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世昌

【摘 要】本文結合廣東文藝職業學院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實踐案例,提出了高職院校圖書館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與網絡中心、教務處的角色定位區分,以供各高職院校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參考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圖書館;數字化校園;角色定位
0 前言
數字化(智能)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通過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應用(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目前進入資源整合和功能整合的高級階段,涉及到的主要部門包括:圖書館、教務處和網絡中心,原有數字化校園工程局限于各部門內部,缺少協同創新的全局角色定位。因此我們探討三方的角色定位對于更好建設現階段數字化校園具有重要意義。
1 數字化(智能)校園脈絡梳理
數字化(智能)校園建設目標可概括為:實現“七個數字化”和“一站式服務”。 即實現環境數字化、管理數字化、教學數字化、產學研數字化、學習數字化、生活數字化、決策數字化,實現教職工和學生的管理、教學、科研、學習、生活、決策等主要活動的一站式服務。數字化(智能)校園建設內容包括:校園網絡數字化、網絡安全、校園信息管理、數據中心建設、統一信息門戶、身份認證、校園一卡通、數字圖書館及情報決策中心、構建教務教學管理平臺、遠程教育平臺、教育資源建設等諸多方面。
通過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目標和建設內容的分析,如圖1可以梳理出來三條脈絡:
第一條線是網絡中心,包含上級或平級各行政管理部門,以數字化基礎環境建設為核心,建設目標包括環境數字化、管理數字化、生活數字化,建設內容包括校園網絡數字化、網絡安全、校園信息管理、數據中心建設、統一信息門戶、身份認證、校園一卡通等。
第二條線是圖書館,包含二級資料室和分校圖書館,以知識管理為核心,建設目標包括學習數字化和決策數字化,建設內容包括數字圖書館及情報決策中心。
第三條線是教務處,包含下屬各教學系部,以人才培養為核心,建設目標包括教學數字化、產學研數字化、學習數字化,建設內容包括構建教務教學管理平臺、遠程教育平臺、教育資源建設等。
2 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圖書館、教務處和網絡中心的角色區分
高職院校各個部門在進行數字化校園建設時,自身定位要清晰,角色分析要到位,防止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項目的重復建設,防止建成“中看不中用”的“雞肋”式項目。從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現階段來說,網絡中心、圖書館和教務處的數字化校園項目有不同的角色定位,見表1:
2.1 高職院校網絡中心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的角色
原來角色定位:局限于基礎化的網絡建設和機房硬件建設。
現在角色定位:為全校“知識容器”和“功能門戶”提供基礎化底層數據整合。
網絡中心要不斷完善數字化校園基礎環境建設,同時要集成整合各大系統,為圖書館的知識中心和教務處的功能門戶提供基礎化底層數據整合及共享,并為數字化校園建設制定標準和規范,保證后續系統的標準化對接。網絡中心數據中心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底層部分,是“金字塔”的地基部分,地基的好壞就決定了上層建筑的穩固,因此網絡中心基于全局化的標準建設對于數字化校園建設來說十分重要。比如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網絡中心就建成了綜合化數據中心,并出臺了多個學院數字化對象的規范和標準,為后續數字化項目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參考。
2.2 高職院校圖書館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的角色
原來角色定位:局限于圖書館范圍內的資源服務和情報服務。
現在角色定位:應該把全校一切有價值的知識資源放到一個大容量來進行知識管理和服務,打造知識容器,依托情報挖掘優勢逐步成為高職院校的知識決策中心。
高職院校圖書館一直以來累積了大量的服務于師生教學科研的知識資源,包括紙質書刊、電子書刊和各類專業資源數據庫,因此數字化校園建設中應該給自身定位為“知識管理,情報服務”。知識管理就應該對學院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有價值的知識資源進行標準存放、充分展示、高效利用和情報分析,即對知識進行積累、管理、應用和決策。如果把數字化校園工程看做一個“金字塔”,那么一般的數字化校園工程就是基礎工程,圖書館的知識管理中心就是數字化校園的上端部分。比如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圖書館知識管理類項目建設目標就是:建立學院知識創新平臺,實現知識管理創新,為學院人才培養和領導決策提供輔助支撐;解決學院長期缺少知識資源積累和管理的問題,使學院由傳統式管理直接跨入知識型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增強學院整體和個體對于知識共享、知識利用和情報分析的意識及知識管理價值理念的認同。
2.3 高職院校教務處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的角色
原來角色定位:局限于教務處直接相關的教學活動的各個功能建設。
現在角色定位: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全院所有教學科研活動各功能整合,打造人才培養功能門戶。
教務處統籌各教學系部,角色定位為“人才培養,功能建設”。功能分為直接為教學服務的教學功能建設和間接為教學服務的教輔功能建設,也就是說數字化校園功能建設其實都是為人才培養服務的。教務處的人才培養功能集成中心建設以網絡中心的基礎數據中心及圖書館的知識資源中心為基礎,是數字化校園工程的頂端工程。比如廣東文藝職業學院教務處的人才培養綜合系統就包含了學生從進校到就業的一條龍學習、實踐、生活和就業的數據及功能,并為人才培養方案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參考。
3 整合三方角色的資源和優勢,促進數字化校園更好發展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的數字化校園建設思路非常清晰,概況起來為三點:
第一,數據整合,建成一個數據中心和協同平臺,由網絡中心領頭;
第二,知識整合,建成一個知識容器和情報決策中心,由圖書館領頭;
第三,功能整合,建設一個功能中心門戶和人才培養平臺,由教務處領頭。
3.1 成立廣東文藝職業學院信息化建設小組
學院原有的信息化建設缺少統一規劃和標準化建設,從學院長遠的健康發展考慮,成立以辦公室(網絡中心)、教務處和圖書館(圖書館工作委員會)為核心的廣東文藝職業學院信息化建設小組。廣東文藝職業學院信息化建設小組對學院的所有信息化項目提出合理的戰略規劃和建設標準,防止出現重復、低效、不規范和低價值的信息化項目建設。
3.2 建立并逐步完善信息化項目審核制度
在廣東文藝職業學院信息化建設小組的基礎上,建立并逐步完善信息化項目審核制度,主要從三個角度進行審核:
角色1:把控學院整體的數據共享對接,以辦公室(網絡中心)為主的審核,全校所有部門新上馬系統都必須與網絡中心的標準一致,實現新系統與數據中心數據對接,包括了用戶數據和業務數據。另外要防止系統重復建設。
角色2:把控學院整體的資源、知識及檢索對接,以圖書館為主的審核,從新上馬系統的資源價值、共享和統一檢索的角度衡量內容價值。
角色3:把控學院整體的功能應用價值,以教務處(教學系部)為主的審核,從新上馬系統優化學院管理和服務于人才培養的角度衡量功能價值。
4 結語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數字化校園建設也逐漸成為各高職院校一大研究課題,要做好這一工作,就需要從學院實際情況出發,做好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改革工作,認真區分各個建設部門的角色定位,強化數字化校園建設效率與質量,防止重復建設、模糊建設,真正發揮數字化校園的協同創新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國亮,鄺巨星,廖偉文.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思考[J].信息化建設,2016(1):27-28.
[2]蔡曉輝.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若干問題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5):197.
[3]趙國棟.大學數字化校園與數字化學習紀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劉邦奇,孫曙輝.數字化校園理念、設計與實現[M].安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