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長青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學好英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存在一系列問題, 嚴重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作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 對真實的英語課堂進行了觀察,發現當今真實任務的設計還存在一些問題。
【關鍵詞】初中英語 口語教學 真實任務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102-02
一、無“差別”的任務設計不具真實性
從任務形成領域分析,真實任務可分為信息差、知識差、技能差、觀點差、文化差和能力差(魯子問,2008)。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核心思想是意義協商,即“交流雙方并不是一次性地、毫無障礙地成功表達意義或傳遞信息,而是要經過提問、證實、復述等一系列協商過程。”這個協商過程就是交流雙方信息的傳達和獲取過程,學生就是在意義協商過程中學習語言,體現“用中學”的特點。任務設計無信息差,也就無意義協商,“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的目標也不可能實現。
如被觀察課堂中,學生被要求用英語問路并找到旅館。由于問路雙方面對著地圖,完全不需要對方的幫助就能找到旅館。因此這樣設計下的同學對話不是能產生意義協商的有信息差的任務活動,而只是能幫助學生熟悉語言形式的機械操練。
二、真實任務內容和完成方式需多樣
真實任務可分為真實學習任務和真實運用任務(魯子問,2008)。其中,真實學習任務包括真實的語言學習任務、真實的技能(聽、說、讀、寫與學習的技能)和真實的文化、情感等學習任務。真實運用任務包括交際性任務、認知性任務、創造性任務、解決問題的任務、做出決定的任務、信息性任務和愉悅性任務。
從任務的內容分析,魯子問(2008)認為可分為與個人、集體、他人、異民族、異文化、外在物質世界和外在精神世界相關的任務,包括信息、經驗、意見、觀念、態度和情感。
真實任務完成方式包括個人完成、集體合作完成、個人競爭完成和集體競爭完成(魯子問,2008)。
觀察本堂課,發現教師的任務設計中真實學習任務占82%,任務內容僅涉及個人的經驗,真實任務完成方式也較為單一,全部為同伴兩人完成。
三、真實任務前的“激活”欠充分
任務型語言教學突出的特點是“在用中學”,即“給學生一系列交際性的任務,要求學習者使用目的語言來完成這些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同時任務型語言教學也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以表達意義為主,而不是以操練語言形式為主。”這些都使得很多教師誤認為任務型語言教學中可以不需要機械操練,而只需要給學生設定任務,將語言材料呈現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在任務中去用、去學這些語言就可以了。
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容易導致一系列問題: 由于教師在完成任務前對所需的語言材料沒有進行必要的機械操練,使得相當部分學生對所需的語言材料不熟悉而不敢開口或開不了口。甚至有一些同桌悄悄用漢語商量著就把任務完成了。
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它強調學習者要對輸入的信息有所加工(記憶、儲存、激活等),才能保證信息輸出的質量。學習的過程可以簡化為簡明的圖示: 輸入、加工、輸出。
本課中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完成了一個輸入(認知教師呈現的語言材料)、輸出(自己用語言完成任務)的學習過程,而恰好忽略了中間的加上(記憶語言,儲存語言)過程,導致學生在輸出語言時出現障礙。
因此,被觀察課堂中教師在綜合運用任務階段前需要加入必要的機械操練,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每個句子的含義,將句子瑯瑯上口,才能為后面的任務做好鋪墊。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語言基礎,語言任務無法完成,機械操練是一個必要的鋪墊。
四、真實任務的導向要清晰
真實任務的設計需要有清晰的導向型,因為它是學生在活動時自我評價任務完成與否的手段,也是教師檢驗學生任務完成質量好壞的依據。
五、研究啟示與反思
任務設計屬于回答“如何教、如何學”這個問題的,任務設計策略是則致力于提高教的效率,讓學的達成度更高。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任務千變萬化,任務的要素千頭萬緒,我們提出的有效策略很難一蹴而就,全面包容,還是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多思考,多積累,多反思。另外,任務的設計還有許多方面需要進一步探索,如:如何把握任務的系統性、任務的難易度、任務之間的銜接、完成任務的時間安排及任務的盡可能真實等,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使任務型教學模式能夠在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上發揮出最大的效應。
參考文獻:
[1]魯子問.《中小學英語真實任務教學實踐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黃文源.《英語新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上海教育出版社.
[3]魏永紅.《任務型外語教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張世偉.《初中英語寫作能力滯后的原因及提高的對策》,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