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祥六
摘 要:人才培養中的社會評價指標是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引入第三方機構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綜合評價,能客觀反映高職院校辦學水平。本文通過對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進行的畢業生調研報告進行深度分析,探討了我校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為高職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剖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2-11
一、數據分析
1.基本情況
麥可思公司的調研以問卷的形式進行,通過畢業生郵箱進行反饋與數據收集。我校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2013屆畢業生共24人,參加調查的有效郵箱一共21個,有效郵箱覆蓋率為87.5%,有效回收問卷只有9份,有效答題率為41.5%,低于上屆的抽樣比例(60%)。
2.結果分析
(1)數據回收率不高的原因。①宣傳力度不夠。在調查前,學校通知各個學院和專業的調查時間不一致,教師和輔導員沒有及時將調查信息反饋給學生。②少數學生的郵箱有誤或者過期,沒有及時反饋,導致郵件失效。③部分學生對母校感情淡薄。
(2)就業現狀分析。①學生畢業半年后離職率高。主要原因在于剛就業時主要在一些初級崗位工作,如面向一線的操作人員、技術員或者銷售崗位,待遇普遍偏低;此外,一般初級崗位需要工作6個月以上的時間才會有所變動,學生通常缺乏忍耐力,不符合他們的預期,認為職業發展受阻,對就業前景失去信心,所以不斷更換工作。但是離職率高并不能說明學生就業質量不高,生物技術行業是一個待遇起點相對較低但是后勁足的朝陽行業,據調研結果分析,本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一年,工作基本穩定,工作滿意度也較高。②大多數學生對就業現狀不滿意。我校2013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不到40%,低于全校平均水平(65%),說明在今后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就業質量的提升。課程的設置要緊密結合市場的需求,實用、易學;實習期間盡量安排到專業相關度高的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水平。③2013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達到95.8%,除1人因身體原因在家休養外,其他都有工作崗位。從中可以看出,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學生實習和就業都有保障,社會對生物技術類的學生需求比較大;但是專業相關度只有47%,職業吻合度連續下降,說明本專業學生在畢業后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比率不高,幾乎一半的學生已改行。雖然這種現象在任何一所高校都很常見,但是仍然值得我們反思。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部分學生對本專業失去了興趣,覺得其他行業更適合自己的發展。二是學生對該專業的認識還不充分,對自己的職業定位不明確。三是怕吃苦,嫌待遇不好,不能堅持。四是有親戚朋友介紹了更好的工作。④畢業生普遍對學校的就業和創業服務工作滿意度很高,認為學校在學生的實習和就業方面給予了很多指導和幫助,建議學校要重點開展就業創業實踐活動,并重視就業創業理論課的開設,讓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可以接受這些方面的培訓,盡早做好就業創業的思想準備。也有少數人對學校就業信息發布和招聘會的開展不太滿意,主要原因有:一是就業信息發布各專業分布不均,有的專業就業信息量大,優質企業也多,而有的專業則很少。二是通知不到位,就業信息沒有集中發布,導致部分學生無法及時獲取就業信息。三是校企合作建設沒有落實到位,與企業的聯系少,不能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就業崗位。四是部分招聘企業以宣傳為主,招聘崗位少。
3.校友評價分析
2013屆校友推薦度和校友滿意度均有所提高。經過三年的全國高職骨干校建設,學校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有了質的提升,教學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歷屆畢業的校友對母校取得的成績感到非常自豪,無形中提升了對學校的認同感。本次調研反映出校友對學校不滿意的一些方面。例如,對實習和實踐環節的不滿意度達65%,有81%的人認為要增加專業技能實訓,75%的人認為學校的教風和學風需要改進,說明無論是校內實訓還是校外實習,它們都是學生關注的重點。此外,要大力開展教風和學風整頓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還要不斷加強學生感恩教育,使學生養成感恩的習慣,增強對母校的認同感。
4.就業特色與優勢分析
本專業2013屆畢業生主要從事的職業是生產技術員和銷售人員,從事的行業以農業和食品加工業為主,大部分學生從事的崗位與專業相關。比如生物制品檢測、食用菌生產、種苗繁育、植物育種、有機農業生產、食品加工和銷售等工作,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從事的職業和所在的行業與人才培養目標一致。
用人單位61%是民營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大型企業占26%,就業地點也主要集中在湖北、廣東和江浙一帶。由于民營企業經營機制靈活,門檻低,重視人才,上升的空間比國企和事業單位要大,學生也愿意到民營企業就業。但是麥可思公司在調研中也發現一些問題,比如民營企業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別是學生的權益保障、工資福利待遇沒有國企和機關事業單位好,往往很難留住人,因此離職率也高。
5.其他方面數據分析
關于學生的素養、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識滿足度以及核心課程有效性評價等方面,麥可思公司調研數據顯示,90%的學生認為大學兩年對學生素養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在“團隊合作”“積極努力、追求上進”“人生樂觀態度”等方面提升較多;92%的學生認為基本工作能力有了不小的提升;85%的人認為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要進行修改,比如應將原來的課程體系中“植物保護”和“作物生產與管理”等課程進行調整,不宜作為本專業的核心課程;要多開設滿足市場需求、對學生就業有幫助、學生上手快的課程。但是由于生物技術涉及的方面比較廣,有些理論知識深奧難懂,實訓難開展,因此在課程的設置上要進行充分的企業調研,結合學校現狀和行業企業的需求,制訂好人才培養方案。
二、整改措施
第一,進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強化專業內涵建設。積極同區域內知名的生物類相關企業合作開辦訂單班,校企共育專業人才,希望通過校企合作開設訂單班的模式能夠對本專業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第二,加強就業創業工作指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
第三,鼓勵學生參加各項技能競賽,以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及水平,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第四,進一步強化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利用假期選派部分青年教師到校企合作單位進行實踐鍛煉,以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培養雙師型教師和骨干教師,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師資保障。
第五,高度重視和校友之間的聯絡。校友是學校寶貴的資源,很多優秀的校友在各行各業做得很成功,如果能把這么多的校友資源利用起來,不僅可以提升辦學的聲望,還可以拓寬學生的實習和就業渠道。
第六,定期對行業、企業和畢業生進行調研,根據調研的數據進行分析,為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課程體系改革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鐘鳴,李浩戈,陳麗靜.加強農業院校生物技術專業建設的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2,(5): 67-68.
[2]田秀萍,陳玉閣,馬良軍,等. 高職院校開展專業剖析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