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云 邵佳嶺
本文以黑河學院設計系為例,探索一種中俄合作并適應邊境高校發展的藝術設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促進藝術設計教育的科學發展。
在“一帶一路”“龍江絲路帶”戰略規劃背景下,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雙創”人才、推進中俄藝術設計產業合作為目標,以整合藝術教育資源、激發高校與企業間的創新活力為落腳點,著力深化中俄藝術教育合作,打造集高端人才培養、中俄藝術交流、文化產品展銷于一體的文化藝術產業合作平臺,助力區域經貿合作和中俄人文合作的發展。經過探索和研究,以黑河學院設計系為例構建中俄合作藝術設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基本情況
黑河學院設計系圍繞“融合、實踐、創新”的專業發展理念,確定了“厚基礎、寬口徑、多方向、強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積極引進俄羅斯藝術教育資源,在教育教學改革、科學研究創新、師資隊伍培養、實踐基地建設和文化教育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把地處北疆、遠離文化藝術中心的劣勢轉變為突出地方區域特點、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辦學優勢,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實現了快速發展和特色發展。在這樣良好的地緣優勢和發展基礎上,2004年,美術與設計學院設立藝術設計教研室,包含4個專業方向。2009年,藝術設計專業被評為黑河學院重點專業。2011年,藝術設計創新創業培養模式試驗區被評為省級試驗區。設計系在發展過程中認真探索學科教學改革,積極促進優質教學資源整合與共享,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對全國同類院校設計教學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輻射作用。
二、構建中俄合作藝術設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新思路
第一,在中俄合作背景下,堅持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圍繞“雙創”進行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設計系在建設期間,與時俱進,積極調整,適應地區經濟發展需求,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以育人為根本,實踐教學和產業園區建設為中心,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工作目標,繼續結合在國內高校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調研成果及已有的研究基礎,結合美術與設計學院設計類專業的現狀,著力突破設計類專業具有“雙創”精神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和課程結構的改革和調整,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第二,在中俄合作背景下,堅持以實踐教學為主線,加強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研究實踐,建設產業化實驗平臺,豐碩科研成果。通過工作室制及產業園建設項目的建立和實施,逐步增加實踐教學比重,逐漸推進教學、設計實踐、產業項目應用的協同與集成化,結合中俄特色辦學和區域經濟文化建設及社會發展設計類專業力,爭在創新、創業平臺中起到搭建和支撐作用,突出特殊地位,并計劃在2020年,由“產學研”向“產學研用”的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借助項目研究,積極圍繞中、俄設計風格比較進行具有實用性、創新性和科學性的教學改革。通過鼓勵教師積極申報課題、出版著作、發表論文、發明實用新型專利、設計專利等方式提高設計類教師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的產出。設計類專業將繼續爭取符合地域特色、適合開展深入研究的省、國家級科研項目。改革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結合科研、教學、學生畢業設計等增加新的實驗項目,把基礎性、專業性的內容貫穿于綜合性、應用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并以此解決增加綜合性、應用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帶來的課時矛盾。
第三,在中俄合作背景下,加強特色課程體系建設,促進專業內涵發展。做好中俄特色課程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和實現俄羅斯蠟染、紙構成、建筑設計與制圖、陶藝、纖維藝術、民間美術、傳統圖案臨摹等特色課程的引進和交流,通過中俄互派教師、學生,以及引進俄羅斯設計專業教師、引進課程、教材等實際活動來實現課程體系的建設。另外,為實現新媒體和傳統印刷的有機結合,發展角色設計課程,衍生出現代產品設計與陶藝、纖維、漆器等結合出成品銷售。環境設計方向在原有課程基礎上,繼續加大實踐環節,深入產業中學習,如參與實際工程施工,加強與產業園、奧蘭德等實踐課程的建設。發展漆藝、陶藝、纖維課程,實現課程成果的轉化。
第四,在中俄合作背景下,打造高水平的教師團隊和管理隊伍。隊伍建設包括師資隊伍與管理隊伍建設兩方面。師資上,設計類專業青年教師人數居多,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教學活力,要充分發揮青年教師的能動性,鼓勵中青年教師參加各類學習培訓,利用每年寒假、暑假派出至少兩名教師出去學習培訓。鼓勵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大力培養在職教師和柔性引進名師授課、講座等形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師資培訓是“十三五”規劃中的重要內容,優良的師資隊伍為開展課程體系建設、推進教學改革起到保障和動力作用,到2018年,至少有1名博士,有一年及以上國內外知名高校或著名研究機構學習人員比例達到40%。按照專業發展需要,科學安排人員,合理規劃崗位,提升管理隊伍的整體水平,加強保障服務隊伍建設,提升專業水準和保障能力。
根據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的需要,培養領軍人才和帶頭人,增加“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培養雙語型教師,特別是具備一定俄語水平的設計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共享優質資源,編寫教材。以杰出人才引進與隊伍國際化策略,持續聘請俄羅斯高校教師授課、國內名師柔性引進,堅持做到事業、發展、待遇、環境、文化、感情等要素并舉的優秀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方針,實現院級教學名師零突破。
第五,在中俄合作背景下,利用好實驗產業平臺和基地建設,強化特色與優勢,加強對俄交流。依托對俄羅斯高校的校際合作,拓展設計學專業的合作對象,努力提升合作層次、開展實質性合作,現有的切林姆霍瓦寫生基地偏重于繪畫寫生,因此設計學專業要借此發展,建立以設計交流為主的基地建設和采風點,并建立合作平臺,可與俄高校開展學生互派或針對某一題目開設工作坊,中俄學生組隊共同完成,每期學習結束后采用成果匯報展的形式宣傳。
黑河學院在對俄交流中有獨特的地緣優勢,因此在人才培養中要體現出這個優勢,引進教學理念、課程體系和優質教材,在交流中不僅要吸收俄羅斯特色,也要彰顯歷史文化特色,俄羅斯的建筑、配色、包裝設計、書籍設計、圖案等都是設計的素材和靈感,中西交融,構建中俄特色實踐課程,從設計的角度傳承與發展我國傳統文化,既有民族特色又不失現代感。
三、結語
以中俄文化產業合作育人,培育優秀的應用型人才,產出高質量的藝術產品,將形成體現中俄特色,產、學、研協同育人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科專業建設對社會的服務功能,為地方和國家輸出具備強競爭力的特色應用型美術人才。
(黑河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課題“俄羅斯與黑龍江省高校美術課程教學模式比較研究”(課題編號:16G368)的成果之一;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課題青年專項“中外人文理念視角下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研究”(課題編號:16Q200)的成果之一。