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麗娜爾·吐坎
摘 要:從終身教育視角下高校資助的原則、終身教育潮流下高等院校資助政策兩方面研究,并結合均衡性、持續性、多樣性等原則,采用成本分擔、校企合作、教育券等多種方式,開展針對高等院校的自主活動,進而推動終身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終身教育;高等院校;政策;專業人才
中圖分類號:G40-054;G467.2;G64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9-0022-01
一、終身教育視角下高校資助的原則
當前我國正在掀起終身教育的熱潮,以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作為最終結果,應采取何種原則來指導平衡高校資助政策的制定,以此來推動終身教育的發展,現對相關原則作如下描述:
(1)均衡性原則。均衡性原則,也就是公平性原則。終身教育背景之下,該政策的均衡性原則,主要考慮不同地域、教育種類等特點。由于當前貧困生仍然較多,當前教育資金主要資助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尤其是省重點、國家重點院校,一般院校的貧困生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享受到這部分資金。而對于社會教育機構、成人教育以及其他教育機構,我國對此進行資助的時候,上述機構的存在往往會被國家忽視,由此使得社會教育機構、成人教育機構以及其他教育培訓機構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完善教育設施,提高教學水平。
(2)持續性原則。教育這一體系是完整的,并不是某一階段,這是持續性原則的理論基礎。在終身教育背景之下,針對高等院校開展的資助活動,并不是單獨以高校為著眼點,而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從教育部門公布出來的數據來看,我國高等院校招生數量已經比2011年降低了百分之二;從2008年高考人數達到一千萬之后,招生數量連年下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考報名的人逐年減少。當然這種減少是有很多因素共同導致的,但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基礎教育人數降低。為了我國長期教育的發展,在進行相關政策制定的過程中,有必要思考結合網絡教育、函授教育等方式來降低教育成本,使其能夠終身接受教育。
(3)多樣性原則。當前,我國正在逐漸實行終身教育,同時在資助這類教育的方針政策有很多,同時也需要個人、私營企業等資助這些教育學校。我國政府應該為那些進行終身學習的人提供相應的資助,同時鼓勵私營企業對于職業教育進行投資,以此來實現更大作用的發揮。通過資助教育的多樣性,能夠擺脫目前只有政府投資的局面。私人投資教育的途徑有很多,如校企合作、公私合營等方式。
二、終身教育潮流下高等院校資助政策
(1)成本分擔計劃。我國終身教育主要有兩個特點,是終身性和民主性。通過該計劃,能夠使得大多數人能夠接受教育,同時一部分人能夠接受高等教育。從學費來說,需要受教育的人承擔一部分學費,通過該計劃,使得學習者能夠接受教育,并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學習相關知識。該計劃以公平和效率作為基礎,受到我國政府的重視。在我國,成本分擔計劃主要為貸款形式。由于我國當前各類高校都在進行擴招并建立了相應的收費制度,越來越多的農村貧困生進入各類教育機構當中進行學習,從而使得貧困生問題日益突出,社會也逐步關注貧困生資助問題。我國在這方面也在不斷地探索,現在已經采取將助學貸款通過學校、國家、個人來進行分擔,同時鼓勵我國銀行參與到該類貸款當中,通過這種風險分擔的方式來推動我國終身教育的實施。因此,在我國終身教育的背景之下,國家仍需實行助學貸款活動,以此讓大學生的就學壓力得以減少,以迎合終身教育民主化的主題。
(2)校企合作計劃。通過私人企業、各類教育機構等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從而使得我國能夠為社會輸送出合格的人才,這也體現出我國辦職業類學校的初衷。同時,通過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加強了教育的實踐性。這樣,學校和企業在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發揮各自資源的優勢,既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又為企業輸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
(3)教育券和計程計費。我國這種教育方式主要來源于丹麥,丹麥對于大學生的資助方式、針對大學生的資助活動,可以是教育券,也可以是國家教育補貼。結合高校的課程規定,大學生可結合教育券的使用,完成特定時間的教育計劃,這就是教育券。此外,大學生也可以在不同高校、或者是同一高校,自由地進行課程的學習。大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選擇上課地點,能夠大幅度地提升學習的主動性。而按照學習活動為具體的分配制度,就是教育上的計程計費制,這一概念首先體現在商業學校以及其他中等院校。通過這一政策,使得不同的教育機構能夠對資金能夠進行自由安排。上述兩大機制的結合,可讓終身、高等教育更具成效。而這種通過大學生和政府共同出資的方式,一方面促進了大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提高了學校的教育質量。
三、結束語
總之,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高校并不是唯一接受教育的途徑,而是將終身教育多元化,且二者的關系越來越密不可分。因此,教師要以終身教育作為切入點,做好高等院校資助工作,使得終身教育健康發展,更好地培養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趙中建.全球教育發展的研究熱點[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孫大延,于璐.中國高等院校財政危機解讀[J].理論探索,2009(04).
[3]張輝.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價值取向[J].江蘇高教,2003(02).
[4]王紅,陳純槿,童宏保.高校學生資助制度對高等教育公平的影響[J].中國高教研究,2011(09).
[5]邵娟,郭雪蓮.高校大學生資助政策效用分析[J].大學教育,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