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國鑫
?
單純修補術與胃大部分切除術治療急性胃穿孔患者的臨床療效
宮國鑫
【摘要】目的 探討單純修補術與胃大部分切除術治療急性胃穿孔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營口新興醫院收治的7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8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患者行胃大部分切除術,觀察組患者行單純修補術,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并發癥發生情況、術中及術后指標。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相較于胃大部分切除術,單純修補術可有效降低急性胃穿孔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患者術后康復更快。
【關鍵詞】急性胃穿孔;單純修補術;胃大部分切除術;臨床療效
營口新興醫院,遼寧營口 115000急性胃穿孔為胃潰瘍的主要并發癥,近年來其發病率不斷升高,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休克、惡心及嘔吐等[1],發病之初腹痛位于穿孔部位或上腹部,可長時間持續且向全腹部延續,若不及時給予適當治療可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2]。本研究就單純修補術與胃大部分切除術治療急性胃穿孔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8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22~63歲,平均(40±5)歲,其中飽餐穿孔22例,空腹穿孔1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1~65歲,平均(41±5.86)歲,其中飽餐穿孔23例,空腹穿孔1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穿孔類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胃大部分切除術:患者行硬脊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在右上腹直肌處做一切口,探查穿孔部位,使用胃管將胃內殘留液體排空,并將腹腔內食物殘渣與滲液清除干凈,采用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腹腔,將大部分胃遠端組織切除,結合病情實施胃空腸吻合術或胃十二指腸吻合術。觀察組患者行單純修補術:麻醉方式同對照組,探查穿孔處并采用胃管將胃內殘留液體排空,并完全清除腹腔中食物殘渣、滲液,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對腹腔進行沖洗,以7號4線展開全層縫合,外部覆蓋大網膜并加以固定,并在腹腔放置引流管。術后,需給予患者正規內科治療。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并發癥發生情況、術中及術后指標。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術后未出現胃腸不適、潰瘍等癥,X線鋇餐及胃鏡檢查顯示潰瘍完全愈合;有效:患者術后有輕微胃腸不適或潰瘍癥狀,藥物治療即可緩解,經X線鋇餐、胃鏡檢查仍有潰瘍;無效:患者術后有明顯的胃腸不適、潰瘍癥狀,且反復發作,經藥物治療難以康復,X線鋇餐、胃鏡檢查顯示有明顯活動性潰瘍,且有嚴重病理表現。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2.2 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術后感染3例,中毒性休克1例,并發癥發生率10.0% (4/40);對照組患者中,術后感染5例,中毒性休克2例,十二指腸殘端瘺3例,并發癥發生率26.3% (10/38);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術中及術后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正常時間(h)術后下床活動時間(h)住院時間(d)對照組 38 65±6 41±6 29±6 9.3±1.8觀察組 40 37±7* 23±6* 11±5* 5.3±1.0*
胃穿孔為臨床常見急腹癥,其發病機制為胃酸過度分泌、胃黏膜保護作用下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因素致使大量胃液進至患者腹腔,對腹膜造成刺激而引發腹膜炎[3],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正常生活。目前,急性胃穿孔主要通過外科手術加以治療,而選取適當的手術方式已為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4]。
目前,單純修補術與胃大部分切除術是急性胃穿孔最常用的兩種治療方法,其各有優劣,在臨床中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合理選擇手術方式。胃大部分切除術手術時間較長,但其臨床療效較好,一次手術即可將胃潰瘍、胃穿孔等諸多問題解決,潰瘍不易復發,適用于基層醫院。但胃大部分切除術術后引發并發癥的風險較大,常見并發癥為術后感染、十二指腸殘端瘺等,其不僅會延緩患者康復速度,同時還會對患者術后生命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故胃大部分切除術在急性胃穿孔患者中的接受度不理想。單純修補術操作簡單,手術時間較短,給患者造成的創傷明顯小于胃大部分切除術,有利于患者術后盡早康復。單純修補術適用于穿孔時間短、未發生幽門梗阻、無嚴重出血患者等,其治療效果明顯,安全性也較高。然而單純修補術也存在一定局限,術后患者多需接受正規內科治療,且對于腹腔膿腫、化膿性腹膜炎及嚴重水腫等患者而言,單純修補術并不適用。近年來,臨床工作人員對于消化性潰瘍展開了更深入的研究,同時幽門螺旋桿菌的根治方法也不斷得以改進,對于行單純修補術的急性胃穿孔患者,術后給予規范化內科治療,不僅可實現胃大部分切除術治療的效果,同時還可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明顯縮短恢復時間。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兩種治療方法臨床療效相當,對急性胃穿孔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療價值;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明顯短于對照組,說明與胃大部分切除術比較,單純修補術對患者的創傷更小,患者術后康復速度更快,與朱保同[5]、王國穎和王安連[6]的研究結果一致;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可見單純修補術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更易為患者所接受。
綜上所述,相較于胃大部分切除術,單純修補術可有效降低急性胃穿孔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患者術后康復更快。
參考文獻
[1] 彭光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急性胃穿孔的療效對比[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9):86-86.
[2] 王慶昕.急性胃穿孔患者手術治療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6(11):156-157.
[3] 葉亞懷.急性胃出血手術治療臨床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4,9(3):134-135.
[4] 高中昌.急性胃穿孔行胃大部分切除術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2):125-126.
[5] 朱保同.分析急性胃穿孔使用單純修補和胃部分切除手術的臨床療效[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5):79-80.
[6] 王國穎,王安連.單純穿孔修補術與胃大部切除術治療急性胃穿孔的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9):45-47.
【中圖分類號】R656.6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