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摘要】隨著中學生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教學的新理念的方法進入中學課堂,教師可以對于信息技術進行一定的使用,將抽象的語文知識教學轉變成以圖畫、聲音、影響為主的視覺體驗,將語文教學信息化有利于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提高語文的課堂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 語文教學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41-02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做為新時代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師,需要主動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目前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方式之一,因其可以與語文教學進行相互融合創造,構建出圖文并茂的課堂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授課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并且將其有效的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于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不斷的改革創新,最終形成適合學生的全新教學方法。
一、信息化教學所具有的優勢
信息化教學的概念可以總結為現代教學的創新性思想理念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進行有機融合互相補充,從概念中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學不僅僅只是對于信息技術的利用,而是需要在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加入信息化的方法而開展的教學活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背景,需要對其進行不斷的創新不斷推進課堂教育的改革。在下文中,筆者將分析一下信息化教學相比傳統教學而言所具有的優勢。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課堂充滿趣味性
隨著信息化教學不斷的進入中學生的課堂,它以其獨具的圖文并茂的特點,使抽象的語文課本不斷的向直觀化發展,受到廣大教學和學生的歡迎,表現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使用信息化教學可以創造出聲圖并茂的課堂情景,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其充滿趣味性,例如在講解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中有一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在講解古詩詞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將如此激蕩震撼的場景進行制作,呈現倒學生面前,使其感受到驚濤拍岸的現實場景,體會其波瀾壯闊的意境,最終打造充滿趣味性和具有良好氣氛的課堂實景。
(二)突破課堂教學難點,激發學生學習效率
在新課改的課本中可以看出,中學的語文中有部分課程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如果采用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教師只能通過板書和口語講解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無法減少學習和理解的難度,但是在現在信息化教學的背景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運用一定的信息化技術和方法,針對課本中的教學內容,將其設計成新的圖片,將抽象的文字進行形象化的改變,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開發,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運用圖文形式進行教學可以使課本內容更加通俗易懂,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新知識[1]。
(三)引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在傳統的語文課的教學中,往往以板書為主,靜態的課堂容易造成師生的倦怠心理和引發學生的乏味情緒,而且過多的板書往往會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而采用信息化的教學方法,可以使課堂變得聲圖并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運用多媒體的手段建立圖文并茂的課堂情境,可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其對于語文學習的參與性和創造性,開發其開放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中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的策略思考
(一)設計合理的多媒體教學內容,引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永遠是支撐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將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堂,對于課本知識和內容設計合理的多媒體教學內容,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讓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把握實用性的原則,選擇合適的時機開展信息化課堂
首先,可以在課堂導入時使用信息化方法,即教師在展開新的教學內容時運用信息化方法展示之前在語文課堂中講過的舊知識,并且從舊的知識中過渡到新的課本內容中,讓學生盡快進入新知識的學習狀態中;其次對于信息化教學需要掌握其實用性的原則,即不是新課改的每一堂課都需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信息化手段是為了解決語文課堂中遇到的問題服務,而不是硬性的每一堂課都必須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授課,教師在進行信息化方式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首先清楚其實用性的原則。
(三)教師共享優秀課件,提高其使用率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教師之間可以實行課件共享或者是上網下載優秀課件,以此節約教師制作課件的時間,更好的提高中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同時借鑒優秀課件可以反思自身制作課件中的不足,在后續工作中主動改進,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信息技術進行一定的使用,將抽象的語文知識教學轉變成視覺體驗,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提高語文的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侯霞.淺談運用信息技術服務語文課堂[J].少兒科學周刊(教育版),2014,(6):17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