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孔樟良 (建德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浙江杭州 311600)
?
農業生產成本和結構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基于對浙江省建德市4種作物的調研
李 靜, 孔樟良(建德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浙江杭州 311600)
摘要通過對浙江省建德市水稻、草莓、茶葉、柑橘等4種主要作物生產成本和成本結構調查,明確了勞動力成本占總成本的40%~79%,列首位,勞動力已成為目前和今后農業產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子。為此,提出大田糧油生產適宜規模性生產,草莓、茶葉、柑橘等經濟作物宜家庭式經營的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和思路,并通過加強管理,加大科技支撐力度,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關鍵詞農業生產;成本;成本結構;發展模式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st and Structure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Four Crops in Jiande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LI Jing, KONG Zhang-lia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Jiande C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600)
AbstractProduction cost and cost structure of four main crops (rice, strawberry, tea, citrus) were investigated in Jiande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Labor cost accounted for 40%-79% of the total cost, which ranked the top. Labor force had become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t present and in future. Based on these, we put forward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s and ideas suitable for family-run business of strawberry, tea and citrus, and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grain and oil production in the field. Moreover, we should reduce the cost and enhance the benefit through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and increa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st; Cost structure; Development mode
農業生產成本主要是指農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耗費[1],為便于統計,分為當年直接用于生產而發生支出的費用和間接用于生產管理的費用,如設施折舊等。農業生產者的利潤是影響和促進農業產業健康持續發展關鍵性因素之一,明確當下不同農業產業的生產成本和構成,從而針對不同農業產業特點,確定發展模式和思路,進而控制和減少成本支出,提高利潤,不僅直接影響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2-3],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對浙江省建德市水稻、草莓、柑橘、茶葉等4種主要作物生產成本和構成進行調查統計,提出今后產業持續發展思路和措施。
1農業生產成本調查
1.1研究區概況浙江省建德市地處浙江省西部,118°53′46″~119°45′51″E、29°12′20″~29°46′27″N,地域總面積2 321 km2,其中耕地3萬hm2,水田15 333 hm2,“八山一水一分田”,多丘陵山地。建德市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水豐沛,年平均氣溫16.9 ℃,年平均積溫6 180 ℃,無霜期254 d,年均降水量1 500 mm,是一個適合亞熱帶多種作物和果木生長的綜合農業區。建德市農業以糧食、茶葉、草莓、柑橘等為主導產業,其中草莓產業列浙江省首位,獲得“中國草莓之鄉”稱號。
1.2調查方法筆者對建德市水稻、草莓、茶葉和柑橘4個主要農業產業生產成本和成本構成進行了實地調查,每個產業分別調查5個規模化農業生產主體(流轉土地進行規模性生產,需雇工)和5戶農戶(沒有流轉土地,不需雇工),取平均值。為便于統計,生產成本勻不包括規模化農業生產主體和農戶自己的用工投入,成本以2015年度實際價格計算,其中田地流轉租金為實際租賃年份的租金,政府政策性投入的烘干、耕作機等設施不計入成本。
2農業生產成本調查結果
2.1水稻生產成本和構成經調查,承德市水稻生產成本和構成見表1。由表1可知,農業企業等規模性水稻生產主體,水稻生產成本達25 275元/hm2,其中第一位是工資性支出(包括人工工資、耕田、育秧、插秧、收割、烘干等)10 725元/hm2,占總支出的42%;處第二位的是流轉田租金9 750元/hm2,占總支出的39%,然后是肥料、種子和農藥,分別是2 475、1 500、825元/hm2,分別占總成本的10%、6%和3%。在建德市一般農戶種植水稻,耕田、育秧、插秧、收割、烘干等也由專業性合作社或農業企業的機械勞作,總成本13 350元/hm2,其中第一位也是工資性支出(包括耕田、育秧、插秧、收割、烘干等)8 550元/hm2,占總支出的64%;肥料、種子和農藥支出分別占總成本19%、11%和6%。
2.2草莓生產成本和構成在規模性種植條件下,草莓產業生產成本136 965元/hm2,其中人工工資55 005元/hm2,占總成本的40%,列第一位;草莓苗按繁育成本價折算,需要1 800元/hm2,占總成本的20%;草莓種植需肥量較大,投入18 960元/hm2,占總成本的14%;由于草莓種植對田塊要求相對較高,流轉田租金10 500元/hm2,占總成本的8%。鋼架大棚因材質不同,價格相差懸殊,以建德市目前應用較多的材質計算,需投入78 000元/hm2,按10年折舊,每年7 800元/hm2,占總成本的6%。大棚膜、地膜、農藥受市場價格略有波動,按2015年計需要投入12 750、1 800、2 250元/hm2,分別占總成本的9%、1%、2%。在農戶種植條件下,由于無需雇工,草莓苗自繁自種,草莓投入成本44 460元/hm2,其中肥料投入18 960元/hm2,占總成本的42%,列第一位;大棚膜、鋼架大棚折舊、農藥、地膜等投入分別為12 750、7 800、2 250、1 800元/hm2,分別占總成本的29%、18%、5%、4%,具體見表2。

表1 建德市水稻生產成本和構成

表2 建德市草莓生產成本和構成
注:①栽培方式為日光溫室栽培;滴灌設施1 800元/hm2,按2年折舊。③農戶種植的草莓苗自繁自種。
Note: Cultivation mode was sunlight greenhouse cultivation. Drip irrigation was 1800 Yuan/hm2, with two years' depreciation. Strawberry planted by peasant households was propagated by themselves.
2.3茶葉生產成本和構成茶葉產業包括鮮茶葉農業生產和加工2個部分,該研究調查鮮茶葉農業生產部分。茶葉生產中總成本66 300元/hm2,由于茶葉采摘尤其是制作名優茶鮮葉采摘具有機械難以替代性,主要成本是人工工資,成本52 500元/hm2占總成本79%。人工工資包括茶葉生產基地管理和采茶雇工工資,其中采茶雇工工資占總人工工資的83%,具體見表3。

表3 建德市茶葉生產成本和構成
2.4柑橘生產成本和構成建德市柑橘園一般建在丘陵山地上,柑橘的采摘、修剪、施肥需人工較多,尤其是果實采摘后需要人工挑運到果園操作道上,故在規模化柑橘生產成本中,人工工資11 625元/hm2,占總成本的54%;肥料、農藥、果園流轉費用分別為5 625、1 875、2 250元/hm2,分別占總成本的26%、9%和11%。單個農戶的生產成本不包括人工工資和桔園流轉費,總生產成本較低,見表4。

表4 建德市柑橘生產成本和構成
3基于生產成本考慮的產業發展模式思考
3.1勞動力成本成為目前農業生產主要成本調查顯示,在水稻、草莓、茶葉、柑橘等4種作物的規模化種植生產成本中,勞動力成本占總成本的40%~79%,勻列首位。由于農村青壯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或從事二、三產業,目前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中,以年齡50~70歲老年勞動力為主,勞動力緊缺會越來越嚴重,和其他地區一樣,農業雇工價格年年見漲,且增長速度加快,農村勞動力后繼無人和成本增加會成為農業產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主要制約因子,尤其是如名優茶葉采摘等機械化無法替代或替代量較少的產業,今后規模化發展農業產業,勞動力已成為必須考慮的首要因子。
3.2大田糧油生產適宜規模性經營在水稻生產成本中,盡管工資性成本占總成本的42%,但耕田、育秧、插秧、收割、烘干等勻實現了機械化,約占工資性成本的72%,水稻、小麥、油菜等大田糧油生產已成為機械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同時水稻的規模性生產成本中土地流轉租金占總成本的39%,由于農田是寶貴的有限資源,農田流轉租金存在增長趨勢。故在一定時期內,在政府對糧食生產補貼政策扶持下,水稻等大田糧油產業生產成本將有增長趨勢,但相對穩定。由于機械化生產的單位面積生產成本在負荷內隨著規模擴大而降低,故大田糧油生產要充分利用國家扶持政策,提高產業機械化程度,把土地流轉到農業企業和種糧大戶,實現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生產經營,并產生良好的規模效益。農戶種植要依托農機、植保等各類專業合作社和規模性生產主體的生產機械設施,推進統防統治、統一育秧等社會化服務機制。
3.3草莓、茶葉、柑橘等經濟作物宜家庭式經營發展從理論上講,在活勞動力成本一定的條件下,包括物化勞動消耗、活勞動工資等費用在內的地均作業總成本,隨經營規模的擴大而下降,呈顯著的負相關[4]。由于草莓等經濟作物在管理上機械替代難度大或替代量少,管理技術要求較高,勞動力成本相對更高。故在勞動力緊缺地區,在生產效益一般情況下,以夫妻二人和家庭成員為勞動力主體,農忙時雇工的家庭式生產經營模式將會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目前建德市草莓生產,農戶栽培草莓生產成本44 460元/hm2,僅是規模性生產的1/3,按一對夫妻種植0.47~0.67 hm2計,比規模性生產節本增收4萬~6萬元。近年來,建德市大量夫妻二人外出異地種植草莓0.47~0.67 hm2,年收入20萬~30萬元;相反在全部雇工情況下種植草莓,經營主體只有微利甚至無效益。
3.4加強管理,應用科技,減少成本,提高效益此次調查中肥料、農藥支出占總成本的13%以上,尤其在柑橘生產中高達35%。故通過加強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預測預報、微噴滴灌、肥水一體化管控等技術措施,提高科技水平,可降低成本投入[5]。同時加強管理和對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和效率,也是降低勞動力生產成本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徐忠.農業生產成本控制與收益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5):98.
[2] 郭枚香.關于農業生產成本及農民收入的調查與思考[J].會計師,2012(9):65.
[3] 李麗.淺析農業生產成本管理[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4):95.
[4] 黃佩民.依靠科學技術降低農業生產成本[J].農業科技管理,1994(2):6-7.
[5] 康超,杜婧,王曉云.實施節水灌溉模式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必要措施[J].內蒙古水利,2012(6):92-93.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06-293-03
收稿日期2016-02-14
作者簡介李靜(1983- ),女,浙江建德人,農藝師,從事農業科教和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