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炳祥,任 潔,宓 盛
(德清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德清 313200)
文獻著錄格式:蔡炳祥,任潔,宓盛.烯效唑結合穗肥在浙北單季晚粳稻上的應用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3):353-355.
?
烯效唑結合穗肥在浙北單季晚粳稻上的應用效果
蔡炳祥,任 潔,宓 盛
(德清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德清 313200)
文獻著錄格式:蔡炳祥,任潔,宓盛.烯效唑結合穗肥在浙北單季晚粳稻上的應用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3):353-355.
摘 要:以單季偏粳型秈粳雜交稻甬優538和常規晚粳稻浙粳88為材料,進行在有效分蘗末期和孕穗初期分別使用烯效唑結合施用穗肥的試驗。結果表明,結合穗肥施用烯效唑對控制植株高度、增強后期抗倒性效果明顯;可顯著提高浙粳88的有效穗數、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和產量,效果明顯好于甬優538;對抽穗成熟期沒有明顯影響,且施用烯效唑的田塊因植株較矮,有利于稻套麥等后茬春花作物播種出苗,對全年高產穩產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烯效唑;水稻產量;株高控制;浙江北部地區
株高是影響單季晚稻抗倒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植株偏高不僅易造成倒伏,給高產穩產和優質稻米生產帶來隱患,同時也給田間農事操作帶來不便。在單季晚稻生產上,浙北地區農戶往往會在7月上中旬因苗勢較弱而施用過多肥料,特別是隨著單季晚稻直播技術與粗放栽培管理技術的廣泛應用,后期施肥情況日益增多,極易造成植株偏高而倒伏。在高產攻關中,普遍采用重施穗肥的措施以增大穗形奪取高產,重施穗肥也往往造成植株偏高。如何平衡施肥、高產與抗倒的關系,這是水稻栽培上的一個難題。烯效唑在水稻浸種或苗期葉面噴施,具有促進水稻分蘗、抑制苗高、增加產量的作用[1-3],但在水稻有效分蘗末期用烯效唑與肥料拌施尚未見報道。2014年我們進行了這方面的試驗研究,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1.1材料
試驗在德清縣新安鎮城頭村嵇金橋農戶承包田進行,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參試水稻品種有偏粳型秈粳雜交稻甬優538,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選育,適宜浙江省單季稻種植;常規晚粳稻浙粳88,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選育,適宜浙江省粳稻區作晚稻種植。
試驗用烯效唑為江蘇七洲綠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規格每包5 g。
1.2處理設計
試驗設計分2個處理組。一組是在單季晚稻有效分蘗末期、擱田前施用;另一組在單季晚稻孕穗初期施用。每組分別設置150,300和450 g·hm-23個不同施用量。在水稻品種類型上設置2個處理,一個是雜交晚粳稻類型品種,試驗品種為甬優538;另一個是常規晚粳稻類型品種,試驗品種為浙粳88。分別以不施用烯效唑的甬優538和浙粳88為對照處理,本試驗共設置處理14個,小區面積66.7 m2,小區四周用田泥壘高,防止肥水串灌。試驗不設重復。施用方法是烯效唑與肥料拌勻后全田撒施。所有處理小區施肥量與施肥時間相同。
烯效唑分別在7月9日(有效分蘗末期)和8 月4日(孕穗初期)施用。7月9日施用烯效唑時,結合拌施尿素150 kg·hm-2,8月4日施用烯效唑時,結合拌施復合肥150 kg·hm-2和尿素75 kg·hm-2。試驗田共施純氮265 kg·hm-2。
試驗5月20日播種,6月15日移栽,田間操作同普通大田。
2.1株高
偏粳型秈粳雜交稻甬優538有效分蘗末期施穗肥時施用150,300和450 g·hm-2烯效唑,株高為114.4,109.8和110.6 cm,分別比不施烯效唑的對照矮2.2,6.8和6.0 cm;孕穗初期施穗肥時施用的株高則為111.0,110.0和99.8 cm,分別比對照矮5.6,6.6和16.8 cm(表1),最大的矮化幅度達14.4%。

表1 不同烯效唑施用量對偏粳型秈粳雜交稻甬優538的產量及經濟性狀的影響
常規晚粳稻品種浙粳88有效分蘗末期施穗肥時施用150,300和450 g·hm-2烯效唑,株高為93.0,91.8和88.6 cm,分別比不施烯效唑的對照矮6.2,7.4和10.6 cm;孕穗初期施穗肥時施用的株高則為90.6,90.0和81.8 cm,分別比對照矮8.6,9.2和17.4 cm(表2),最大的矮化幅度達17.54%。

表2 不同烯效唑施用量對常規粳稻浙粳88的產量及經濟性狀的影響
由此可見,有效分蘗末期和孕穗初期通過與施穗肥和促花肥結合的方式施用烯效唑,對單季晚稻株高都有明顯的矮化效果,且以單季晚稻孕穗初期施用矮化效果更好。
2.2有效穗
偏粳型秈粳雜交稻甬優538分蘗末期施穗肥時施用150,300和450 g·hm-2烯效唑,有效穗為198.0萬,198.0萬和210.0萬穗·hm-2,分別比對照多12.0萬,12.0萬和24.0萬穗·hm-2;孕穗初期施穗肥時施用的則為204.0萬,199.5萬和219.0萬穗·hm-2,分別比對照多18.0萬,13.5萬和33.0萬穗·hm-2。
常規晚粳稻浙粳88分蘗末期施穗肥時施用150,300和450 g·hm-2烯效唑,有效穗為259.5萬,273.0萬和237.0萬穗·hm-2,分別比對照多24.0萬,37.5萬和1.5萬穗·hm-2;孕穗初期施穗肥時施用的則為274.5萬,271.5萬和271.5萬穗·hm-2,分別比對照多39.0萬,36.0萬和36.0萬穗·hm-2。
由此可見,有效分蘗末期和孕穗初期通過與施穗肥和促花肥結合的方式施用烯效唑,單季晚稻在控制株高的同時,對增加有效穗數的效果明顯,特別是在常規晚粳稻上更為明顯。
2.3實粒數
偏粳型秈粳雜交稻甬優538有效分蘗末期施穗肥時施用150,300和450 g·hm-2烯效唑后的每穗實粒數為209,257和258粒,分別比對照減9,增39和40粒;孕穗初期施穗肥時施用的則為219,280和233粒,分別比對照增1,62和15粒,實粒數隨處理劑量增加而有所增加,結實率也明顯提高。
常規晚粳稻浙粳88有效分蘗末期施穗肥時施用150,300和450 g·hm-2烯效唑后的實粒數為97,94和108粒,分別比對照減2,5和增9粒;孕穗初期施穗肥時施用的則為104,134和136粒,分別比對照增5,35和37粒,實粒數隨處理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結實率也明顯提高。
由此可見,有效分蘗末期和孕穗初期通過與施穗肥和促花肥結合的方式施用烯效唑,對偏粳型秈粳雜交稻實粒數影響不大;而常規晚粳稻在孕穗初期應用實粒數增加明顯。
2.4千粒重
偏粳型秈粳雜交稻甬優538分蘗末期施穗肥時施用150,300和450 g·hm-2烯效唑后的千粒重為21.2,21.7和20.6 g,分別比對照減0.2,增0.3和減0.8 g;孕穗初期施穗肥時施用的則為19.7,21.3 和22.8 g,分別比對照減1.7,0.1和增1.4 g。
常規晚粳稻浙粳88分蘗末期施穗肥時施用150,300和450 g·hm-2烯效唑后的千粒重為26.1,26.0和26.1 g,分別比對照增0.5,0.4和0.5 g;孕穗初期施穗肥時施用的則為25.4,25.2 和26.3 g,分別比對照減0.2,0.4和增0.7 g。
由此可見,有效分蘗末期和孕穗初期通過與施穗肥和促花肥結合的方式施用烯效唑,對偏粳型秈粳雜交稻的千粒重有降低的趨勢,而對常規晚粳稻的千粒重有增加的趨勢。
2.5產量
偏粳型秈粳雜交稻甬優538分蘗末期施穗肥時施用150,300和450 g·hm-2烯效唑,產量為9.285,8.880和8.697 t·hm-2,分別比對照增0.600,0.195和0.012 t·hm-2,增產6.91%,2.25%和0.14%;孕穗初期施穗肥時施用的則為8.616,8.973和9.554 t·hm-2,分別比對照減0.069,增0.288和增0.868 t·hm-2,減產0.79%,增產3.32%和10.0%。
常規晚粳稻浙粳88有效分蘗末期施穗肥時施用150,300和450 g·hm-2烯效唑,產量為9.474,10.449和9.504 t·hm-2,分別比對照增1.212,2.187和1.242 t·hm-2,增產14.67%,26.47%和15.03%;孕穗初期施穗肥時施用的則為10.408,10.564和10.826 t·hm-2,分別比對照增2.146,2.302和2.564 t·hm-2,增產25.98%,27.87%和31.03%。
由此可見,偏粳型秈粳雜交稻甬優538在有效分蘗末期和孕穗初期結合施肥應用烯效唑,各處理增產效果不明顯,主要原因是甬優538自身穗形較大,后期肥料對有效穗、穗形大小、實粒數影響較小,且后期肥料多施易造成結實率和千粒重下降;對常規晚粳稻浙粳88在有效分蘗末期和孕穗初期結合施肥應用烯效唑,則有非常明顯的增產效果,能增加有效穗數、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特別是在孕穗初期結合重施穗肥,可以明顯加大穗形,增加實粒數和千粒重,提高產量,并抑制株高,增強抗倒伏能力。因此,常規晚粳稻品種結合重施穗肥應用烯效唑能顯著起到抗倒增產效果,偏粳型秈粳雜交稻品種應用的效果不明顯。
2.6對后茬作物的影響
試驗各處理水稻與對照區水稻的抽穗成熟期沒有明顯變化,但施用烯效唑的田塊因植株有明顯的矮化作用,有利于稻套麥等后茬春花作物的播種出苗,對全年高產穩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烯效唑是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水稻一生中只能施用1次。在苗期施用也有一定的抑制株高的作用,但由于施用時期早,控高效果不明顯。在有效分蘗末期至孕穗初期結合施肥施用,對控制水稻株高效果十分理想。由于大田生產復雜,作者認為一般情況下農戶以孕穗前結合穗肥施用300 g·hm-2為宜。
對常規晚粳稻品種而言,由于穗形較小,在單季晚稻高產攻關中,結合應用烯效唑重施穗肥,能有效加大常規晚粳稻品種的穗形,對產量提升作用十分明顯,并能合理控制株高,減輕高產水稻后期倒伏風險;而對偏粳型秈粳雜交稻品種而言,試驗表明,過多的后期肥料易造成結實率下降和減產,一般情況下不建議農戶施用烯效唑及后期肥料。
本試驗烯效唑是結合施肥一起施用的,若單獨拌土撒施,則可能需要減少施用量,具體有待于進一步試驗研究。
參考文獻:
[1]王熹,俞美玉.烯效唑化控技術對水稻的增產效果[J].中國水稻科學,1994,8(3):181-184.
[2]朱木蘭,何覺民.烯效唑對農作物的生理效應及應用效果[J].作物研究,1999(2):40-43.
[3]陳周前,吳文革,劉襄,等.烯效唑對水稻生育的調控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1994(2):128-131.
(責任編輯:張才德)
作者簡介:蔡炳祥(1963—),男,浙江德清人,高級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E-mai1:94037070@qq.com。
基金項目:浙江省晚粳稻高產示范創建項目
收稿日期:2015-12-31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0528-9017(2016)03-0353-03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