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科護理
基于PDCA循環的臨床護理路徑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關久利, 許艷玲
(河北省易縣醫院 內三科, 河北 易縣, 074200)
關鍵詞:PDCA循環; 臨床護理路徑; 急性腦梗死; 生活質量
目前, 世界上每10萬人中約有150~200人患有腦血管疾病, 90%左右的患者預后不良,遺有偏癱或無法行走,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1]。腦血管疾病中腦梗死發病率最高,屬人類致死致殘的重大負性事件。腦梗死患者由于機體強烈的應激反應,可能產生負性情緒,造成不良心理預后,降低生活質量(QOL)[2]。臨床護理路徑(CNP)是針對特定疾病進行監測、治療、康復、護理的一系列嚴格工作程序。作為一種新的標準化管理模式,CNP能夠最大限度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降低醫療費用[3]。本研究根據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狀態,基于PDCA循環管理模式,制定了CNP,觀察其對急性腦梗死患者QOL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選擇2013年10月—2015年5月河北易縣醫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10例。納入標準: ① 均經頭顱計算機斷層掃描(CT)確診; ② 均為初發者; ③ 發病時間≤7 d,未接受過溶栓治療; ④ 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穩定,持續時間>24 h; ⑤ 患者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 ① 合并有其他器官嚴重疾病; ② 患有免疫系統疾病、造血系統疾病; ③ 有精神病史或意識障礙; ④ 惡性腫瘤。110例患者中,男79例,女31例;年齡36~80歲,中位年齡63歲;發病時間至入院時間6~51 h, 平均(23.39±8.67) h; 伴有發熱95例,無發熱15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5例,2組性別、年齡、發病時間等基線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2組均給予內科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取基礎護理,研究組采取基于PDCA循環的CNP。具體如下: ① 計劃(P): 分析現狀,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因素,針對問題發生的原因及影響關鍵環節的各因素制訂計劃,并提出可行、有效的解決方案。根據學歷、職稱、技能等具體情況,對護理人員進行分層培訓。各護理單元需提前制訂專科方案,以改進護理工作中面臨的方法、流程、質量、效率等問題,并規定每半年必須對一項護理質量完成改進。② 執行(D):各護理單元由專人運用PDCA管理模式收集資料。主治醫生、責任護士對進入臨床路徑的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評估,按CNP的指示,向患者進行入院介紹,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CNP有關內容和作用,取得患者和家屬的理解與合作。醫護人員需切實貫徹CNP上的指示,對患者進行醫療護理,并指導患者進行運動平衡訓練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鍛煉。③ 檢查(C):實行專科項目定期匯報制度,各護理單元定期向護理質控組報告專科項目管理進展,同時,護理質控組成員開展效果評價和成效分析,以進一步對專科項目進行督查和指導。此外, CNP管理組長應隨時檢查路徑指示實施情況,及時進行督促指導。④ 處理(A):為保證專科項目順利落實,定期與CNP成效預設指標進行對照,評價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若達到預期目標,則予以標準化;若未達到既定目標,則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以改進措施或計劃進度。
2結果
2.12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2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隨護理時間延長而逐漸下降,與入院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組間比較,2組入院時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 護理7 d及28 d后,研究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2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1; 與入院時比較, ##P<0.01;
與護理7 d后比較, △△P<0.01。
2.22組QOL比較
研究組SF-36量表各維度評分及綜合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討論
腦梗死是指由于腦部缺血缺氧導致的腦組織軟化或者壞死,占全部腦卒中的80%左右,是腦血管疾病的主要類型[4]。腦梗死患者往往認知功能受損,預后不佳,表現為記憶力、注意力、語言能力及定向力低下,加之患者易出現負性情緒,造成不良心理預后,嚴重影響了患者的QOL[5-6]。
與對照組比較, **P<0.01。
CNP是一種標準化、個體化的護理模式,以護理成效為標準值,護理人員定期評價護理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以確定每個患者的護理方案是否合適,控制護理質量[7]。若在護理過程中出現突發情況,需分析原因,調整路徑,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早期干預,實現個體化護理管理。而PDCA循環是為使一項活動有效進行而預設的工作程序,是一個質量持續改進模型[8]。基于PDCA循環的CNP是為了實現護理路徑質量控制工作的循環整體化[9]。針對特定的患者,每次循環都要解決護理過程中的部分問題,取得部分成果,在不斷的循環中,護理質量持續改進,護理水平持續提高。陳轉玲等[10]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基于PDCA的CNP, 結果顯示患者滿意度為100%, 護理后QOL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均明顯提高,住院時間和住院總費用明顯減少。Yang等[11]對腔鏡甲狀腺切除術后實施CNP的文獻進行meta分析后,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 CNP可明顯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
本研究對55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基于PDCA的CNP, 并設置基礎護理為對照,結果顯示, 2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隨護理時間延長而逐漸下降,且研究組下降更顯著,研究組SF-36量表各維度評分及綜合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基于PDCA循環的CNP更能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提高QOL。
參考文獻
[1]李慧, 姜亞芳. 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的研究進展[J].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2): 187-189.
[2]Kelly A G, Holloway R G.Health state preferences and decision-making after maligna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s[J]. Neurology, 2010, 75(8): 682-687.
[3]喬夠梅, 杏玲芝, 漢瑞娟, 等. 經皮腎穿刺鈥激光碎石術患者臨床護理路徑應用效果評價[J]. 護理管理雜志, 2011, 11(8): 582-583.
[4]王蓓蓓. 腦梗死患者的康復護理[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 18(4): 140-141.
[5]劉春紅, 梁華峰, 馮麗娜, 等. 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3): 456-459.
[6]居海艷. 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相關因素分析及認知護理干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 18(8): 127-128.
[7]孫玲紅, 孫琦, 龔有紅, 等. 我國臨床護理路徑的研究現狀[J]. 護理管理雜志, 2008, 8(3): 24-25.
[8]夏磊, 丁晶宏, 張欣, 等. 以醫院評審為契機構建基于PDCA循環的醫院質量管理體系[J].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 2013, 20(5): 35-37.
[9]孫秀玲, 王玲勉, 薛曉英. PDCA循環在護理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 2010, 24(2): 163.
[10]陳轉玲, 揭海英, 鐘雪枚. 基于PDCA循環的臨床護理路徑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 維吾爾醫藥, 2013, (4): 62-63.
[11]Yang Y, Hu X, Zhang Q, et al.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in Chinese patients: A meta-analysis[J]. Int J Nurs Pract, 2014, doi: 10. 1111/ijn. 12357.
中圖分類號:R 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6-132-02
DOI:10.7619/jcmp.201606042
收稿日期: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