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銀+楊焱森+金文

摘 要: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中國經濟總量一路飆升,2010年中國完成對日本的趕超,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縱觀世界的發展過程,筆者發現中國的飛速發展主要得益于世界范圍內產業的變遷與轉移。但是隨著中國制造業產能過剩等因素的巨變,中國也面臨著轉型的難題。從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變化看中國的行業變遷,以此來分析中國經濟的轉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指導作用。
關鍵詞:富豪排行榜;行業變遷;經濟轉型;產業結構
上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逐步完成了產業結構的升級,將制造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中國牢牢抓住了這一機遇,不斷進行內部改革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為了研究中國行業的變遷情況,筆者以福布斯排行榜中不同行業富豪占比的變化趨勢為窗口,進一步探究中國近十年來行業的變化情況,并為預測未來中國行業的變化趨勢提供依據。
一、中國行業的變遷
根據2015年富豪排行榜前100名中不同行業富豪的分布情況,筆者選取了房地產、能源礦產、生物醫藥以及互聯網這四個比較重要的行業作為切入點,研究其在十年內的變化情況,以此窺探中國行業的變遷。
1.房地產行業
從1979年開始經濟體制改革后,中國房地產經歷了復蘇成長、初步形成、市場回暖、飛速發展等階段,近十年來,房地產行業迅速發展。據統計,2001年,房地產投資占全社會總投資的16.9%;2004年房地產投資占社會總投資的24.7%;2005年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占社會總投資的18.8%。
從2005年到現在福布斯排行榜前一百名中房地產行業富豪的人數來看,到2015年為止,房地產行業富豪占比從未低于25%,也就是說前100位富豪中,每四位中就有一位是房地產行業的富豪,這個數據是非常恐怖的,單單從這一項數據就可以看出房地產行業對于國家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
2.互聯網行業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互聯網有了長足的發展,對經濟社會造成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在過去的十年,互聯網產業的富豪人數一直在增長,尤其從2013年開始,富豪人數迅速攀升。根據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數據,2015年中國富豪前五名中有四人出身互聯網行業,馬云、馬化騰和李彥宏等人頻繁出現在各種重要場合,BAT也成為了人們話題的中心。在房地產行業形式異常嚴峻的今天,互聯網正在悄然接替房地產的位置,成為驅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引擎。可以說,互聯網未來的發展將直接決定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走向。
3.醫藥行業
過去十年,中國醫藥行業大致經歷了2004年-2010年依靠政策紅利的高速增長期。單從富豪排行榜上來看,醫藥行業富豪人數僅次于房地產行業,位列第二,而且人數在穩步上升。根據美國的調查數據,醫療保健是當前美國本土上市公司100強中的第三大支撐行業,共有15家公司進入前100強。其中,健贊(GENZ)、輝瑞(PFE)以及賽諾菲(SYN)分別以2046.82億美元、1860.30億美元和1309.20億美元的市值成為整個行業的翹楚。也就是說,醫藥行業在整個世界范圍內的發展也都是非常迅速的。
借鑒美國的發展我們預測,今后10年,將是中國醫藥產業的“黃金10年”。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因為中國目前屬于增速較快的新興經濟實體、GDP的穩定增長為政府增加醫藥衛生投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世界醫藥市場逐漸走向平衡發展為中國市場增添機遇,以及老齡化社會來臨、人民改善生活質量需求增長和自我醫療水平的提高等諸多因素。
4.能源礦產行業
礦產資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物質基礎。礦業是重要的基礎性“上游”產業,處于社會產業鏈的最前端,具有廣泛的傳遞功能和輻射效應。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礦業獲得快速發展,主要礦產品產量大幅度增長,跨入了世界礦產資源大國、能源生產大國和礦產品生產大國的行列。礦業的發展,有效支撐了國民經濟持續、穩定與快速發展。礦業的發展?還關系到國民經濟安全和國家戰略地位。
但是筆者調查近十年來能源礦產行業富豪人數的變化時發現,自從2008年達到峰值后,人數就一直在下降。深入調查后發現,鋼鐵、煤礦等行業的不景氣是其人數下降的直接原因。以鋼鐵行業舉例,從2015年鋼鐵行業現狀分析情況來看,逾11億噸產能和偌大的庫存幾乎壓垮整個鋼鐵行業。隨著國家產能的不斷飽和,能源礦產行業的企業處境日益艱難。在中國轉型不斷加速的今天,勢必會有一批企業在競爭中被淘汰,兼并重組將是企業必須面臨的問題。
二、中國未來的轉型方向
經濟轉型是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必經的階段。通過經濟轉型升級,更新經濟體制、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升經濟結構是一個國家經濟由量變到質變,國家實力由弱變強的必然過程。目前,我國經濟進入了新時期,增長速度開始轉變,靠房地產拉動國家經濟飛速發的時代已經過去,急需尋求新需求新動力,國民經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經濟轉型升級迫在眉睫。要想使使經濟步入持續健康發展的新階段,就必須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這樣才能達到經濟發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健康、更可持續”的目標。
在國國情的基礎上,結合不同行業富豪人數的變化情況和發達國家轉型之路,歸納了三個產業方向。
1.戰略性新興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最初是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它包括兩部分的含義,首先是戰略性,是指在當今經濟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占取制高點就必須要有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要有自主創新意識,不能總是跟蹤模仿別人;其次是新興產業,新興產業顧名思義,就是尚處于成長初期,但卻具有很大未來發展潛力的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就是要以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來發展未來潛力巨大的產業。
戰略產業中第一個要點是新能源。新能源開發利用是伴隨高新技術的不斷出現而發展的新興產業領域。新能源技術開發和裝備制造是新能源利用的重要基礎和支撐。縱觀歷年能源行業富豪榜的變化,筆者發現,2009年以后,整體能源行業處于下降態勢,但是新能源行業富豪人數卻在不斷增加,也就是說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轉型,新能源行業正在逐漸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2.現代服務業
現代服務業大體相當于現代第三產業。它與以往的傳統服務業有所不同,以金融化、信息化、商務化、科研化、娛樂化、社區化等為代表。從歐美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層次,產業發展必然從大二產業向第三產業滲透。
在中國率先轉型的傳統企業中,也不乏向第三產業轉型的示范者,例如,2015富豪榜的第一名王健林先生創辦的萬達自2012年起,開始了“國際化轉型”,從收購美國AMC影院開始,在短短兩年時間里,先后收購了瑞士盈方、馬德里競技,最近一次是8月27日,萬達集團宣布以6.5億美元并購美國世界鐵人公司100%股權。萬達收購的國際企業都與文化有關,由此,萬達發展文化產業的雄心可見一斑。
3.現代制造業
發展我國現代制造業,首要條件是加強科研水平。我國教育、科研水平一直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這也是中國經濟雖然一路蒸蒸日上,卻一直難以擺脫經濟粗放的根本原因。因此,“科技強國”戰略仍需進一步實施,我國科研力量需要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高科技制造業不乏可圈可點之處。比如在高鐵裝備制造領域,近兩年來,我國高鐵迅猛發展,這也為高鐵裝備制造業創造了極大需求空間。我國高鐵技術在吸取德國、日本等多個發達國家先進技術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中國逐漸開發出標記“中國制造”的高鐵技術,中國標準的理念、產品與服務相繼進軍俄羅斯、尼日利亞、土耳其等國,與全球其他國家展開激烈競爭。中國高鐵的品質也逐步被世界所認可。
目前,我國核電裝備制造已經有了技術突破,第三代核電裝備和第四代核電裝備我們都完成了,現在不僅在國際上出口到發展中國家,也陸續進軍發達國家,未來市場需求巨大。
中國制造業與發達國家相比,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這恰好與全球新一輪的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的時間點形成“碰撞”,對于中國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
三、總結
從1998年開始,隨著把住宅業培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制度改革,以及各項政策措施的出臺和貫徹落實,中國經濟走過了依靠房地產拉動的黃金時代,我國年經濟增長率平均在9%以上,創造了舉世的中國速度。但是隨著房地產行業泡沫的積累,加上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的逐步喪失,制造業發展放緩,中國開始進入艱難的轉型期。由此我們聯想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當時日本也是靠房地產產業拉動,經濟也是飛速騰飛,甚至一度有超越美國的態勢,但最終還是因為沒能控制好房地產行業的泡沫而陷入停滯,直到現在日本經濟依舊一蹶不振。中國經濟能否順利轉型,實現到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就看這次轉型能否成功。這不僅關系到十三億人的生活問題,也決定著中國能否在21世紀實現崛起,重新獲得世界的尊重和認同。
十年后的中國會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王瑟.關注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民生科技.2007.
[2]周遠.中國應加強發展民生科技.2008(01).
[3]張孝得.金融危機背后的“新經濟革命”與中國應對戰略[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05).
[4]郭俊華.中國經濟轉型問題的若干研究問題觀點的論述[J].江蘇社會科學,2011(02).
[5]蘇玉娟.國際金融危機后民生科技促進中國經濟轉型研究——模型與實證[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