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蘭克福學派作為西方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一支重要的思想流派,在二十世紀整個過程都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技術理性批判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科學技術高速運轉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種思潮,因其以科學理性為向導,大肆贊揚科學技術對社會的的貢獻,從而忽視科學技術在炙手可熱的過程中已經對社會、對人本身造成的危機,造成整個社會畸形的“進步”因此對技術理性的批判也構成了整個二十世紀哲學批判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法蘭克福學派重要代表人物馬爾庫塞對資本主義社會進化過程中科學技術帶來的辨證的走向其反面的異化影響進行了猛烈地總體性的批判。本文從技術理性批判的歷史背景出發,以馬爾庫塞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為線索展開,深入挖掘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理論形成的思想源泉,理論內容。在此基礎上以現代社會的眼光,客觀的對其理論進行辯證的評述,最后闡述馬爾庫塞的技術理性批判理論的當代價值。
關鍵詞: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技術理性批判;價值理性
一、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的形成
(一)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的背景
1.歷史背景
傳統的西方文化思想主要根植于希伯來精神和古希臘理性主義,上帝和理性歷來是西方人思想的兩大精神所在。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們越來越不止于現狀,他們渴求去探知未知的世界,而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資本積累過程中,人們也有能力去改變自然,因此理性在西方人們的思想中悄然的占據上風。
從古希臘哲學“人是理性的存在物”到以赫拉克利特為代表的古代哲學家探求世界本源,萬物皆產生于“邏各斯”,我們可以看出西方的上帝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去尋找實在的理性。縱覽西方文化史背景可以看出傳統西方古希臘理性主義和希伯來精神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共同構成了現代理性主義理論的主要內涵。
2.現實背景
所謂技術理性主義是指在近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產生出的對應科學技術的一種新的思潮。現代整個世界已經整體上步入了資本主義時代,資本的積聚離不開工業大機器的運轉,科學技術作為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其地位更是變得舉足輕重。著名科學家培根曾說:“知識就是力量”,科學技術正以解放生產力、證明人類的占有欲的新姿態赫然出現在現代工業社會的面前,科學技術萬能論的慷慨激昂的過分樂觀正改變著世界。
工業文明大機器生產不僅帶來了高度發達的經濟,然而技術占據社會主流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人與自然的關系由相互依賴變成畸形的占有和征服,社會中大機器作為工具轉而變成束縛人的異己的奴役人的力量。正是在現存社會各種不和諧的背景下,法蘭克福學派反思、批判社會技術理性。
(二)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的思想溯源
1.早期馬克思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和異化勞動的思想對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思想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包括《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和《關于費爾巴哈提綱》。馬克思十分重視作為歷史主義的人的發展,對人和社會的研究,從政治批判追溯到經濟的分析,尤其是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中壓迫人奴役人的現象進行系統的剖析和深刻的批判。
馬克思在手稿中揭示了違背人道主義的異化現象。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社會大背景下,工人勞動表現為異化勞動,工人生產的的產品越多,他得到的就越少,工人的生活也就越貧困。馬克思勞動異化主要包含四個表現形式:勞動者同他的產品異化;勞動者同他的生產活動本身異化;勞動者的類生活、類本質、類特征異化;人與人的異化。馬爾庫塞借鑒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也指出了其思想的不足之處,進而提出了“單面人”,根據時代的發展豐富了馬克思主義。
2.弗洛伊德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作為精神分析學集大成者的弗洛伊德認為,在西方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當下,作為主體的人被客體所奴役所束縛,理性戰勝了價值,人在不自覺地喪失反抗意識和否定性。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機制分為意識、潛意識和無意識。意識階段是最初的階段,指的是人能把自己想表達的表達出來,并且表達的內容也被社會所接受,因此它是心理機制中最高表現。潛意識是內心的想法,但有些是違背社會規范的被迫的不能被表達,他需要我們用道德和法律來約束。無意識是人類的性本能,是最接近人的本質的想法,通常被意識和潛意識所壓抑而不能表達。馬爾庫塞吸收弗洛伊德的心理機制無意識理論,認為處于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雖然受到了異化的影響,但是渾然不覺而且還將自己與和自己異己的科學技術聯系在一起心甘情愿地融入到異化的社會體系中,人們受到技術理性的迷惑而喪失反抗的力量,因此若想恢復人性,就是要喚醒現代人的無意識,使人的本能無束縛地自由釋放。
3.韋伯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馬克斯·韋伯作為政治學家對二十世紀哲學的影響是主宰性的。韋伯在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物質在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的推動過程中呈現的種種狀態把理性肢解開來,分為工具理性(目標理性)和價值理性。工具理性主張科學、實用,而價值理性則是宣揚人道和人的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在資本主義大工業發展的時代,不僅是社會,每個人都非常重視工具理性的作用,大家都關心生產效率、經濟增長速度和物質資料的豐富程度,人們自身的的精神追求被物欲橫流的大潮所淹沒,人的終極關懷和生命意義被忽視。只有兩者和諧發展才能保證社會正常運行。馬爾庫塞繼承韋伯的工具理性概念,認為現代社會物化人性的喪失究其根本是價值理性的衰落,因此只有重拾價值理性,重塑藝術作用,實現社會和諧發展。
二、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科學技術和技術理性的雙面性
科學技術和技術理性的雙面發展是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理論的落腳點,從哲學的角度,在現代社會無論是科學技術還是在此基礎上發展的技術理性都具有兩面性。一方面,科學技術創造出來的生產設備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使財富不斷增長。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導致技術理性的統治形式,馬爾庫塞指出“技術進步持續不斷的動態,變得為政治內容所充滿……技術解放的力量成為解放的桎梏;這就是人的工具化。[1]”
傳統的社會,科學和技術作為生產中的一個要素主要作用就是為人的幸福生活所服務,然而現代資本主義社會正將技術理性披上合理的外套引入政治領域,形成新的統治形式。科學技術的規范性、和高效率將埋沒作為主體的人的作用,大家盲目崇拜理性以至于戰勝了價值理性,科技理性正帶著偽善的面具為其壓抑人性而開脫。馬爾庫塞在《反革命與造反》中,把科技理性的二元性表述為:技術進步=社會財富的增長=奴役的擴展。[2]這成為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最有力的吶喊。
(二)單向度的人
資本主義社會,科學技術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工具性功能被無限放大,只有科學技術發展了,經濟水平就會提高,物質資料就會極大地豐富,它能為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我們就會下意識地對其進行這樣一個評價:科技萬能論,在技術理性的庇護下,人類可以主宰一切。由此便出現了一種新的統治模式,一種全新的異化的生存狀態。
這種全新的異化的生存狀態和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人的異化所不同,這里的異化不是工人飽受奴役、壓迫,也不是資本家為資本所附屬,這里的異化已經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工人為自己被整合到技術系統一體化中而津津樂道,所有人都自愿為技術理性所帶來的抑制人性而買單,整個社會陷入到一種認識上的瓶頸。現代科技的發展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因此工人的反抗意識就被扼殺殆盡;工人開始主動參與到技術體系中并為之出謀劃策以便加快經濟發展速度。由此,工人差異性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一體化”現代社會的人正在喪失創造性和個體性,所有人都被整合到技術理性的社會之中成為單面人,他們拒絕改變,單面思維便這樣悄無聲息地誕生了。
(三)新理性的形成
在深入剖析科學技術和技術理性的兩元性和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過程存在單面人的異化現象后,找出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源并探求破除這種危機的途徑即新的理性的形成。馬爾庫塞對技術理性的批判不是停留在科學技術本身,他指出造成這種不合理的社會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人性的喪失,是由社會系統出了問題,科學技術作為客體本應為人這個主體服務,作為主體的人在發展中應始終保持超越、辨證、否定和批判的態度然而卻在技術理性的主導下變成順應的肯定因素,換句話說就是工具理性戰勝了價值理性,人與人的關系降格為一個客體和一個客體的關系。
馬爾庫塞分析工具理性的膨脹與擴張與價值理性的消解是異化的根源,因此新理性重視人的人的主體性將價值理性中的藝術等人文要素移入其中。馬爾庫塞斷言,若將藝術整合到科學和技術中,人的創造性就會得到解放。與此同時,價值理性的發揚還對人與自然的統一,實現自然的解放,最終也是實現人的解放。
三、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的當代價值
(一)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理論的辨證評述
1.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理論的合理成分
馬爾庫塞對技術理性的批判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它準確評價了技術的雙重性,分析人的解放是扭轉社會畸形的根本途徑,并揭示藝術等人文要素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現象的變革。馬爾庫塞關于社會中單向度的人的論述深刻揭示了現代社會人的生存狀態的異化,直接切入引起社會異化的根源即為人性的喪失,價值理性降格為工具理性。哲學作為反思性的科學,馬爾庫塞的技術理性批判帶有濃重的批判色彩,他對社會整體進行批判,從經濟領域延伸至政治領域,洞察技術理性融入政治系統,并以合理的外衣壓抑著人性。同時他準確揭示了在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社會,科學技術不再是作為生產工具,而是以合理的姿態參與政治統治中。因此,馬爾庫塞指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在壓倒一切的效率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準這雙重基礎上,利用技術而不是恐怖去壓服那些離心的力量。”[3]最后他又以改變這種異化的社會狀態的姿態引入藝術,使藝術審美的價值理性融入到社會體系,最終達到人的創造性發展。馬爾庫塞的這些理論是繼承前人的思想精華并加入了自己獨到的理解與分析,深化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為我們研究社會學做了積極的鋪墊。
2.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理論的不合理成分
然而馬爾庫塞的理論在社會上仍有許多爭議,比如他沒有找準引起社會異化的終極根源是社會體系,而把責任一味歸咎于技術理性,片面的將技術理性與價值理性對立起來,沒有看到技術在生產中的積極作用,主張消滅科技最終陷入悲觀的否定科技論中。
其次馬爾庫塞的批判僅停留在技術理性,并沒有向前走向勞動異性。馬爾庫塞缺乏對生產領域的進一步探索,對產品、工人和資本主義社會系統缺乏認識,對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人性的解放剖析的并不透徹,與馬克思唯物史觀相較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最后,馬爾庫塞雖然看到社會中工具理性戰勝價值理性從而導致社會的異化,而把作為價值理性因素的藝術、審美引入,但是卻陷入了烏托邦主義。馬爾庫塞強調人性解放,帶有濃重的人道主義色彩,但是他忽略了人是社會生活的產物,人具有社會性,以離開社會經濟結構而空談人的解放不免有些架空,因此最終只能陷入唯心主義。
(二)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理論的當代價值
1.重塑馬克思主義科學的辯證的分析法
馬爾庫塞的技術理性批判非常偏執,對待科學技術持簡單粗暴的批判態度,沒有看到科學技術的合理之處,因此他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反思性的哲學的宗旨,最終不免陷入唯心主義,造成不切實際的烏托邦空想。針對資本主義社會技術理性占上風的情勢,需將技術理性與價值理性結合,資本主義物質財富雖然極大地豐富然而人們內心的空虛和人性的冷漠卻是那般明晰,社會進步應是良性的循序漸進而不是一方優勢,所以整個社會人都是單向度發展狀態之時,社會最終也必會走向衰亡。
在落實馬克思主義思辨的觀點上,深入挖掘藝術的價值理性成分,使主體完成對自身的超越,沖破壓抑。最后我們不僅要學習馬克思主義深入準確地找出引起社會畸形發展的原因,即是資本主義社會體系,也要吸取資本主義工業時代社會進步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作為我們發展過程中的反面教材來指導我們少走彎路。
2.構建和諧社會
按照馬爾庫塞的理論,揚棄異化的目的就是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統一,實現自然的解放,而這最終也是實現人的解放。在技術理性以絕對的優勢占據社會主流之時,人類的統治欲便瘋狂滋長,主要表現為對自然的征服上。對土地進行破壞,對自然資源無情的掠奪,而大自然則反饋給人類以疾病、自然災害,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就此打破。在社會領域人與人之間不再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聯系而是以科技為中介單向度思維的人,人性在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社會偽面下被壓抑。
因此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我們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發展觀,以發展和諧的態度對待社會,不能為了經濟增長而只重視科技的作用,在經濟增長時不能忽視精神文明的重要性,重視人的價值,只有人的解放才能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同時經濟增長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人是自然之中的人,若是以踐踏自然為基礎的經濟發展勢必會得到自然的報復,因此我們在發展中要扭轉向自然無盡的索取思想,力求訴諸于感性自然觀,開拓一片和諧的社會。
四、結語
綜上所述,科學技術是社會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資本主義國家片面追求科學技術對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而忽略經濟發展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造福人類,顛覆這一主題任何成果也是徒勞的。馬爾庫塞針對資本主義發展中的這一詬病,尖銳的進行了批判,指出不能以犧牲價值理性為代價換取片刻的享樂,同時他的“單面人”更是引人深思。馬爾庫塞的思想為我們經濟增長過程中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提供了理論導向,要重視科學技術與價值理性相結合,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馬爾庫塞.單面人[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2]Herbert Marcuse.Counterrevolution and Revolt.Beacon Press,1972.
[3]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
作者簡介:宋敏敏,牡丹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