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 陳榮俠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宿遷分校,223800)
?
教學有招:探討教學規律 提高教學實效巧—組織,避隱患讓迎面接力跑更加精彩
張建 陳榮俠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宿遷分校,223800)
江蘇張建
教師通常會在運動場的跑道上組織迎面接力跑。組織練習時,普遍會存在以下兩個現象:
1.八路縱隊兩兩相對站立,隊形組織(見圖1-1),交接棒時容易碰撞和摔倒。
2.沒跑的學生擁堵在起跑線
后觀看、加油吶喊,自然形成一堵人墻(見圖1-2),全然不知危險的存在。傳棒學生由于慣性“剎不住車”,學生躲閃不及,發生身體沖撞。
圖1-1
圖1-2
當學生聽到教師宣布即將進行迎面接力跑后,學生立刻興奮起來,躍躍欲試,注意力很難持續保持,導致不注意或聽不清教師講解方法、規則和要求,不明白教師的意圖,加之低年級有的學生左右手辨別有偏差。傳棒學生隨意地從接棒學生左側跑進的現象既阻礙接棒學生跑進,極易導致相撞,影響跑速,又給別組的練習帶來阻礙。迎面接力跑比賽中,學生爭先恐后,場面十分激烈,這是迎面接力跑的魅力所在。學生好奇心強,特別想看清楚比賽的情況,是關心集體的表現。但傳棒學生速度快、慣性大,沖撞人墻,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加之學生手持接力棒,若傳接棒失誤或錯誤,棒端向前,學生相撞,是十分危險的。這是教師未對學生做好安育、提出具體要求、有效措施造成的,而學、合理地組織可以有效避免上述兩個現象所產生的安全隱患,保障迎面接力跑安全有序地進行。
筆者認為首先要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假想相撞后出現的嚴重后果等,教育學生時刻注意安全,強化安全意識,使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防止相撞,對自己對他人負責。講解迎面交接棒技術,低年級學生進行左右手辨別,并提出具體要求:交棒和接棒統一用右手(因學生中左撇子少),錯肩交接棒,跑完后自覺站到接棒學生的隊尾。講解后教師有必要演示一遍,再組織近距離行進間的傳接棒練習,讓學生清楚地明白如何去做。
除此之外,重要的是充分、合理地利用跑道進行巧妙組織:8路縱隊,每兩隊學生面對面相互錯開一個跑道,即一端四路縱隊分別站在1、3、5、7道,另一端四路縱隊分別站在2、4、6、8道(見圖2-1),前后對齊,保持空著的跑道無人,暢通無阻,要求學生統一用右手與對面接棒人右手進行交接棒,自然傳棒學生就從接棒學生右側跑道跑進,各行其道,互不影響。交接棒時將接力棒立起,將接力棒空著的一端推向接棒學生的掌心虎口處。
圖2-1
交完棒順著空著的跑道慣性跑動,速度慢下后自覺站在接棒學生的隊尾。此外,為了讓隊伍后面的學生看清楚比賽情況,可以將隊伍稍微向左斜站,但不要站出本跑道(見圖2-2),為了讓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站位,上課前布置場地時,用白灰畫一條斜虛線(見圖2-3、圖2-4),讓學生有個參照物,站在白線上斜向對齊即可。
圖2-2
圖2-3
圖2-4
這樣的站位安排,學生在吶喊助威聲中,隊友會跑得更加賣力,其他學生也不會因為看不到精彩比賽場面向側伸頭甚至離開隊伍亂跑,而堵住空的跑道形成一堵人墻了。
為防止學生搶跑,可以在接力學生跑道右側線與起跑線交點放一個標志桿,右手立掌手臂環抱標志桿,在傳接棒后收回手臂跑出(見圖3)。
圖3
出于教學安全的考慮,低年級學生剛開始學習迎面接力比賽時,可以用彩色、高密度橡塑海綿棒、圈或直接用擊掌代替接力棒,暫時不用接力棒,消除安全隱患,既達到相同的練習效果,又防止學生傳接接力棒時,發生傷害到他人的意外事故,等交接技術掌握熟練后再用真正的接力棒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