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梓珊,吳庫生,蔡穎菁,劉 娟,楊芷馥,陳麗賢,丁仁艷(.汕頭市衛生學校,廣東汕頭55073;.汕頭大學醫學院,廣東汕頭5504)
?
臨床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陳梓珊1,吳庫生2,蔡穎菁1,劉娟1,楊芷馥1,陳麗賢1,丁仁艷1
(1.汕頭市衛生學校,廣東汕頭515073;2.汕頭大學醫學院,廣東汕頭515041)
摘要:目的通過調查了解影響中職學生臨床能力的相關因素,分析原因,提出對策。方法以問卷調查法對我校2012級護理實習生進行調查。結果理論成績、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和實習醫院是影響臨床能力的主要因素。結論努力提高學生成績、創造機會讓學生擔任學生干部能提高學生的臨床能力。構建一套具體的、符合國家教育目標的、符合崗位需求的中職學生培養方案,能縮小不同實習醫院培養學生的差距。
關鍵詞:護理專業;臨床能力;影響因素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者就業的重要手段。而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中的主要構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實用型、應用型勞動者的重任。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我國職業教育規模漸漸擴大,中職學校每年向各醫療機構輸送大量的初級護理人才。護理專業學生是未來的護理人員,其臨床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護理質量的高低。因此,通過調查了解影響中職學生臨床能力的相關因素,分析原因,找出對策,提高學生臨床能力,現將相關研究介紹如下。
選擇本校2012級護理實習生356人進行調查,其中男生17人,女生339人;年齡19~21周歲之間;分別在8所醫院實習。調查時間為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
2.1研究工具
2.1.1調查工具運用中職護生臨床能力評價表[1]進行調查。該評價表包括25項三級指標和評價標準。25項三級指標分別為病情評估能力、護理計劃制訂能力、護理措施實施能力、護理效果評價能力、基礎護理操作能力、專科護理操作能力、突發事件判斷能力、突發事件反應能力、體溫單描繪能力、護理記錄書寫能力、健康教育知識講解能力、健康教育內容選擇能力、健康教育方式選擇能力、溝通技巧使用能力、語言溝通能力、非語言溝通能力、與患者及其家屬協作能力、與同事協作能力、熱愛專業、責任心、慎獨修養、批判性評價、求知意識、信息獲取能力和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該評價表整體的Cronbach ' s α系數為0.937,內容效度中25個條目I-CVI均大于0.830,平均S-CVI 為0.932。
2.1.2學生的一般資料一般資料包括班級、姓名、座位號、性別、常住地、入學成績、是否擔任學生干部、是否獲得獎學金;在校期間考試的各個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德育、體育、化學、物理、正常人體學、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護理禮儀、人際溝通、計算機應用基礎、心理學基礎、病理學基礎、藥物學基礎、健康評估、護理學基礎、營養與膳食、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精神病護理學、中醫學基礎、社區護理、衛生保健和護理綜合技能。
2.2研究方法
2.2.1測評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由研究者與各實習醫院的護理部主任聯系,說明調查目的,取得支持后對各醫院的實習帶教教師進行統一培訓,說明研究的目的、填表要求和注意事項。為了使評價的結果更客觀,每位帶教教師需與學生共事3周后再對學生進行評價,而且每位學生在實習的最后階段由4個輪轉科室的帶教教師對其各進行一次評價,最后取4次評價的平均值作為學生的臨床能力得分。
2.2.2統計學方法將收集的資料輸入Excel軟件,核查后將數據導入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統計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相關性分析、逐步多元回歸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3.1各實習點問卷回收情況及臨床能力得分情況(見表1)
表1 各實習點問卷回收情況及臨床能力得分情況(±s,分)

表1 各實習點問卷回收情況及臨床能力得分情況(±s,分)
實習醫院附一附二中心醫院市二院中醫院民生醫院大峰醫院華僑醫院合計人數 問卷回收量 得分41 43 105 37 36 42 26 26 356 164 172 420 148 144 168 104 104 1 424 8.50±0.70 8.33±0.81 8.27±0.91 8.32±0.80 7.71±0.83 7.93±0.95 7.79±0.82 8.08±0.90 -
3.2臨床能力的相關性分析(見表2)
將學生的一般資料、在校期間各科考試的成績和臨床能力得分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是否擔任學生干部、是否獲得獎學金、不同實習醫院、中考成績和正常人體學成績、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基礎成績、藥物學基礎成績、護理學基礎成績、內科護理學成績、外科護理學成績、婦產科護理學成績、兒科護理學成績與臨床能力得分有顯著相關性(P<0.01)。

表2 臨床能力的相關性分析
3.3臨床能力得分的逐步回歸分析(見表3)

表3 逐步回歸分析結果
以臨床能力得分為因變量,以與臨床能力得分有顯著相關性的各個因素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入= 0.05,α出=0.10),外科護理學成績、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內科護理學成績、實習醫院和是否獲得獎學金進入逐步回歸方程(P< 0.01)。
3.4臨床能力得分的主成分分析
對與臨床能力有顯著相關性的各項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經KMO統計量和Battlet球形檢驗結果顯示,KMO值為0.945,X2=4 485.400,P<0.01,提示本調查數據非常適合因子分析。分析結果顯示,影響臨床能力的因素可以歸為3個因素:理論成績、實習醫院和學生干部。
4.1理論成績是影響臨床能力的因素之一
本次調查發現,中考成績和正常人體學成績、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基礎成績、藥物學基礎成績、護理學基礎成績、內科護理學成績、外科護理學成績、婦產科護理學成績、兒科護理學成績與臨床能力有顯著相關性(P<0.01)。其他科目如語文、數學、英語、德育、體育、化學、物理、護理禮儀、人際溝通、計算機應用基礎、心理學基礎、病理學基礎、健康評估、營養與膳食、精神病護理學、中醫學基礎、社區護理、衛生保健和護理綜合技能的成績與臨床能力得分無顯著相關性(P>0.05)。而與臨床能力有相關性的科目基本上為本校的學期末統一考試科目,與臨床能力無顯著相關性的基本為考查科目,因為考查科目沒有統一考試,學生一般不是特別重視,而且無法體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出,臨床能力與理論考試成績呈正相關(P< 0.01),即成績高臨床能力也高。因此,為了提高護理學生的臨床能力水平,中專學校應盡量招收中考成績較高的學生就讀護理專業,并在新生入學時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成績與臨床能力高低有明確的關系,會直接影響未來的就業,從而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學校應聘請熱愛護理事業又具有臨床實踐經驗的護理專家當教師,并對護理教師進行系統培訓,使學生熱愛護理專業,學會自己主動地學習、理解和掌握知識[2];學校還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校應擴建實驗室[3-4],增加校內模擬病房的使用率;要盡可能安排學生進行短期臨床實踐,使學生把理論知識和臨床實際案例結合起來,鞏固知識[5-6];還可以完善校園網絡學習資源,使學生護理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動手實踐能力均得到有效提高[7]。
4.2是否擔任學生干部是影響臨床能力的因素之一
從調查結果可看出,是否擔任學生干部與臨床能力得分有顯著相關性(P<0.01),擔任過學生干部的護理學生臨床能力得分較高。學生干部一般比其他學生更加有自信,研究表明,自信的護士臨床能力好,能做更有效的臨床決策[8]。擔任過學生干部的護理學生需要不斷處理與教師、與同學之間的關系,能合理安排教師交代的各項任務,需要與同學、其他的學生干部一起合作來完成任務和組織集體工作,所以學生干部通常具備較高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應變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這些能力都是臨床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校期間擔任過學生干部的學生臨床能力更高。在校期間應該創造機會讓學生擔任干部,培養其溝通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等,從而提高臨床能力水平。
4.3實習醫院是影響學生臨床能力的因素之一
從調查結果可以得出,實習醫院與臨床能力有顯著相關性(P<0.01),不同實習醫院實習的學生臨床能力存在差異。不同醫院教學設備、病種、病人數和師資力量都不一樣,導致了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學習的內容不一樣,培養出來的臨床能力也不同。而且由于我省的中職護生人數多,分配到各家實習醫院各個科室的實習生人數多,加上臨床護士本身工作繁忙,因此部分帶教教師把實習護生當作可以充分利用的勞動力、跑腿者[9]來使用,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大多數的學校沒有把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習的相關理論和知識告知實習單位,也沒有與實習單位溝通好學生在實習期間應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導致臨床護理教師培訓學生無據可依,只能依據經驗來培訓學生,所以培養出來的學生臨床能力的差異性大。因此應制訂符合臨床教學的明確的學生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法。同時重視臨床護理師資隊伍的建設[10],強化訓練,提高臨床護理的師資水平,且學校教師需與臨床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11],讓臨床教師了解學生所學的相關知識和在實習期間需學習的知識,讓臨床教師能充分理解學生的培養目標并以此來制訂教學計劃,促進學生臨床能力的均衡發展。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影響臨床能力的重要因素有3個:理論成績、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和實習醫院。因此,應提高學生的入學成績,在校期間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各學科成績特別是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的成績提高;創造機會讓學生擔任學生干部;同時還要構建符合國家教育目標、符合實際崗位需要和社會需求的臨床實習培訓方案和培訓目標,使學生臨床能力均衡發展,使中職學校培養出符合崗位需要、社會需求的實用型初級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梓珊,黃惠根.中職護生臨床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4(5):166-169.
[2]劉英偉.護理學生臨床能力的培養方法[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 (1):160-161.
[3]劉媛航.高等護理實踐教學改革探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25):48-50.
[4]唐益東,汪春惠.護理教學改革與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探索[J].護理研究,2007,21(4):926-927.
[5]王瑞.本科護理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7.
[6]張紅,林梅,史平,等.地方院校護理實踐教學新體系的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1):31-32.
[7]李娟.澳大利亞中等護理教育教學方法及啟示[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10):76-77.
[8]Hagbaghery M A,Salsali M,Ahmadi F.The factors facilitating and inhibiting effective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in nursing:a qualitative study [J].BMC Nursing,2004,3(2):1-11.
[9]黃妹賓,謝裕安,文瓊仙.臨床護理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培養模式研究[J].華夏醫學,2012,25(3):404-405.
[10]高萍,秦玉霞,袁秀娟.臨床護理教學中師資培訓現狀調查研究與分析[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6):72-74.
[11]Taniyama M,Kai I,Takahashi M.Differences and commonalities in difficulties faced by clinical nursing educators and faculty in Japan:a qualita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Nurs,2012(11):21-31.
基金項目:汕頭市衛生學校科研基金資助項目(SWK2014-1)
中圖分類號:G52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2-01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