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歡 (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224005)
?
以研促教:彰顯特色體育項目教研的生長力—觀摩“江蘇省小學體育特色課程教學研討會”有感
袁志歡 (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224005)
筆者有幸觀摩了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主辦的2015年江蘇省小學特色體育項目教學研討活動,無論是開幕式上的領導講話、團體操表演,還是社團活動的展示、學校校長的主題報告、學生的才藝展示;無論是6節室外三門球的實踐課,還是1節室內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無論是體育教育“圈內人士”的“域外傳真”,還是“圈外專家”的“民俗體育文化”與“情境教育”之研究,都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筆者欲從本次研討活動對促進體育教師“教”的視角提出以下三點感想,期待與各位同仁分享。
翻開本次特色項目教學研討活動的會務手冊,回顧活動的整個過程,可以感受到主辦單位與承辦單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活動的精心設計是整個活動井然有序、內容豐富、高質高效的基礎。
在開幕式上領導講話的內容是精煉的,目標定位是精準的,現場效果應該是精彩的,體現出本次活動始終圍繞著“特色體育項目”進行研討的本質。團體操表演的內容是學生常玩的,形式是常態的,現場效果應該是不平常的,應該給觀摩者留下了許多值得推廣的經驗與拓展思考的空間。開幕式之后,與會代表在竹行小學的田徑場、籃球場、三門球場,觀看了該校各個項目社團活動的展示,主要有:足球、三門球、小籃球、跆拳道等。
在室外體育實踐課的教學中,6位教師能夠緊扣“三門球”這一個新興球類項目的特點,抓住三門球的基本技術特征,以技術動作的學習為主線,以發展學生的體能和基本運動能力為輔線,通過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加以串聯,并設置相應的情境。6節課給觀摩教師帶來了不少值得學習的內容,同樣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有待完善的問題。在室內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戴老師將“小小三門球”與“悠悠國學情”緊緊聯系在一起,國學教育在“潤物細無聲”之中,突出了體育與語文學科之間的有效融合,學生領略了本土體育的創新意蘊,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次研討活動的評課教師是由江蘇省特級教師、教研員和一線體育教師組成,他們分別從各自的視角進行了別具匠心的課例評析。
江蘇省特級教師、連云港市建寧小學校長呂恒萊對竹行小學的校園文化進行了評價。呂校長從情境教學切忌片段化、器材資源要充分運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否需要示范等方面對相關的體育課進行了深度評析。
江蘇省特級教師、泰州市襟江小學的郭建明老師從氛圍、層次、預設與生成、價值觀與規則四個方面點評了史燕老師執教的水平二(四年級)《三門球—單手肩上投準》一課,提出當教學中達不到好的效果時,應該即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情境的創設要注意主題性,運用逼真的情境進行教學等。
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櫻花小學的魏偉老師則用了簡短、精煉的打油詩表達出她對本次教學研討活動的感悟和對室外體育課的評價,這樣的精心準備、精致簡短的語言蘊含著獨特的點評韻味,其觀點清晰明確、特色鮮明,讓與會代表一聽即懂、一想就通。
江蘇省江陰市體育教研員沈菁老師評價陸勇歡老師的課是樸實無華的,能夠做到精講多練,組織形式也實用。還指出陸老師要更加自信一點,體現出體育教師的“精、氣、神”;場地設計方面還需要改進,因為隊伍比較長、管理的戰線也就比較長等。此外,還有兩位來自一線的體育教師從實踐操作的角度提出了體育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細小問題和改進的措施。
回顧整個評課過程與內容,筆者感覺特級教師的點評是高屋建瓴,是一個面;教研員的點評是全程把脈,是一條線;一線體育教師則源于實踐,是一個又一個點。從這三個層面上講,本次研討活動的評課具有一定的深度,能給授課教師、觀摩教師帶來更多的思考和提升的空間,有利于他們的教學水平的提升。這又體現了本次活動能夠有效利用好教師這一資源,讓特級教師、教研員在特色教研中起到“排頭兵”的作用,去指導與幫助一線體育教師,并與一線體育教師一起搭建一個互動交流、相互吸取、共同促進的平臺,在實踐的操作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共建共享、和諧共生、共同發展,提升了本次特色教研的層次和水平。
本次特色教研能夠踐行育人的理念,從學校發展、教師發展的角度入手,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為教師搭建一個較為寬廣的學習與交流、提高與發展的高層次平臺。
劉旻航博士從文化學的視野談民俗體育文化,深度解讀三門球運動應用的意義,可謂是站在高處去看“體育”。
劉成兵老師對中英兩國學校體育教育進行了對比與思考,可以說是跳出國度去析“體育”。
施建平副所長從關注學生的一生的角度談情境教育的核心理念,應該是跳出“體育”看教育。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孟文硯教授在總結報告中結合了江蘇省開展的兩次特色教研會議,提出了對學校特色體育項目創建的獨到見解。孟教授從創建特色鮮明的校園環境、突出校本教研的模式構建、建設師生共同發展的平臺、開發富有學校特色的課程資源、形成運行機制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度解讀,解讀的同時更是一種引領,一種生長。圍繞著特色教研、特色學校、特色發展等關鍵詞,江蘇省內外的專家采用了講座、看評課、大會報告、個別交流等形式引領著學校發展、學生發展、教師發展,拓寬了本次教研活動的長度、寬度、厚度與深度。
國學經典的學習、特色學校的解讀浸潤著書香的校園,特色的教研活動的開展助推著高效課堂的形成。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專家、名師的引領和指導下,特色教研活動的開展一定會提高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識,調動體育教師參與特色教研的積極性。在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漸漸達成共識的同時,學校發展、學生發展、教師發展也將成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