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昭楚
[摘 要]近年來,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局面混亂、實習實訓中安全事故頻發的現象引起了各地教育部門乃至中央的高度重視。為了保障職業院校學生的實習安全和合法權益,維護職業院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提高職業院校的危機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危機的發生、降低危機帶來的損害,本文分析了我國的現狀,從原因出發提出了幾點防范措施。
[關鍵詞]職業院校;頂崗實習;危機防范
一、頂崗實習中存在的法律風險
1.高職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身份認定存在空白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實習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法律關系并不明確,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身份尷尬。第一種觀點認為,頂崗實習期間學生的身份還是學生,因此,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雙方的權利義務不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種觀點認為,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學生的勞動權益也應受到勞動法律保護。第三種觀點認為,頂崗實習學生既是學生,又是勞動者。頂崗實習學生仍然是學校在籍學生,同時又與企業正式員工一樣需要遵守企業規定,履行崗位職責,在身份上具有雙重性。由于身份的不確定,所以導致了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2.實習學生在發生人身傷害事故后各方責任劃分不清
由于實習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身份認定的不明確,所以在危害后果發生時,責任的承擔主體和劃分就成最大的問題。企業人身傷害風險是危害情形中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學生是生手,經驗不足、專業能力欠缺、安全生產的意識較為淡薄,都會引起操作失誤,面臨各種生產安全事故的威脅。而在損害事故發生后,由于現行法律對于賠償責任方沒有明確規定,學校與企業之間往往也是約定不明,導致雙方互相推諉責任,致使實習學生權益受損。
3.學生在頂崗實習中經常出現過高的流失率與違約率
沒有簽訂勞工合同,受損害的不僅僅是參與實習的學生,實習單位同樣也會受到影響,因為學生沒有了合同的約束,跳槽現象就會頻繁發生,并且不少學生也會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實習,大大影響了企業的穩定性,這也直接影響校企合作關系,以及學生就業率與院校聲譽等。
二、頂崗實習期間產生法律風險的原因分析
1.危機意識培養實效性不強
部分職業院校的危機防范意識淡漠,不能正確地理解危機管理的內涵。部分師生錯誤地認為,危機管理只是在危機發生后,對危機事件進行的處理,而忽略了,危機管理中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階段——危機防范階段和具有重要反饋價值的階段——危機善后階段。因此,職業院校現在面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新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實習實訓危機管理教育和危機防范意識培養的實效性。
2.危機防范預案不完備
很多學校的學生和老師對學校是否制定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都持不知道或不太清楚態度。本人認為,這是學校危機管理不成功的表現。某些職業院校危機管理預案不完備,更有甚者沒有預案,學校的管理者只是憑借自己零散的實踐管理經驗處理問題。這樣做降低危機處理的有效性,或許在危機爆發的短時間內能夠應對,但往往成本高,帶來的事后影響性大。危機管理意識的淡薄促使某些職業院校缺乏必要的危機管理預案。
3.危機防范組織體系不完善
部分職業院校未組織固定的領導班子或設立危機管理小組來制定危機防范的方法和措施。學校的危機管理并沒有進入長效化、常態化日常管理階段,職業院校實習實訓缺乏必要的組織保障。沒有完善的危機管理組織體系,就必然缺乏危機防范預案和應對危機的科學思路,一旦發生危機,只能短期應付,危機的善后處理也無法保障,嚴重缺乏危機管理的科學性、系統性。
4.學生法律意識淡薄
多數高職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的法制教育非常有限,主要來自于兩課中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加上高職學生普遍存在重專業技能培訓,輕法律素質培養的現象,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讓人擔憂,在實習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在實習過程中,因缺乏社會經驗又急于就業,往往容易輕信他人上當受騙。(2)學生對法律的信任度不樂觀,對待是非的態度不夠堅決。(3)學生重視自由和權利,但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對維權途徑不甚了解。
三、頂崗實習期間法律風險的防范對策
1.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在學生實習實訓前著重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列舉相關的安全事故及安全隱患,讓學生知道每一次事故的發生將會給自己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傷害,給家庭造成沉重的打擊,給學校和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使學生在實習實訓前便具有了超強的安全風險防范意識。培養學生掌握事故處理能力不但能很好的自保,還能減少事故損失。學校應在學生實習實訓前將常見事故處理方法印刷成冊發給學生,在安全教育中著重講解并教會學生使用一些防護工具,如滅火器等。
2.完善管理制度
高職學生的實習實訓教學往往是在校外企業完成,對學生的管理就涉及到學校、企業、校內指導教師、企業指導教師。完善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責任是提高學生實習實訓安全性的關鍵所在。①要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實習指導教師的工作規程以及實習學生的管理方法等方面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實習指導教師、實習學生有章可循。②在學生進入企業后,安排專業人員對學生進行安全培訓; 安排有經驗、技術好的員工擔任學生的指導老師; 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學生實習進度等。做到實時指導。③指導教師應根據課程需要并結合實習單位的具體情況合理設計實習計劃、大綱。不斷深入企業一線學習,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力。④學生的校外指導老師應具有豐富的基層管理經驗和安全風險防范知識,在學生實習實訓過程中不但要負責教會學生必要的技能,還要隨時解決學生在實習實訓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對于可能出現的危險給予及時的提示。
參考文獻:
[1]鄭玉蓮、曹浩 當代大學生安全教育課教法改革研究 2011(4).
[2]賴詠梅 淺議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體系設置建設 新西部 2011( 21) .
[3]唐曉輝、楊雙、葛仁華 我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教論壇 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