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磊
摘 要: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都是中國特色可持續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概念及其聯系基礎上,較為系統地提出了促進中國特色循環-低碳經濟協調發展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協調發展
一、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概念
1.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概念萌芽于上世紀60年代,并正式由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在其“宇宙飛船理論”中首次提出。循環經濟的出現是為了解決有限的資源和無限需求及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兩大矛盾,發展到當今,循環經濟已經成為一種表征低消耗、低污染、多勞動就業、高效益回報的經濟模式。
2.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是一種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經濟模式,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為切入點,通過制定各類低碳政策、開發利用低碳技術和產品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降低極端氣候發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
二、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關系
1.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相通點。(1)二者的出發點和目標一致,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都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組成部分,雖然在解決問題側重點和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別,但二者都是從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能的傳統經濟模式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能效的現代經濟模式轉變,都是為了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質排放和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2)理論基礎一致,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都是以人類和自然界相互依存、和諧發展理念作為理論基礎。前者把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視為一個功能上相互依存的大系統,而后者的提出是為了解決溫室氣體排放超標、全球變暖和極端季候頻發等氣候環境問題。
2.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不同之處。(1)提出的時代背景不同,循環經濟提出時間比低碳經濟早,其目的是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工業發展速度所帶來的資源消耗、廢物排放和環境污染問題。而低碳經濟的提出是為了對應溫室氣體排放超標,有效解決全球氣溫變暖問題,其主要途徑是通過調整能源結構來達到低排放目的。(2)側重點不同,循環經濟側重于資源的回收和循環利用,特別針對一些高能效的資源,其目的是解決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和。
三、促進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調發展的若干措施
有限資源之間的矛盾。而低碳經濟著眼于低排放,其目的是解決溫室氣體排放超標帶來的全球氣溫變暖,極端惡劣氣候頻發問題。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既有相同之處,又存在各自的不同之處。循環經濟側重于資源的循環利用,而低碳經濟則側重低碳減排。低碳經濟晚于循環經濟出現,是循環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制定國家戰略
發展循環-低碳經濟是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和經濟手段,二者的協調發展是我國經濟由粗放型向可持續型轉變和應對氣候環境惡化的必經之路。為確保中國特色的循環-低碳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須在國家戰略高度上足夠重視并制定相關戰略性部署。首先要把循環發展和低碳理念納入到工業和城鎮可持續化建設各項規劃政策和實踐中;其次要有效協調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近遠期目標,處理好資源循環利用、低碳減排和環境保護間的關系;再次要加強各部門、地區間的合作,最廣泛地調動社會各界參與循環-低碳經濟協調發展的積極性。最后要積極參與到國際氣候體制談判和低碳規則制定中,為我國工業化進程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2.調整產業結構
首先要加快工業內部結構的調整,要對傳統產業進行優化升級,控制高能耗、高排放產業增長速度,大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真正意義上實現我國經濟由勞動密集型向知識、技術密集型轉變。其次要大力發展資源依賴度低、能耗小、污染輕、就業率高的現代服務業。另外還應大力發展低碳農業,走有機生態農業之路。
3.建立健全經濟政策
建立健全循環-低碳經濟政策體系,形成涵蓋從宏觀到微觀的縱向經濟政策體系。如采取提高資源稅率,提高排污收費標準,對節能產品額外補貼等措施來鼓勵和支持企業和個人走循環-低碳經濟之路;結合具體國情,制定節能減排新政策,發展低碳產業和研發低碳技術;強化企業責任和社會責任,督促企業建立循環-低碳生產機制,使循環-低碳經濟深入人心。
4.加快法制建設,完善執行機制
加快循環-低碳經濟法律法制建設,需建立和健全關于循環-低碳經濟總體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的基本法、能源、資源、環境、節能減排等相關體系的法律法規。以完整的法律體系和完備的法律形式來保障循環-低碳經濟協調有效發展。
5.強化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循環-低碳經濟協調發展的實現離不開先進的現代化技術支持。節能減排技術、能源高效利用和化石能源潔凈處理以及結構改善等是我國當前循環-低碳經濟需要攻克的核心技術。要實現這一技術需要加大科技資金和人才的投入,建立健全鼓勵機制和資源共享平臺。
6.全民參與
生態問題、環境問題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共性問題,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已經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循環-低碳經濟的協調發展離不開全民共同參與。要實現全民參與,首先需盡快在技術和管理層上制定循環-低碳經濟協調發展模式的標準體系,以指導具體的實踐行動。這一體系的建立需由政府牽頭。其次要建立循環-低碳經濟協調發展組織實施體系,這一實施體系需層層制定、層層落實到位。再次應充分發揮公眾媒體參與和監督作用,加強宣傳教育,鼓勵全民共同參與。
四、結論
本文在分析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概念及其聯系基礎上,較為系統地提出了促進中國特色循環-低碳經濟協調發展的若干建議。如從國家戰略高度上制定循環-低碳經濟相關政策、加快產業結構向知識、技術密集型轉變和調整、建立健全經濟政策、加快資源、環境等領域法律法制建設并完善執行機制、強化循環低碳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強調全民參與等。
參考文獻:
[1]盧紅兵.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協調發展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2013.
[2]楊曉娣.對發展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的幾點認識[J].林業勘察設計,2010,155(3):16-18.
[3]季昆森.協同發展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