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國,曲偉紅,余敬謀,張 磊,呂 璐
(九江學院藥學與生命科學學院,江西九江332000)
?
以創新和協作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藥物制劑專業學情調查及分析
趙建國,曲偉紅,余敬謀,張磊,呂璐
(九江學院藥學與生命科學學院,江西九江332000)
摘要:目的客觀、充分地了解學情,為專業課教學改革、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提供依據。方法采用抽樣調查法,從學習習慣、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對目前學習與成績評定的滿意度4方面對大二學生進行現場問卷調查。結果學生學習要求強烈,但主動性與持久性較差;創新思維與能力中等,創新意愿強烈;團隊協作精神不足,個人能力較強;對目前學習的滿意度不高。結論在今后教學中應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社會技能培養,并進行學習主動性與持久性教育,以提高教學效果,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學情;藥物制劑專業
注:本文系2014年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JXJG- 14- 17- 20);2014年九江學院校級教學研究課題(XJJG16)
創新人才培養是國家科技發展的關鍵,是一個國家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占制高點、獲取主動權的保證,培養創新人才成為21世紀高等教育的戰略目標和重點[1]。實踐課程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而我國高等教育實踐教學基本還沿用傳統的以教師講解、學生驗證為主的教學模式,僅僅是單一的實驗技能、動手能力訓練。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能動性的發揮,忽略了團隊協作、創新能力以及社會技能等的培養,最終的結果是學生自我意識很強、團隊協作意識較差、社會責任意識淡薄、社會技能欠缺、創新能力較弱等。因此,教師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運用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培養具有良好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及社會技能的人才。為了更好地開展實踐教學工作,培養學生創新與團隊協作能力,提升教學效果,課題組開展了此次學情調查。
1.1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藥物制劑專業2012級18名學生、2013級28名學生,男生24人,女生22人。
1.2方法
在大二學年結束后即將進入專業課學習前,采用現場填寫問卷方式收集資料,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真實想法填寫問卷。共發放問卷46份,收回46份,有效率100.0%。問卷內容分成4個一級指標:學習習慣、創新思維與能力、團隊協作精神與能力、對目前學習的滿意度,共22個問題。
2.1學習習慣調查結果與分析(見表1)

表1 學習習慣調查結果
表1中有97.8%的學生愿意嘗試接受新鮮事物以及與伙伴一起利用課余時間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100.0%的學生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與實驗報告,84.8%的學生有制訂學習計劃,遇到困難時100.0%的學生都會想辦法解決,89.1%的學生對即將開始的課程教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表明學生有很強的學習意愿與要求。但僅有8.7%的學生能嚴格執行制訂的學習計劃,15.2%的學生未制定學習計劃,37.0%的學生學習方法不固定,65.2%的學生在教師提問時選擇默不作聲。這表明學生是被動地學習,缺乏主動性與持久性。
2.2創新思維與能力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創新思維與能力調查結果
表2中認為自己創新思維與能力中等的學生占60.9%,對科學實驗原理與方法一般熟悉的學生占54.3%,表明學生整體創新思維與能力中等,但個體間差異較大。單純喜歡驗證性實驗和訓練性實驗的學生不足20%(分別為4.3%和19.6%),這表明學生對創新性實驗有強烈的要求與濃厚的興趣。
2.3團隊協作精神與能力調查結果(見表3)

表3 團隊協作精神與能力調查結果
表3中經常參加集體活動和經常分享學習成果的學生僅占54.3%和41.3%,表明學生集體意識和分享意識不強,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大多數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不熟悉或不了解,表明教師在教學中對此方法運用很少。但認為自己語言表達能力、領導能力、組織能力較好的學生均較多,表明學生個人能力較強。
2.4對目前學習的滿意度(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僅47.9%的學生對目前學習狀態滿意,58.7的學生對基礎化學實驗成績比較滿意,表明學生對目前的學習滿意度不高。

表4 對目前學習的滿意度評價結果
通過對學習習慣、創新精神與能力、協作精神與能力以及對目前學習滿意度等的調查分析,發現藥物制劑專業學生的學情有4方面特點:(1)學習要求強烈,但主動性與持久性較差;(2)創新思維與能力中等,創新意愿強烈;(3)團隊協作精神不足,個人能力較強;(4)對目前學習的滿意度不高。
針對藥物制劑專業學生學情特點,提出在今后應以創新和協作能力培養為導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2]、PBL教學法[3]、導學案法[4]、多媒體教學技術[5]以及科學實驗原理和方法[6]等對理論與實踐課程進行改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團隊合作,探索創新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社會技能,以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同時,在教學中還需要采取措施加強學生學習主動性與持久性。具體措施有:(1)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7],使學生具有明確的目標,從而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并獲得持久的學習動力;(2)教師提高自身修養,治學嚴謹且有幽默感,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指導、督促與檢查,增強師生間交流合作;(3)改變以往的師評、以考代評、以實驗報告評定等考核模式,采取全過程、多元化評價,增強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通過精心設計調查問卷,統計分析結果,客觀、充分地了解藥物制劑專業學生學情,提出在今后教學中應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社會技能培養,同時需要加強學生學習主動性與持久性教育,以提高教學效果,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蔡小霞,肖德生,李君榮,等.構建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醫學教育模式[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5,21(5):316-318.
[2]央泉.小組自主學習法的探索與實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5(4):12-14.
[3]范暉,涂惠,鐘凌云,等.中藥炮制實驗教學的PBQ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4):164-166,171.
[4]趙建國,曲偉紅,呂璐,等.導學案模式在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廣州化工,2015,43(4):190-191.
[5]劉新亞,陳麗旦,劉寶才,等.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多媒體教學的研究[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19(3):77-80.
[6]趙建國,曲偉紅,呂璐.應用科學試驗原理和方法進行藥物化學實驗教學[J].廣州化工,2011,39(10):186-187.
[7]布茂勇,唐玉琴.構建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138(2):51-54.
中圖分類號:G5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5-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