劃。建立全區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庫,各鎮設立分庫,結合村鎮布局規劃和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有計劃、分步驟地均衡有序開展獎補工作。二是民主議事。由各行政村組織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堅持實行民主提議,由村民委員會、1/10以上的村民或1/5以上的村民代表提出籌資項目方案,重點選取農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強烈、受益最直接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項目,再按規定的程序上報審批后立項。三是采用網絡“天地圖”。區財政局、農工辦采用網絡“天地圖”強化對項目定點定位和數量測算,減輕立項審核時逐個項目現場定點定位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項目審批。在項目審批上,嚴格履行“村民議定、村級申報、鄉鎮初審、區級審批、報省備案”的程序,嚴格界定為村內戶外公益事業項目,重點為村內主次道路、跨組道路和農民集中居住區道路建設, 原則上從項目庫中選取。
三是強化項目實施監督管理。一是規范項目招投標。對道路、環境整治等建設項目,根據近年工程建設成本,分類合理確定招投標指導價,由鄉鎮統一進行招投標,確保陽光操作。二是嚴格把好材料關。為確保工程質量,全區統一要求使用商品混凝土。三是加強專業監理。統一聘請專業監理公司進行項目監理,監理部門制定項目監理規劃,出臺監理實施細則,向施工單位下達項目施工指導書,詳細記錄監理日志,全程做好項目建設監理工作。四是加強行政監督。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區財政局、農工辦強化分工合作機制,通過聯合督查、現場辦公等多種方式,督促施工單位和監理機構認真履行職責,建立“周統計、月通報、季督查”工作機制,及時掌握各鎮工作動態,了解存在問題,促進政策落實。區獎補辦每月以通報形式,公布各鎮工作進展情況,并將平時檢查打分、季度督查考核計入年終總評。鎮分管領導負責本鎮范圍內的財政獎補項目事前、事中、事后督查。五是加強民主監督,由村民代表、老黨員等組成的村民項目督查小組對項目進行日常監督。項目竣工后,統一由區制作標識牌,在標識牌上標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名稱、投資規模、承建單位和竣工時間,進一步加強民主監督。
四是強化項目驗收規程。對竣工項目,區、鎮、村對照合同約定、施工標準、質量要求等進行嚴格驗收。首先由施工單位向鎮提出驗收申請,鎮安排專業人員和村民代表、理財小組成員組成驗收小組進行全面驗收,其次由區獎補辦聘請專業檢測機構對項目建設質量進行檢測。最后,區財政局、農工辦采取竣工一批、驗收一批的方式及時進行驗收。同時,區財政局、農工辦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分別納入鎮財政所、農經中心的目標考核。對榮獲年度財政獎補項目建設考評一、二等獎的鎮,在下一年度項目資金安排上分別增加獎補資金30萬元、20萬元。對達不到規定質量要求的,根據情節輕重扣減財政獎補資金。
五是強化項目資金管理。獎補項目堅持在村民籌資、村集體投入、社會捐贈資金到賬、財政資金配比無缺口后方能開工建設,沒有因獎補項目建設產生鄉村新債。向農民籌集的一事一議資金、村集體投入、社會捐贈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單獨核算,全部用于村民議定的項目。財政獎補資金實行項目化管理,獎補資金分解落實到每一個具體項目,實行鄉鎮報賬制,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及時撥付獎補資金。項目開工后,即可申請撥付村民籌資、村集體投入、社會捐贈資金,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及時辦理資金清算,除預留10%質量保證金外,省、區獎補資金全部撥付到項目施工單位。監理費、檢測費、標識牌制作費,本著節約的原則從緊安排,據實列入工程建設成本。資金撥付過程中做到“兩不撥一取消”,即未按規定程序審批立項的項目,不予撥付;未經區獎補辦驗收小組參與驗收及驗收不合格的項目,不予撥付;發現有騙取、套取、截留、挪用、擠占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行為的,追回獎補資金,取消其獎補資金。
一是建立健全公開公示制度。項目實施村要及時公布一事一議情況、項目招投標情況、項目建設情況、投入建設的籌資籌勞數量、項目資金(實物)的使用情況以及工程完工決算情況,提高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透明度,確保項目建設質量。
二是建立健全民主監督制度。項目實施村推選3-5名綜合素質高、責任心強的村民代表以及老黨員成立項目監督小組,全程參與監督項目施工和驗收,并做好相應工程建設督查記載和驗收記錄。
三是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區、鎮建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檔案,將財政獎補項目的村民議事記錄、立項審批表、籌資籌勞方案審批表、中標單位資質情況表、施工圖紙、工程合同、資金撥付申請表、項目決算明細表、項目竣工驗收申報表、項目支出公示表、項目資產移交表、項目督查情況表、村理財小組審議意見等資料,按統一格式裝訂,區鎮分別歸檔,形成資料庫。同時,以單個項目為單位,建立資料齊全、簡明清晰的標準檔案,獎補項目的年度基本獎補、專項獎補相關信息全部錄入財政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監管系統。
四是建立健全項目管護制度。獎補項目建成后,由區獎補辦統一移交給各鎮政府,再由各鎮政府移交給各村,明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所形成的資產歸村集體所有,由村負責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日常管護工作。建立村級公益事業建管結合的長效機制,保證工程項目長期發揮效益。
五是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所有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明確由鎮三套班子成員為具體責任人,對截留、挪用一事一議籌資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項目責任人,由區相關部門追究責任。對有弄虛作假等違規行為的村,除追回已撥獎補資金、取消下年度獎補資格外,還要追究村主要負責人的責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