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麗
(安徽工業大學 商學院,安徽 馬鞍山 234002)
探討會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研究
周麗
(安徽工業大學商學院,安徽馬鞍山234002)
[摘要]文章主要探討會計學專業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解決方法。首先認識到會計行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會計實踐教學對會計人員和實際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從我國目前會計學的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探討如何改善會計學實踐教學方法和提高會計人員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會計學;實踐教學;應用型會計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163
眾所周知,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這些的變化不僅影響著國家的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影響著會計人才的教育。如今每年的招生,會計專業也是最火爆的專業,越來多的人選擇會計專業,隨之每年的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也較競爭,再加上會計行業是個比較重能力的行業,由此會計人員的財務技能尤其顯得特別重要。
1會計的財務能力在會計行業中的重要性
1.1會計人員專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就業的優勢
會計是較熱門的學科,在每年的招生中,有太多的學生考慮到興趣和就業等方面都踴躍報考本專業。這也使得每年都會有大批的會計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雖然此專業較其他專業在就業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如今是人才競爭的社會,任何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是通過高層次人才的共同努力創造的。一些企業在大量的會計應聘者中嚴苛挑選,如果僅僅是只會理論而沒有實踐的高技能,就很容易被淘汰。因為一般技能的會計太多,而對那些高技能的會計是供不應求。所以會計人員要想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和更好的發展,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讓自己在行業競爭中擁有一定優勢。
1.2會計人員專業能力的提高,適應本職崗位之需
職業技能是從事某種職業的所具備的職業技能水平。包括專業的理論知識,時事政策、臨危不亂的處理能力等。會計學會計是一個注重專業性技術的動手能力的行業,因為從最基礎的原始憑證的識別、登記到報表的編制及稅務的申報的過程,都是對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的一個考驗。高素質的會計人才能夠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社會在發展,會計人員也要隨之發展,要不斷的學習,適應本職工作的需要,這是會計人人員的義務,也是會計人員的正確選擇。
1.3會計人員專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企業經濟的發展
如今的會計目標不再是以前那種簡單的記賬先生,而是和各個環節各個部門打交道,還要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有價值的會計信息,有時還要憑著會計的專業技能幫助會計信息使用者作出有參考價值的經濟決策,一系列的會計工作最終是否幫助企業達到有效的合理的目標,都是對會計人員專業能力水平高低的極大考驗。
1.4會計人員專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自身的行業發展
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的提高,是自己的知識得到淵博,實踐經驗的豐富的體現。如果每個會計人員都能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發展,刻苦專研,熟悉法規,業務熟練,保持著貨到老學到老的態度,成為技術過硬的高素質的會計人才。那么我國的會計整體隊伍也的高質量的發展,在經濟管理中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2目前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2.1教學方法傳統,理念不正確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教育方法仍然以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為主,沒有考慮到會計專業的實踐學習到企業或到會計事務所學習,會計事務所實習是一種重要的大學會計實習的教育形式。因為在實習的過程中可以掌握大量課堂上難易講授的會計實務操作經驗。沒有意識到實踐教學對會計專業的重要性。致使學生畢業后只知道賬務處理,對于崗位的分工、內部控制和相互監督,工商部門的注冊、銀行的業務往來,按時的稅務申報、稅款繳納等是一片茫然。
2.2實踐教學的軟硬件建設不足
在部分會計教學的高校里,在會計實踐教學中連基本的會計實驗室都沒有,教師的陳舊的理念嚴重阻礙了和校外聯系實習基地,有的高校就只給學生發放些記賬憑證,賬簿及報表,讓學生在課堂上只做賬務處理。學生對學習會計的認識定位有所偏差,認為會計實踐很簡單,也就不會去主動對會計知識和實踐進行深入研究。直到畢業后在實踐工作中,涉及到工商、稅務等業務時就眼高手低,無從下手。
2.3學生對會計實踐不屑的學習態度
在會計實踐的教學實踐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對會計專業也沒有深刻研究,具體表現在,學習不夠刻苦,學習興趣不明顯,課堂上聽課不認真,課后也不會預習復習,對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是應付對待,學習上存在滿足的狀態,輕視會計專業學習。對學習的積極性嚴重缺失。沒有專研的精神,沒有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的意識。等到考試,就"臨時抱"的應付態度。
3如何加強會計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
3.1明確教學目標、重新梳理理念
教師在給學生教學時,就應該認識到會計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專業,特別是對會計人員的實際專業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專業。老師應該從理論教學出發,著力在學生的動手能力方面重視對待。例如,可以定期不定期的帶領學生到企業參觀學習,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會計行業的業務,請教一些優秀的會計人員給學生實地講解,向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會計學習實際工作會涉及的在課堂學不到的知識。老師再將理論和實際進行分析。
3.2師資隊伍建設的改善
在師資隊伍方面,現在從事會計教學的老師普遍都具有相應專業的博士、碩士學位。毋庸置疑,這完全具備會計學的理論教學,但是學歷僅僅是學術深度的證明,有的老師是從學校到學校,自己也沒有校外的實際實戰。然而會計行業往往與很多部門有業務來往,如果我們的會計老師具有更多的寬廣的知識面,例如在案例分析中,同時利用法律稅務方面進行綜合分析,這樣也就拓寬學生們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認知分析及判別能力,更有利于學生以后再實踐工作中能游刃有余。
3.3實踐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
當前會計教學大致可以分為學術性教學和應用型教學,對于普通高等院校,學校教學更側重與應用型教學,在實踐教學資源的配備,以本專業的合理需要和以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很多企業普遍使用的會計電算化和ERP,特別是ERP能夠通過信心系統進行有效的整理分類、共享,使得企業在購、存、產、銷、人、財等方面得到合理的利用。這讓學生感覺到會計賬務處理的方便性和共享性及財務整個流程的認識。還有要考慮到實踐教學的內容、實踐教學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4建立長期的合作校外實習基地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頻繁,會計面對的不僅僅是國企,有時候還要接觸到一些外貿業務,這些就需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社會實踐能力,組織協調等綜合能力。學校和老師同時也要加強和校外企業、會計事務所等單位,還有外貿企業多多聯系,讓學生有實戰的基地場所,從之前普通的理論學習到社會學習化。使學生從理論學習到實驗室的實踐升華到真正實踐的轉變。將會計由過去的只重視理論教學轉變為專業操作技能的培養。同時,學校和老師也應該未雨綢繆,在當今的外貿盛行的形勢下,也要加強國際合作,學術交流,創建合作實習基地關系,共同培養復合型應用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冬云,張雅菊.會計職業道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2(1).
[2]溫美琴,徐成成.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J].商業會計,2013(24).
[3]張新民,祝繼高.會計學本科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突圍之路[J].會計研究,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