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宗
摘 要: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可以融入趣味性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猜謎語,激發學生的探究欲;通過學兒歌,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做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講故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趣味教學;數學課堂;思維能力;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0;G62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8-0079-01
小學低年級學生愛玩、好動,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夠集中。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抽象的數學知識和枯燥的計算等因素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低年級學生如何學好數學這個課題,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可以把生活中一些有趣味的事物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樣就能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探索數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欲望,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猜謎語——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時,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景引入教學,就會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時,設計了用“猜謎語”導入新課,“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老師的話音剛落,學生們便異口同聲地回答:“是鐘表。”“同學們真聰明!你們在哪里見過鐘表?”“家里、學校、廣場、機場……”學生們回答。教師又問:“鐘面上有什么?”學生匯報:“鐘面上有三根針,12個數字,有12個大格……”。學生思維活躍,情緒高漲,學習興趣不斷提升,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歡樂的數學王國,去探究數學中的奧秘。
二、學兒歌——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低年級學生年紀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十幾分鐘左右。教學中,如果巧編兒歌,讓兒歌貼近生活、充滿童趣,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就會喚起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位置”這一單元時,設計了“學兒歌”,讓學生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積極參與探究新知的學習過程中。兒歌如下:“對著我的前面點點頭,對著我的后面揮揮手,對著我的左面微微笑,對著我的右面握握手,對著我的上面我抬起頭,對著我的下面我跺跺腳。”有了兒歌的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隨著兒歌輕快的節奏和優美的旋律,學生在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中認識了上下、前后及左右,并體會了位置的相對性。
三、做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應運用直觀手段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他們的眼、耳、口、手、腦多種感官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讓他們喜歡學習數學。例如:在教學“認識物體”這一課時,先讓學生認識并了解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特征,然后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各種長方體、正方體的盒子、圓柱、球等物體,讓學生參與“爭當小小設計師”的游戲比賽。比賽規則:兩人一組,搭建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建筑,看看哪一組搭得好,搭得快,還要進行評比。同學們在緊張而又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著搭建活動,漸漸地,學生的作品陸續呈現出來:美麗的房子,可愛的小狗,笨拙的機器人,矗立的高樓……這些精彩的設計體現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在搭建過程中讓自己的各種感官都參與了學習活動,有思考,有討論,有交流,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既輕松愉快,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講故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如果教學內容對學生來說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整個教學過程便會對學生產生一種強大的吸引力,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主動地獲取知識。例如:教學“0的認識”這一課時,根據教學內容創編了一個故事。有一天,天氣特別晴朗,小貓和媽媽一起去河邊釣魚,它們從早上一直釣到下午,直到太陽快落山了,小貓和媽媽才準備收魚竿回家。這時,媽媽說:“我今天才釣了3條魚,你呢?”小貓垂頭喪氣地說:“我一條魚也沒有釣到。”教師及時提問:“小貓一條魚也沒有釣到,用什么來表示?”“什么也沒有,用0來表示。”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小貓和媽媽一共釣了幾條魚?”教師又問。“一共釣了3條魚,因為媽媽釣了3條,小貓釣了0條,3+0=3。”學生回答。“貓媽媽比小貓多釣了幾條魚?”教師繼續提問。“3-0=3,多釣了3條。”學生回答。從學生回答的言語和表情中,可以看出學生對零的認識以及任何數加零和任何數減零的知識已基本掌握。教師又提出問題:“如果小貓一家想美餐一頓,把3條魚都吃完,那還剩幾條?”學生齊聲答道:“一條也沒有了,它們全部吃完了,3-3=0,相同的兩個數相減得0……”。同學們在故事情景中感受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享受故事,學習興趣高漲,沉浸在快樂的探索之中。
五、結束語
總之,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年齡特點、教學內容以及教材的需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寓教于樂,讓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們學習的“樂園”。
參考文獻:
[1]曹飛忠.精當靈動的課堂教學評價語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隱的“魔力”[J].小學教學設計,2010(23).
[2]張潤德.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