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震
摘 要:以人為本是近幾年管理學方面出現頻率較多的詞,作為承擔著醫療、保健、預防于一體的鄉鎮衛生院,在政府投資不多、醫療環境趨緊、醫患關系緊張的今天,要想發展,唯一辦法只有依靠自身力量,不斷探索人力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徑,進一步把醫院做大做強。本文以實際工作中的經驗為主,從人員管理的小處著手,重點探討怎樣做到以人為本。
關鍵詞:醫院管理;以人為本;具體做法
一、基本情況
鄉鎮衛生院是最基層的綜合醫療服務機構,新中國成立以后,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鄉鎮衛生院建設和發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以及人民群眾物質和精神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相比而言,國家對鄉鎮衛生院的資金投入卻明顯不足,一度陷入了自勞自食、自謀發展、停滯不前、舉步維艱的地步。
二、鄉鎮衛生院人力問題的主要表現
一是低素質人員偏多。農村基層干部、鄉鎮衛生院職工子女在九十年代就業除報考學校參軍、外出就業外,余下的有很大一部分先針對性地到自費成人醫藥中專兩、三年混個文憑,有的高中畢業經短期培訓后就進入衛生院工作,造成低學歷、低能力、低職稱、非衛技人員偏多。缺乏壓力,安于現狀,不求上進者大有人在。
二是中、高級衛技人員缺乏。由于鄉鎮衛生院條件艱苦、工資福利差、設備簡陋,高學歷人才不愿進鄉鎮衛生院工作。人才市場開放后,有能力、有學歷的衛技人才利用各種方法向上級醫療機械流動,而新畢業的大學生又分配不到農村去,只能從中級職稱和未經正規培訓的人員中晉升一批專業人才,這樣就降低了衛技隊伍的素質。
三是人才請進來、留不住。傳統的就業觀念認為,在城里工作有面子、有地位,農村再好也是農村,城區醫院雖然難進,但吸引力不減。有些畢業年,在鄉鎮衛生院工作只是暫時之計,一旦有機會或者水平提高了,紛紛跑槽,造成鄉鎮衛生院人才及技術上的斷檔,嚴重阻礙了醫技水來的提高。
四是人員專業結構失衡。近幾年大中專層次醫學教育混亂,一些原中專醫學院校升級為專科層次醫學學院校后,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未相應提高,因人設廟、因人設崗、虛位增多,致使很多醫學類畢業生學歷及知識水平參差不齊,遠遠達不到崗位的要求,專業設置盲目追隨社會潮流、片面性、隨意性很大,造成醫院在中醫、藥劑、預防保健、慢性病防治、兒科、營養等專業人才上的欠缺。
三、如何突出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作為管理學上來講,是指經營者或管理者的一種領導方式或理念,是人力資源管理的范疇,指在管理過程中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展開的,以實現人與企業共同發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它的主要原則有重視人的需要、鼓勵員工、培養員工、組織設計以人為中心四個方面。那么作為醫院管理者來講,如何才能做到以人為本呢?
(一)認清形勢,解放思想
在當前醫療環境復雜、醫患關系緊張的情況下,尤其是在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執業醫師法》等新法律法規頒布實施的今天,管理者要不斷地學習、不斷的提高,更新知識,轉變觀念,使自己的思想、認識始終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構建適應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鄉鎮衛生院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二)建章立制、明職定責
目標管理責任制、激勵機制、標準化管理等是近年來常用的一種有效方法。可以使醫院各而醫療技術和管理活動有依據、有目標、安全可靠。可以說醫院各項制度是凌駕于任何組織和個人的至高準則,它的作用大小、對醫院發展的影響關鍵在實施和落實上。如果落實的不好,它只能形同虛設。這就要求實施者要排除人情、臉面、關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醫院由以人管人變成以制度管人。做到一切活動依據標準,一切指標落實到人,一切評價運用事實和數據。
(三)因需設崗、以人定崗
設崗、定崗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關系到鄉鎮衛生院的生存發展和職工切身利益,是以人為本的關鍵和基石。應根據實際工作量、工作性質、工作運行程序和各科室的職責、任務、合理的人才結構比例來設崗、事實上崗。根據精簡高效的原則,把一些職能重復、工作量不足、人員臃腫、不適應改革發展需要的內設機構和職能部門進行調整和精簡,改變人浮于事、因人設崗的現象,做到不養一個“閑人”。
(四)尊重知識、引進人才
一是加強在職教育。通過培訓、進修、舉辦講座等提高在職人員的業務技能。二是筑巢引鳳,留住人才。要創造惜才、護才的良好工作、學習、生活環境,讓他們獲得事業上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在職稱、工資待遇、養老保險、進修學習、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有一定的優惠政策。
(五)按勞分配、優勝劣汰
深化人事與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完善公開、公平、合理的工資考評體系,樹立醫療第一的分配理念,不僅要按勞分配,多勞多得,還要向一線、高風險崗位傾斜,同時推行擇優上崗、競爭上崗。
(六)強化管理、責權相符
除了在待遇、職務、榮譽、政治地位上突出以人為本外,還要按照各種法律法規和院內制度加強監督管理,進修人員在提供學習機會的同時,要規定至少5年內不準赴外院工作,一線診療人員和風險崗位,既要有豐厚的回報,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責任,應做到責、權、利相符。
(七)廣開言路、團隊合作
應建立和創造聽取意見和建議平臺和機會。既要重視高技術、高學歷人才的能力,同時也要調動普通醫療人員的積極性,使醫院人力潛力得到最大化的發揮,為進一步做大做強醫院而齊心協力,共鑄光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